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一直是环保题材电影中,经常涉及到的话题。动画电影也不例外,光是宫崎骏的作品中,就有许多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却不是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电影,而是参与过十多部《蜡笔小新》剧场版制作的动画制作人原惠一担任编剧和监督的《河童之夏》

虽然并没有宫崎骏电影那样令人惊艳的绚丽色彩,和天马行空的精彩想象,人物也并不美型,甚至初看之下还显得有些平淡,但这一切,却丝毫无法掩盖《河童之夏》的优秀气质。

它就像一根新鲜碧绿的小黄瓜,外表朴实接地气,却又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在炎炎夏日里咬上一口,爽脆多汁,清凉解暑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在都市沙漠中日渐干涸的心灵,得到无声的浸润。

为何要以黄瓜做比喻呢?因为在日本的传说中,黄瓜是河童最喜爱的食物之一。而电影的主人公河童小酷,它大口嚼着黄瓜的样子,也着实惹人喜爱。

电影让河童这种传说的生物,十分自然的出现在人类世界中。通过对小酷与人类朋友康一及家人之间的关系描写,引发观众对于

“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面对自然界的未知,应心存敬畏与善意、莫要恶意去杀戮

关于河童,这边不想再给大家科普赘述了。简言之,它就像我国《山海经》中的那些“异兽”一样,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嘴似鸟喙,手有蛙蹼,身似猿猴,背负龟甲,也可以说是生活在水里的“四不像”。

对于河童,虽然从未见过,但人们也从未停止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将它描绘。并且传说也越传越邪,甚至在江户时代,河童还一度被讹传成了,由人类工匠的咒术所幻化成的、会去危害人畜的邪恶妖怪。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开头的江户时代,两位武士大人,在听完河童爸爸的请求之后,仍吓得魂不附体,对它拔刀相向了。

一方面是因为,在他们脑海里,有这样的固有偏见:“河童=咒术所化的妖怪=害人之物”。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自己心中有鬼,以为河童爸爸听到了自己刚才关于“做假账”的秘密谈话。

而说到底,这两方面,都还是人类自己在作恶。内心本就邪恶,对自然界的未知,又抱有强烈的敌意。

其实这世上本没有鬼,怕鬼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了“鬼”。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同样的,世上可能本没有河童,至少本没有这些武士认知中那种害人的坏河童。但因为人心之恶,所以他们看到河童拦路,第一反应就是——对方要害人。

可实际上呢?善良的河童爸爸,只想求他们不要把沼泽改成水田,不要让自己和家人,还有这沼泽中安居的无数生灵,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家罢了。

他通晓人情世故,为了求人,还特点准备了在自己看来最珍贵的礼物——巨大的鲤鱼,言谈话语间充满了诚意的恳求,完全没有人类想象中作为妖怪的神气活现。

然而河童爸爸却被武士杀害了。这一刻,两个人类男人胆小又自大的丑恶嘴脸,在和善谦卑的河童面前展露无遗。这一切也给小酷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伤害。

随后,被鲜血浸染的大地震怒了,裂开了。它将小酷吞了下去,却也是无形中保护了他,让他免于被人类追杀,让他就这样静静的在地下沉睡了两百多年。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不过,那两个作恶之人,却没有掉入地缝里,似乎也没有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不仅如此,其中一人还将自己“勇斗河童”的事迹,连同河童爸爸的干枯手臂,一同传给了自己的子孙。

大自然并不是没有惩罚人类的力量。相反的,若是它真的迁怒于人,肯定比人类踩死一只蚂蚁还要容易得多。

但本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去竭力渲染这种“恶有恶报”、“惹怒大自然,必将承受恶果”的因果报应论。相反却专注着力描写,善良的孩子与善良的河童及狗狗之间,善念与善念的相互作用。

因为编剧深知,若要引人向善,对“恶”的惩戒、以儆效尤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对“善”的褒扬,以孩子纯真的视角,去看大自然对恣意妄为的人类有多么包容,这样,或许更能唤起人们心中潜藏的、最真诚的善念。

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祖渡人之时,也从未以暴制暴,甚至经常舍生取义、杀身成人,以“割肉喂鹰”的方式,去维护弱小。用自身的“真善美”,去感化被贪嗔痴念所迷惑的世人。

应感恩自然的馈赠,切忌索求无度

在这部电影中,大多数的人,比起河童小酷父子来,都应该自愧不如。

前面说过了河童父亲在人类面前的谦逊有礼,那么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小酷的表现吧。

刚刚被康一君捡回家时,从康一妈妈那里得到食物和照顾,虚弱到动弹不得的小酷,却仍不忘对照料自己的女主人说一句“谢谢”。

身体完全恢复后,小酷就向上原一家十分郑重的叩首道谢,措辞郑重诚恳,比一般的人类小孩、甚至很多成年人都要强太多了。他承诺日后必将为恩公奉上大鱼作为谢礼,然后马上起身离开,准备动身回到自己印象中的家“龙神沼泽”,不愿再给恩人一家添麻烦。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他吃了康一的妹妹小瞳养的蜗牛,就找机会捡了漂亮的石头(玻璃),送给妹妹作为补偿。

他受大黄狗阿伯的照顾,与阿伯亲密无间。在阿伯为救自己被车撞死之后,小酷终于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悲愤,不受控制的巨大神秘力量,震碎了在场所有记者的相机镜头,同时也将觊觎阿伯尸体的乌鸦瞬间撕碎。

即便拥有这样强大的实力,他却仍没有报复人类,只是默默抱起爸爸干枯的手臂,孤单又无助的爬上了东京铁塔。在走投无路之下,甚至想要跳下去,去天堂与老爸团聚。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在灼人的热浪之下,小酷头顶上的盘子逐渐干涸,他的心也随之渐渐枯萎。

过往的历史长河中,河童都被人类杀死了。如今,小酷再找不到一个没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再找不到一个可以共同生活的伙伴。原本照顾他的人类一家,因社会压力和虚荣而向电视台妥协,唯一的动物伙伴也因救助自己而惨死。

更让人泪目的是,即使这样,小酷心中的善念,仍然没有改变。

在大自然面前,甚至在自大的人类面前,小酷显得那么的卑微,谨慎又小心。正是因为他和父亲一样,都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时刻感恩着自然的馈赠。

相较之下,不懂感恩,对大自然索求无度的人类,在河童的衬托之下,显得那么的无知、可笑又自大。他们已经见到了传说中的河童,却都还想要与他近距离亲密接触,对他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研究。

他们明明已经侵占了原本属于自然界万物的大片土地,却还不肯放过一只小小的河童。不是因为真的喜爱他,只因为他是传说之物,他稀有。对他的发现,能成为大新闻,能够让收视率暴增,让节目大热,让自己大出风头、名利双收……

实在是太丑陋了!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不过所幸,还有像上原一家这样的人类存在。虽然他们一时被上电视的风光所迷惑,忽略了小酷的感受,但在小酷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还是幡然悔悟了。

人与河童互相喜爱,又互相尊重,一起吃着最后一顿团圆饭,感恩着大自然的馈赠,将这一幕用相机永远记录下来。此时,小酷没有再惧怕闪光灯,因为这是他与康一,与上原一家友情的鉴证。人类里也有善良的存在,而恰好被他遇到了,懂得知足的小酷,觉得自己很幸运。

但是他们并没有真的像童话一样生活在一起,小酷不想放弃对其他同类的寻找,也不想丢弃祖先的生活方式。他想像个真正的河童那样生活,也想像个真正的河童那样死去。

而上原一家也尊重小酷的想法。他们感恩与小酷在一起的时光,对于像小酷这样大自然未知的存在,既抱有好奇,又充满了善意与敬畏——这才是最值得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在康一和家人的帮助之下,小酷终于来到了一片少有人踏足的土地,投靠到一位善良的妖怪大叔门下,开始了远离人类、重新回归自然的河童生活。

而即便是在这片无人打扰的静谧河川,小酷仍心存感恩与敬畏,不忘先向土地公公祷告,希望这片土地能接纳小小的他和他父亲的灵魂。

“请允许我在这条河里抓鱼,只抓一点能填饱肚子就行”。

这句话,让生而为人的我深感惭愧。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巴不得,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希望自己得到多多的收益,而得到以后,却又忍不住再去追求更多,更多。

然而,在追求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多去思考思考,自己是否做得太过分了,有没有竭泽而渔,有没有冒犯到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有没有为自己和后世的子孙留有一定的余地。

《河童之夏》大自然:人类,我劝你善良!

结语

《河童之夏》没有什么气势恢宏的大场面,也没有关于大自然迁怒于人的“天罚”描写。淡淡的笔触,就像片尾小酷面对的这条河流一般,乍看清澈见底,实则静水流深。它在不知不觉中,将对自然应有的态度,潜移默化、缓缓注入到我们每个人心底。

面对人类的破坏行径,大自然可以选择“毁灭你,与你何干”这样雷霆万钧的强烈打击,但它并没有这样做,它仍给了我们无数次改过重来的机会。

所以人类也应像片中的河童父子那样,对自然心怀感恩与敬畏。在思考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应该考虑到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毕竟,人类从来都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只是这茫茫宇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却也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和其他生命一样,从自然中来,最终,也将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