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文 / 钱黎洁


这段时间半夜总会频频醒来,2点多,4点多,5点多都有,今天凌晨四点十分,我又醒了。


我的失眠没有痛苦感,每次都在满满的活力中醒来,尔后又渐渐睡去——内心却是有幸福感的。


每天晚上九点是练琴时间,最近我和一洋把以前练过的歌捋了捋,拍了些母子弹唱的视频。


一洋现在还是清亮的童音,特别好听,把我们合作弹唱的视频发出去,反馈都说画面特别温馨,特别有爱,特别让人羡慕。


听起来内心充满快乐,但平时练琴毕竟还是件苦事。


晚上到九点,一洋总是磨蹭着进我房间一起练琴,然后磨蹭着调琴音、翻乐谱,然后我们再拌拌嘴之类,时间就过去十分钟了……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那天拿着吉他来到书桌前,琴未启却一眼看到桌边堆放着的书——我新鲜出炉的新书《我做了个红楼梦》

一洋面露惊喜地叫起来,妈妈,你的新书出来了?


是的,新书终于出来了。


我微笑着舒了口长气,中间隐匿了多少对自己拖延症的无奈和倦怠。


三年了,文字该整理整理了,去年年底前我对自己说。


虽说年底前自己也有时间,可是在这件事上,我一改自己今日事今日毕的风格,总是懒懒的,带着点畏难情绪拖拉着——校对文字是件烦人的事,特别是自己的文字。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对于往事,偶尔看看会觉得挺有意思,可是当校对成为一种职责时,需要一遍遍反复时,难免觉得厌烦,所以内心会感激曾经帮我校对过文字的朋友。


知道校对文字不易,这次也没有去麻烦别人,加上文字纯粹自己喜好,并无人督促,于是拖延下来了。


下个决心,终于把文字全部校对完,然后还有排版、封面设计等各项琐碎事宜,转念一想,这些年的文字都坚持下来了,编排成书又有何难!


人这一生啊,会有多少半途而废的事在岁月里销声匿迹了,我2006年初开始规律性地码字,文字这事我已坚持了十四五年。


是的,虽然过程中会有些时候更新频次会少些,但是我一直没放弃,也要感恩各种感触把自己逼向键盘,敲敲打打莺莺燕燕着。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2017年初为人母时,那时看着娃每日成长中的巨大变化,忍不住让其变成快乐的文字,那时深夜码字是常态,那几年都是两年文字成一册。

后来随着孩子长大,成长的变化没那么大了,记录孩子的频次会减少,人也有点懒下来,于是三年文字成一册。


这,是我的第六本书,也是我的短篇文字集,记录的是2017年到2019年间我的各种精彩。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精彩,有时看着过去的文字,如同复盘当时活灵活现的生活,非常美好。


码字这件事,我坚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生活本身,觉得这样的痕迹留得才有意义。


我的文字间,有充满情趣的调侃述说,有生活给予的瞬间慨叹,有自己清醒理性地反思与剖析,亦有家里小伙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文字的初心就是记录有感而发的生活,所以我认认真真生活,安安静静记录状态,不刻意,不憋屈。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小说,它是一部特好玩的人生百态画卷,2019年年底前,我又把前八十回结结实实地温习了一遍。


温习完又是感触,其实只要用心体味,谁的生活都可以是一卷红楼梦。


不管诗情画意,还是世态俚俗,都各有美好。


人世甜美,如今已慢慢走到中年,发现风景不是一般的好,用心对待生活,就当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这卷红楼梦吧。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看到新书出炉,一洋抓起一本就看。


这一看还放不下手了,后来索性趴在桌前认真地一页页翻看,回放生活是不是都会觉得特有滋味呢。


只见他有时皱着眉头认真阅读,有时看着独自嗤嗤地笑,有时停下来和我一起复盘一下当初地来龙去脉,有时也纠正一下我当时对他并不准确的判断……


你来我往,有问有答地,都是那么有意思,见他如此专注,突然觉得那些码字的深夜都变得更有意义了。


若干年后,再把这些遥远年月的事拿出来回味,应该更觉醇香,毕竟太多事已稀释在岁月里,了无痕迹了。


于是,他一边看,我们一边回忆,这个晚上没有琴声有书声……


那夜,没有琴声有书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