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无数能人志士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曹操和袁绍都是此时的大军阀,但二者之间却存在本质的不同。

虽然袁绍一直没有公开承认过,但事实上,他的愿望和族弟袁术一样,都是称帝。而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终其一生,无论局势如何大好,都从未真正想过篡位。二者之间的这种区别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汉末所有军阀的缩影。

汉末乱局中,袁氏家族为天下第一名门望族,袁氏兄弟意图篡位既有实力基础,又有指导思想,称帝其实无可厚非

要说汉末谁的实力最强,那妥妥的就是袁氏家族了。袁氏家族自汉章帝一朝袁安任司徒开始,其子袁敞,其孙袁汤,曾孙袁逢等人都曾担任过三公之职。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绝不是说说而已。

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在汉朝,四世三公,意味着政治资源丰厚,而政治资源丰厚不仅仅有助于仕途,它在各方各面都有极大的用处,侵吞土地,隐匿人口,私养死士,招揽人才只要能想到的,几乎都能帮得上忙。

在天下没乱之前,袁家就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家奴和佃农,名下财产更是不计其数。黄巾起义之后,汉灵帝为了尽快平定起义,下令各郡国可以自己招募军队,镇压黄巾军。

这下可把老袁家高兴坏了,立刻召集门生故吏,大量训练私人军队,一直到董卓乱政,袁家所积累的私人军队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与袁家有牵连的门生故吏们也掌握着自己的武装力量,只要善于利用,顷刻就能改变天下大势。

正应如此董卓进京后,擅行废立,袁绍因不满其所为,当面顶撞,而后出逃,董卓都没有派人去追。而且,为了稳住袁氏集团,董卓还不得不捏着鼻子封了袁绍一个渤海太守以掩饰自己与袁氏家族关系不和睦的事实。

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而之后关东诸郡起兵讨董时,各路人马也不约而同地推举袁绍为盟主,即便是被讨伐对象董卓也还是先派人来劝解其退兵,无果后才开战。

讨董失败后,又是因为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轻松取得冀州,因袁氏之名,各路豪杰来投,然后成功取得河北。一直到官渡之战前,袁绍已经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实力之雄厚,冠绝汉末。

要不是突然杀出来个曹操,袁绍恐怕会成为汉末最终的赢家。

而与袁绍相比,袁术也并不逊色多少,袁术领地最大的时候,横跨了扬州、豫州、徐州整整三州十一个郡县,这都是天下最富饶的地方,治下总计有800万人口,可谓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而且其地理优势极佳,西面是优柔寡断的刘表,被袁术带兵攻打到躲在襄阳城里不敢出来。南方是东汉朝廷认定的豫章太守华歆,一没有野心,二没能力,被吞并也只是时间问题。

北方虽有曹操、袁绍等实力派军阀,但他们矛盾太大,相互之间都快打出来了,根本无暇顾及袁术。再一点,袁术的实力也比他们稍强。

正是这种巨大的优势,才导致袁术决定称帝。要知道袁术敢称帝绝对不是他脑子一热做出的决定,而是当时的袁术确实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军阀。

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当然,称帝这种事光靠实力是不够的,在注重名义的汉代,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名义,称帝就更是如此了。

袁氏兄弟之所以动了称帝的念头,跟汉朝时代流传的一句谶语有关。

早在西汉,迷信谶纬之术的汉武帝就说过:

“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与割据巴蜀的大军阀公孙述辩论汉朝天命时也说过“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

正是这句流传甚广的谶语勾起了袁氏兄弟称帝的野心。袁术就曾公开说过"吾字公路,正应其谶"。

除此以外,汉末黄巾起义所宣称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袁氏称帝的意图。因为根据谶语“袁乃黄胤,当承天命”,袁氏可以解释为黄天,当然就支持袁氏代汉。

所以说,袁氏兄弟想称帝无可厚非。因为在汉末那段混乱的时期里,袁氏兄弟的起点实在太高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既是曹操的政治手段,也是曹操的政治理想,出生宦官世家的曹操与出生名门望族的袁氏兄弟有本质上的不同

与袁氏兄弟的篡汉自立不同,曹操选择了另一条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所以要选择这条道路也是基于曹操的现实基础。

从家世门第看,曹操是远远比不过袁氏兄弟的。虽然曹操名义上是大宦官曹腾的孙子,但事实上,曹操对宦官集团十分排斥。

早在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为了整顿法纪,曹操就棒杀了权宦蹇硕的叔父蹇图。此事以后,曹操受到了整个宦官集团的敌视,虽然看在曹腾的面子上,蹇硕没有杀曹操,但还是明升暗降,把曹操调离了洛阳。

而且宦官的权势直接来源于皇帝,汉末那段时间,中央权威几近于无,宦官自然也没什么权利。

宦官出身没有带来权利不说,在袁绍等人血洗宦官集团之后还成为了污点。要不是曹操提前就和宦官划清了界限,说不定还要受其连累。而家里能给曹操带来的帮助,也就只有一些钱和几个比较有能力的堂表兄弟。相比于袁氏兄弟,曹操真是一穷二白。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穷二白的曹操没办法像袁氏兄弟那样“振臂一呼,群雄来投”,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求发展了。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最符合曹操发展的战略路线。“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政策有三个好处。

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首先说“挟天子”。之前说过,汉代,非常讲究名义,而汉代名义的最高峰不就是天子嘛!曹操“挟天子”就等于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这样在与人对战之时,不说让对方望风而降,至少能在心理层面打击对方,也能降低对方的军心士气。

另外就是人才方面,当时的世家子弟大多对汉朝抱有幻想,但曹操来之前汉室自身难保,所以世家子弟才没有去投靠。

而曹操“挟天子”以后,形成了与汉昭帝时期霍光辅政类似的局面,世家子弟们一来觉得自己应该为汉室尽忠,博取功名,二来觉得有曹操的军队保护,没什么危险,所以纷纷来投。

道德制高点和大量的人才这两项优势后来都被曹操转化为了硬实力,导致在三国后期,曹魏无论从人口,经济还是制度方面都碾压了东吴和蜀汉。

至于“令诸侯”,这一点其实表现的很隐晦。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诸侯们不可能因为一道圣旨就忙前忙后,更何况这道圣旨还不怀好意。所以对于诸侯们,“令”是肯定“令”不动的,但施加影响却可以做到。

为何袁氏兄弟想要称帝,而“挟天子”的曹操却沦为“保皇党”?

就比如著名军阀吕布因为出生边地,被中原之人轻视,即便夺取了徐州,底下的人也对他阳奉阴违。再次情况下,曹操果断雪中送炭,以天子名义封他为徐州牧。不仅结好了吕布,也让同居徐州的刘备处境尴尬,加深了二人的矛盾。

此后,为了对付吕布与袁术的联盟。曹操还是以天子名义发布诏书对吕布大加封赏并私下写信说自己有多么多么的崇拜吕布,把吕布哄得找不着北,当场就和袁术绝了交。

而曹操的这一套操作更是把袁术气得七窍生烟,立马决定称帝,最终引得众叛亲离,大好局面,全部被毁。

不过,“令诸侯”最成功的案例还是收服张鲁。张鲁作为汉末著名大军阀,雄踞汉中,掌控五斗米教,是一位颇有人望的枭雄。如果武力攻打,凭借汉中地势,曹操少不了要元气大伤。

但正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张鲁很看好曹操的未来,认为他能成为伊尹、霍光那样的人物,所以欣然投降。一州之地,十万之众就这么不废一兵一卒到了手。

纵观汉末,曹操就是用这种手段来挑拨诸侯之间的矛盾,最后渔翁得利。

不过虽说曹操因为起点低才没有诞生称帝的野望,但到了三国后期,曹操威势无两,早已有了皇帝之实,为何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不选择称帝呢?

这里面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实也可以认为,曹操这个人一开始“挟天子”时就没有想过称帝。或许在曹操心里,他一直都把自己定位成霍光那样的权臣吧!

比较曹操与袁氏兄弟,二者虽然都是军阀,但不严谨地说,曹操是“保皇党”,而袁氏兄弟是“篡位党”,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参考文献:

《新汉书》

《旧汉书》

《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