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說的是遺傳、世襲。

在日本,有一種職業世襲至今,高大上且備受尊敬,那便是和尚。

和尚要念經,那是必須的。

但在日本,和尚要結婚生兒子,也是必須的。

因為他有一大筆資產要繼承,有重要的事情要擔當。

這就是日本和尚的世襲。

今天,我們就結合戰史,來說說日本和尚在戰場的那些事兒。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1939,日本演習

1.隨軍僧

和尚參軍,初心不是報國。

1894年的日清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海外戰爭。

也是日本軍隊實施國家化改造後,第一次以天皇之名,進行的國家戰爭。

9個月中,日軍共死亡13488人。

鮮為人知的是,這1萬多人中,因瘟疫而死的,就佔到88%。

衛生防疫短板,是主因。

首次海外作戰,居住環境和飲水問題,令日軍始料未及,軍營中因營養不良大量爆發腳氣病。

國內此時,也正值霍亂、痢疾流行,徵軍時順著流入部隊,導致日軍迅速瘟疫橫行。

兵未戰,即病死。

首次大戰,日本政府為收買人心,對國內承諾:所有傷病員,一律運回國內治療,一兵一卒也不丟棄。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日清戰爭中的日軍

而對那些死在戰場的那些“皇軍”,起初在戰場就近進行了土葬、火葬或水葬,葬禮因陋就簡。

這個消息傳到國內,士兵家屬坐不住了。

眾所周知,日本人禮節多。而殯葬禮儀,尤其受重視。

多年來,日本養成的習俗是,人死後,都要由僧人來超度,以使靈魂升入淨土。

所謂人死事小,安葬體大。

對每個死去的日本人家屬來說,合適的葬禮,是必須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不可逆轉的戰場死亡,日本寺院裡的和尚便主動請纓,履行與民眾簽下多年的“供養協約”,要求去海外戰場,為死去的士兵進行超度。

天皇恩准。

由是,一支由國內寺院僧侶、神官組成的特殊“部隊”,就這樣上了戰場,名曰:隨軍僧。

他們數量不多,也不拿槍打仗,但對部隊來說,不可或缺。

有了他們,士兵總算可以“昇天”了。

這很重要。

相比在槍林彈雨中舉行野葬而言,由和尚領銜的慰靈祭,更能使那些與死亡相伴的士兵,緩解對戰死的不安,提升他的士氣。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配圖

下間鳳城,就是這樣一個隨軍僧。

1895年初,甲午戰爭後期,他從國內趕來,加入“鎮南軍”混成支隊,隨軍來到澎湖列島。

不料,此時,瘟疫正在軍營蔓延,每天都要死幾十個人。

下間和僧友們忙於超度、舉行葬禮,不久,也染上了病毒。

1895年的3月28日,在戰爭尾聲,下間終因瘟疫暴亡。

甲午戰日本雖贏了,但暴露出的衛生問題、瘟疫問題、防疫問題、後勤保障、傷員和安葬問題,對日軍來說,都是第一次,弄得措手不及,手忙腳亂,損失慘重。

近九成的死者,都是病死的,想想都令日軍心有餘悸。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再次備戰,日軍就提前做了功課。

10年後,日本再次開啟侵略海外的日俄戰爭。

當時的陸相寺內正毅提前下令:

“戰時或事變之際,師團長及兵部監要配屬具有相當資質的僧侶教師,隨行戰地……人員數量,每師團3人,一兵部監2人以內……”

日軍隨軍僧,就此固定下來。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日軍慰靈祭

2.“慰安男”

從隨軍僧的誕生,可以看出,僧侶上戰場,不為打仗,而為服務打仗。

從甲午戰爭到二戰,隨軍僧一直是日本“編外軍隊”的奇葩存在。其功用,也越來越豐富,但其核心一直不變,那就是超度、安葬戰死的士兵。

然而,二戰中,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操盤手“漸入佳境”,日本舉國走火入魔,佛系僧侶也不能置身事外。

戰場上的僧侶們,開始配合軍國宣傳,做起了為虎作倀的勾當。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慰靈祭

具體來說,就是在為陣亡的士兵舉行慰靈祭之餘,還對活著的士兵佈教受法,舌燦蓮花,讓日軍放下思想包袱,更賣命地侵略、殺戮。

以下驚人之語,鹹出僧侶之口,諸位在閱讀時請hold住,不知會不會大跌你的眼鏡——

“如果皇軍怕死,不僅有背於日本帝國臣民之本分,也有背於吾佛教王法為本之御化導,因此必將是如來聖人之罪人。”

戰爭與佛教的殺生並無矛盾,這是為和平而戰……當內心出現恐懼時,即唸誦‘南無阿彌陀佛’……”

“我劍即是佛陀。”

“為了讓眾多的人活下去而殺一個人,殺掉世界上作為邪魔的一部分人,而幫大多數人活下去,這是大菩薩行……”

日本是一個佛系國家,多數人信佛,僧侶的教化,在士兵中,天然地擁有神一般的權威。

對許多新入伍的新兵來說,第一次殺人、搶奪、作惡,會有極大的人性觸動,但面對長官的命令,要不你死,要不活靶子死,他無法選擇。

有的新兵,對軍官的打臉、羞辱、懲罰懷恨在心,甚至會想,要在陣中趁亂給他一槍,以報復長官的蠻橫。

這都是初入戰場的新兵,正常的心理反映。

你可以不服長官,忌恨虐打,但對僧侶的教化,日軍士兵是絕對的誠心接受,絕對的放心。

有佛背書,有“正義”召喚,侵略殺人,瞬間再無心理障礙。

日軍思想,就這樣徹底被“解放”了。

這就是隨軍僧的魔性作用。

“潤物無聲佛有功”,軍國主義下的皇軍部隊裡,隨軍僧,成了名副其實的精神洗腦“傳銷手”、日本軍營裡不可或缺的精神“慰安男”。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3.“派出所”

和尚從軍,雖然有超度的現實需求,但總不免讓人感覺怪怪的。

人們不禁要問,為啥別的國家沒有這樣的需求,只有日本必須超度?

這就要說佛教在日本的影響力了。

和尚從軍是近代日本的小創舉,對日本來說,這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

佛系文化在日本的別樣綻放,早就有令人炫目的先例了。

開酒吧、辦公司、娶妻生子,喝酒吃肉錄唱片、搞網絡直播,你都不要大驚小怪,這些都是日本和尚的合法存在,是地域特色、本土文化,是具有悠久的歷史的。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日本佛教本身源於中國大唐,引入日本後,一度成為國教。

1600年代,西方傳教士漸入和族,基督教在日本的發展,日盛一日。

為抵禦外教,德川幕府下令,所有日本人都要在佛寺“掛號”,充當施主,養活和尚。

全民佛教,由此成為“國策”。

而且,幕府還要大家在寺廟進行戶籍登記,人們外出雲遊,需提前到當地的寺廟辦理通行證。

這什麼概念?

所有人到寺廟登記戶口,外出“簽證”,這情形跟現在的派出所差不多。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帥氣和尚愛上我》的鏡頭

事實上,幕府的強制入寺令,就是一種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算幕府時期社會治理的一個創舉。

幕府還要求,人死後,要由寺廟來操辦喪事,墓地呢,就設在寺廟這個“派出所”的後院。

所以,幾百年來,日本人和當地的寺廟非常緊密,一家人,生在寺廟旁住,死在寺廟墓地相聚。

做人做“鬼”,都屬於某個寺廟的。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日本墓地

寺廟之於日本人,就是如此重要。

人們不但每年要給寺廟錢,租賃他們的墓地,而且逢年過節,還要給他們的和尚發紅包。

而這些寺廟呢,從幕府時,就交給私人經營了,幾百年來,一直是家族世襲,而且國家不收稅,這些錢,都合法地落入和尚的腰包裡了。

就是日本和尚富裕的原因。

一般小姑娘,若能嫁個和尚,可謂人生一大幸事。

順便說下,寺廟在日本隨處可見。2013年,全國就有77329座,比便利店都多。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至於吃肉結婚生子,更是有天皇許可的。

當年,為削弱佛教與自己神道教的競爭,明治天皇“廢佛毀釋”。於明治5年(1872年)4月25日,發佈了133 號許可令,曰:僧侶肉食妻帶蓄髮,悉聽尊便。

明治天皇本想以此令僧侶還俗,消融佛教的影響力,哪知幾百年的佛系,對日本影響過深,雖然肉食了、妻帶了,但和尚還是那個和尚,寺廟還是那個寺廟,佛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依舊巋然不動。

至今,日本信佛的仍然佔絕大多數。

參軍卻不打仗,日本軍隊裡的和尚幹啥用的?

明治5年的法令

除了肉食妻帶,佛系在日本的另一個本地特色是,所有日本人,不管你信什麼教,死後都要請一個和尚來給你超度、給你起法號。

只有通過和尚的超度禮,你才能入墓地,和那裡的先祖家人,得以團聚。

有了這個“硬道理”,就不難理解為啥日本人世代離不開佛教,生活離不開寺廟,而戰場總也離不開和尚了。

=============

參考文獻:

賴晨《鮮為人知的隨軍僧》

朱德峰《近代本願寺教團在中國東北地區佈教活動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