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萬籟聲自述》武術歷程(5)


連載:《萬籟聲自述》武術歷程(5)

到一九二八年,即是北伐成功的第二年(民國十七年),北京改北平,建都於南京;北京的大小機構,都遷到南京,故杜師也隨其機構到南京。初住西城旅社,後住鼓樓飯店,這才有以下國考後的大比武。中央國術館是怎樣搞起來的呢?是一九二七年北伐勝利後,以前的軍人起義,所謂“解甲歸田”,多從事體育健康事業。於是有李景林、張之江、馬子貞、李烈鈞……等等軍界人士,成立了中央國術館,開成立大會時,推選張之江為館長,李景林為副館長。到翌年冬季,即一九二八年,舉行全國武術對抗賽。通令各省縣市,層層選拔,到南京比試。比試有禁例,禁挖目、扼喉、踢打下陰。目部可打,不可戳;除此,死傷勿論。比試初期,著劈刺護具,戴手套。到我比時,我提議取消所有護具。大會主席李烈鈞同意,才赤手空拳,著軟底鞋比試,這是後話。在這年夏季,根本不知道冬季全國會舉行武術比試。因為有人對武術的誤解,在報上發表文章,遂引起我對於武術上的理論興趣,著“武術匯宗”在北京晨報(即人民日報前身)副刊上連續發表兩個多月。晨報是當時最大的一個報社,其副刊為文學家,發表新文化運動的園地,是徐志摩、謝冰心、魯迅等的主要文壇。

連載:《萬籟聲自述》武術歷程(5)

今天卻刊登了我的“武化運動”的文字,並大受閱者們歡迎;這不僅出我意及之外,也出該報社意及之外。我寫“武術匯宗”目的,並非沽名釣譽,而是抱著推進武術,增強民族體魄和研究武術,提高人們對武術的認識。晨報發行所及,全國上下和國外留學生,多有見到。在出版不到三個月,即得到北平市通知:願參加國術比試的可以報名。說老實話,我雖好武術,是個業餘活動。社會上對於武術,是同江湖賣藝,看不起的;因之,我從有這個念頭,改行搞武術。不意在一天之內,就接到各處來函,說你對武術既有這研究,千載一時之會,你不去參加考試,為我北平市爭光榮,豈不是白乾了麼?出於無奈,只好報了名。此中有位勁敵,天生有點跛,外號郭瘸子,練劈掛,來如風車,大撲大蓋,甚是了得,比了個平手。最後,市長命兩虎不要相爭。可各練一行絕技,以定龍頭。我乃表演朝天絕腿和兩指夾十八斤大刀,他沒有絕技,遂以我為第一名,作總代表,率二十二位代表赴南京,內中有吳圖南、李先五等。趙師也去了任指導員。因為武術家在以前舊時代,多喜妄自標榜;這時,正老一輩子武術專行者無出路,多以招收學生,教教場子來餬口,如果這次不參加.不僅顏面攸關,且亦無人上門了。

連載:《萬籟聲自述》武術歷程(5)

因之,參加的人,老壯居多,沒有少年,但有和尚、尼姑、道人,殊極一時之盛。到了南京,報了到,都住以前貴格醫院舊址,我隊住三樓,適福建隊代表七人,同在一個樓面。頭三天,一律表演,一人限練一趟,不拘拳腳器械,各發一枚紀念章。以後願比試者入左門,不願比者入右門,另有參觀席位。比者站隊,按高矮編對,尚無籤筒,更無過磅,到第二場,及高矮也不分了。全國共到代表八百餘人,願比者只佔半數。一場打下來,僅剩二百餘人。有的勝一場不比的,有的雖勝了,自己也受了傷,不再比了。有的打個平手,也不比了。所以到第二場只一百餘人,第三場只二三十人,最後是打幾手就摔跤,多半是體壯力大者佔優勢。打勝一場者為中等,兩場者為優等,三場者為最優等。我與福建隊領隊倪鳴鑾對手,本不想傷他,無奈他看不起我,使我心中不快。一般在編好對手後,兩人要先握手,以表示互相尊重,當我伸手要向他握手時,他掉頭若無睹者,臨到第三十六對將比試時,他見我還是側目面視,有不屑一顧的態度。使我更加惱火。

連載:《萬籟聲自述》武術歷程(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