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个个财大气粗,为何见了“兽爷”就认怂?


开发商个个财大气粗,为何见了“兽爷”就认怂?


深夜打车回家,师傅问你干什么的,你不做解释如实回答:“公关”。他在鄙视你的同时,还不忘夹带一点人间温情:“年纪轻轻的,做什么不好。”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公关出现在电线杆子上,在酒店的门缝中,在酒吧夜店里,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影下,是最纯正、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

实际上,这个工种靠大脑,玩策略、做方案,研究市场和消费者。现在,它的形象更多的和身体和金钱交织。和小姐、专家这些词一样,它被玩坏了。

本文探讨的“公关”,简单地说,是通过媒体讲述开发商的故事,让别人多说好话。通过广告投放、关系维系,不让别人说坏话。

对开发商来说,兽爷就是幽灵,就是噩梦。他不会说你“好话”,你也阻挡不了他说“坏话”。被点过的开发商,一定难忘酸爽。如果还没被关照到,说明不入流,还得多努力。

说好话,对品牌不一定有用。说坏话,品牌或多或少受损。这就是品牌公关最牛逼的地方:有它不一定行,没它一定不行。

要说21世纪什么最虚?——不是中年男人的肾,而是品牌。

一、讲好故事,不卖房子

虚就对了。

《人类简史》认为,整个人类社会都构建于虚构的故事之上。人类之所以超越动物,登上食物链的最顶端,就是因为人类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虚构力,拥有卓越的“讲故事”和“相信故事”的能力。

美国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做了更通俗的阐释:“不要卖牛排,要卖滋滋声。”

福布斯2018年中国400名富豪榜,上榜地产商达100人。所以你看到,大老板讲大故事,小老板讲小故事。

修身齐家平天下,全靠故事讲出花。

生态化反讲得好,老孙接盘跑不了。

善于讲故事的高手,通常能穿越迷雾、看透事物的底层逻辑,举一反三、直指人心。比如:商家不卖灯具,卖光明;可口可乐不卖可乐,卖快乐;香槟不卖泡沫,卖胜利。

开发商里人才济济,不会光说不练。他们把品牌和营销虚实结合,组建“故事大王”团队。

营销杀客逼定,把房子卖得更多、更快。品牌创造溢价,让房子卖得更贵,顺便抚慰客户心理,让客户觉得太值了。不管高周转有多快,房子盖得有多糙。

现在,开发商也不卖房子了,他们卖“美好生活”。

而越是利用媒体、覆盖数量更多的人群做传播推广,他们就越有这种底气。群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像一座顶塔,为品牌公关人炮轰乌合之众指明了方向:

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碧桂园说“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在这个广告口号的加持下,碧桂园从广东顺德的一个小镇一路狂奔,登上“宇宙房企”的宝座。

融创以“至臻.致远”为品牌理念,举起“高品质”的大旗,短短几年内,从狗不理的故乡走向全国,位列开发商TOP4。

去年,融创给自己起了个新艺名: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

二、只敬鬼神,不畏天地

借鉴东方之珠同行的经验,内地开发商学会了卖图纸上的房子,鼓吹图纸上的各种优势。

产品、户型说烂了,就说社区商业配套;社区商业配套没成型,说多了会露怯,那就说社群运营吧;社群运营一直烧钱,早不行、晚不行、早晚都不行,老板肯定不干啊。

那就发布个产品战略吧,战略是虚的,可以一直吹。

只要产品不呈现,吹它三年又五年。

三年后的事儿,有客服分化业主,有品牌搞定媒体,有物业负责“安全生产”,怕什么?

出了问题瞒一瞒,退房退款拖一拖,找事媒体投一投,刺头业主搞一搞。干,就完了。

前不久,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绿城前行政总裁曹舟南一针见血地说,中国房地产发展30年了,连一个漏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这说出了这个行业的现状:质量不靠谱,发展比较粗放。

日本一家开发商曾经说:早几十年我们和中国一样,很容易的时候大家都不会把产品做的很好,产品做的好都是被市场和竞争逼出来的。

中国的开发商,还没有被逼到这个份上。他们甚至经常感到委屈,戴着脚镣跳舞。

公司挣的钱,说想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不行;

公司有钱,年会上老板撒钱给员工,不行;

鸡血不敢喝,连夜出图太快,地王、顶豪、塔尖人群等等都是敏感词……

多年前,相声《小偷公司》牛群的经典台词,最能说到他们心窝里去: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对于“高周转”、唯“规模论”的开发商来说,与其面对现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不如寄希望于鬼神,求个心安理得来的痛快。

国人敬鬼神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各个行业里,开发商把这个传承得最好。各个条线都有拜的记录。容易弄死别人的工程部,以及容易把自己弄死的营销部,拜得比较规律和虔诚一些。

在项目开工前,工程部就地取材,在项目工地摆上供桌,放置猪头、果品进行祭祀。尽管不知道执掌事故的是什么大神,但上菜是法定程序。

在营销誓师大会前后,营销条线一般也会去庙里求个签、许个愿。你想想,营销总是带着几百亿任务量的强大气场去的。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神的世界好歹也得给个薄面吧。灵了下次来还愿,不灵古德拜。但香得烧,头得磕。

冤有头债有主,出了事总得有个背锅的,至少有个心里安慰吧。

房子盖塌了,怪黄道吉日没选好,下次换个大师;

营销任务没完成,怪拜的那个庙不灵,下次换座庙;

公司要是被兽爷盯上了,这可赖不到神仙头上,这是公关没做好啊!

品牌部实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可以去奶奶庙拜。和开发商一样,他们也懂得洞察客户心理、满足客户需求。

那里的泥菩萨按需定制,哪个条线都能match得上。

三、“扫黄打非办”

和“说好话”的正面宣传相比,开发商更注重不让“说坏话”的负面防控。

做一场发布会,投放一波软文,只要大老板看不见,就是自娱自乐。

但你要能让一篇老板注意到的讨厌的稿子,半小时后变成了404,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去年,在接连爆发了几次重大舆情事件之后,某第一梯队的开发商,以灵光乍现的智慧设立了舆情部,相当于“扫黄打非办”。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狠角儿,担当灭火“消防队”和擦屁股“铲屎官”。

设置这个部门的潜台词,当然是问题都出在操蛋的媒体这儿,只要他们不瞎说,哪有那么多事儿啊。只要小酒喝起来,礼品送起来,然后再把钱砸在媒体脸上,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谁还会来找茬啊。

从字面上看,这个名字还带有强烈的隐喻和暗示,同时缜密地考虑了使用场景。

它参照了城管执法,只要队伍开过来,顶灯亮起来,喇叭喊起来,负面、小号自会逃之夭夭。

它模拟了救护车呼啸而过,以“完了完了”的一路哀嚎,乞求各路大V,有事没事别搞我。

在与媒体的博弈周旋中,开发商秉持“坚持做斗争,随时做妥协”的凛然气节,使刚烈与认怂和谐统一。

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媒体采取了对等策略。合作时,可以被收买、价格并不贵。发现房子质量问题、影响公众利益时,恢复本职: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so what?

对于很多全国开发商而言,虽然设置了新闻发言人,但实际上大老板随便说,区首及以下的人“打死也不说”。

一些电视媒体,正是抓住了这个软肋,即便拎个2000块钱的手持非专业摄像机过去,也会弄得鸡飞狗跳。

没有问题,你怕什么?

去年,因披露五星级酒店卫生内幕,而被泄露个人隐私并被拉入黑名单的一位网友,发了一条微博,指出了其中的要害:

“能不能想着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我。”

开发商财大气粗,又掌握了业主的隐私信息,其思维方式保持了神同步。

媒体人习惯于把地产称作江湖,是江湖就有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纸醉金迷。见过了大场面的开发商,习惯于把事情想得太多,想得太复杂。

实际上,开发商忌惮的兽爷,单纯得就像皇帝新装里的孩子。他把“公关”之道,已经放在了自己的签名里:

爷是老兽医,专治吹牛逼。

你说你不好好盖房子,没事老吹什么牛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