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善住寺传说典故

东海龙王与善住寺

五台山善住寺传说典故

很久以前,五台山顶无林木,寂静荒芜,终年黄沙滚滚,飞禽走兽也难落脚,仿佛此地生来就与生命无缘。

就是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却被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所看中,她发救渡生灵之大愿,决计改变这里的气候环境,意欲借东海之水,消除五台山的冬季严寒和夏天酷热,彻底灭掉风沙之害。

五台山善住寺传说典故

深居龙宫的东海龙王,养得九个儿子,他们性格暴戾,孤傲无比,施风布雨时不免任意使性,导致生灵遭殃,老龙王为此很伤脑筋,他久慕文殊菩萨渡化众生之功力,心想,若想让其龙子得到教化,真是万幸啊!

一日,东海龙王来到五峰山,祈求文殊道:“大圣居此高山佛境,真是不同凡俗。我那九个儿子愚顽不化,我特前来请你为他们讲经说法,以求得到教化”。文殊回答:“我乃东土大圣,恪守戒律是本分,离开道场外出讲经化缘都是违戒之事,怕是不妥吧!”

龙王听了有点着急,乞求道:“烦请菩萨破例一回吧,只要能如愿,我东海龙宫的所有珠宝玉器、金银财物任你选取,当作酬谢。”文殊见龙王如此心切,沉思片刻说:“那就破例一回了。”说罢,腾云驾雾,直朝龙宫而去。

五台山善住寺传说典故

老龙王将九子齐集龙宫,恭听文殊菩萨讲经说法。连续数日精彩的演讲,直使龙子及龙宫眷属俯首聆听。不几日,九龙子施风布雨再未使性兴风作浪,龙宫也一改往昔躁动慌乱,显得一派宁静。东海龙王自然十分高兴,非常感慨文殊菩萨教化之恩德。

临别,东海龙王引领文殊菩萨观看了海底风光,观赏了珠宝玉器和兵刃剑戟,执意要让文殊选取宝物。文殊菩萨微笑说:“贪取财物是僧家一大忌讳,你的心意我领了。不过,你既然如此仗义,我就不客气了。你的任何东西我都不要,只想要你龙宫门口的一块石头。”面对文殊菩萨的要求,老龙王面露难色,稍一停顿说:“那只不过是一块顽石,是孩儿们施风布雨回宫后戏耍的地方,没什么大用场,菩萨还要挑选别的物品吧。”文殊道:“虽然是块顽石,但这石头色青厚重,我带回去装点五峰山色,改变光山秃岭的面貌,何乐而不为呢?”龙王依然没有应允,但他既然夸下海口,所以又不好回绝。

原来,这是一块长约五丈,宽约九尺的石头,名为“歇龙石”。平日里,龙子们施风布雨归来,躺卧其上,就能起到养精蓄锐的神奇作用。

五台山善住寺传说典故

在东海龙宫,除了定海针为一件至宝以外,就数这“歇龙石”珍贵了。正因为如此,老龙王便不想将它送与文殊菩萨。而文殊菩萨却早已慧眼观得此石妙用,执意带走,相持了一阵,老龙王转念想,这石头论重量少说也有万余斤,他一个文弱和尚哪有力气带走?还不如暂且应承下来,一则落个人情,二来宝石也可原封不动。于是龙王说::这块顽石本来算不了什么宝物,要是菩萨深爱它,那你就带走吧。”

文殊菩萨听了非常高兴,他口念圣咒,一块巨石顿时变的小如珠豆,徐徐然飞入他的衣袖中,待老龙王醒过神来,文殊菩萨早已驾狮登高远去了。

当日,九龙子布雨回宫,如往常一样直奔“歇龙石”,但却不见了石头的踪影。一问父王,方才知道是文殊菩萨带回五峰山了。九龙子 暴跳起来,也不多说,就风风火火朝五峰山追去,决计直取文殊道场,夺回歇龙宝石。

五台山善住寺传说典故

九龙子来到五峰山,只见这里山环水复,有一峰头,端坐一位老僧,童颜鹤发,神态安详,笑意盈盈。见九龙子怒气冲冲而来,老僧手指五座山峰正色道:“徒儿们休得无礼,此处乃大圣说法道场,岂容你们蛮横!”九龙子依然带着火气问:“你这老僧可曾见到文殊菩萨搬走我家的歇龙宝石?”

文殊菩萨深知来者不善,也没回答,只是略施法术,便使中峰、北峰合拢起来,将九龙子夹在其中。九龙子龙身陷夹缝,只有尾巴可以摆动。这一摆动非同寻常,龙尾所到便将五座山峰变成一如扫过的平台,成了五台山。

文殊菩萨并非想要灭掉九龙子,整训一番后,又让他们在五台山三日施云,五日布雨。并安排他们返回龙宫,而生性独特的五龙子偏偏就不离开文殊身边了,要求做菩萨的胁士,文殊答应后,就留在了北台顶,居处龙洞歇息。

其余龙子竞相效仿,都发愿做菩萨的胁士,文殊菩萨再发菩提心,将九龙全部收为眷属,并在五台山脚下的清水河东岸的大甘河,开辟了龙宫眷属演教道场,让九龙子一位在父母身边,尽行善事,广济众生。

从此,大甘河的龙王庙成了远近闻名的龙宫院,以后改为佛寺后,取名善住寺,但关于龙王的故事却传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