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聲聽風:行為心理學其實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人間世事百態、生活不易,感謝在這裡相遇,讓我們用態度來溫暖這個社會,你好我是“隨聲聽風”。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行為心理學上的那些弊端。

心理學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從出生家庭,生長環境,到一個人成年後的種種境遇,他都是我們研究一個人,研究一種行為背後的依據。

心理學很複雜,有基礎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等多種多樣。

通常我們比較感興趣的微表情心理學和行為心理學,我們每個人都有看穿別人意圖的慾望,今天我們大概來了解一下行為心理學是怎麼來的,和他的科學依據。

隨聲聽風:行為心理學其實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簡單點來說,行為心理學就是通過分析很多人的一些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態得到一種規矩,我們把他叫做行為心理學。

比如心理焦急的人會走來走去,膽子小的人不敢盯著別人的眼睛,這些都是通過一些比較普遍的案例我們分析出來的科學,比如地球人圓的,我們不會考慮他為什麼是圓的,因為無數的資料證明他就是圓的,這就是行為心理學。

但是行為心理學是不是絕對標準呢?

我之所以講的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現實中有一些人,看了一些心理學的皮毛就以為掌握了別人的心理動機,習慣根據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別人,這就是典型對行為心理學的誤解。

之前有一哲學家講過這一理念,“如果太陽天天都會升起,我們所經歷的這一輩子太陽都在升起,我們就會理所應當的認為太陽明天還會升起來,就像一頭豬在被殺之前,他會以為吃喝就是他的一生,他想不到會被殺,因為以往所有的經驗都在告訴他,他的一生就是睡覺、吃飯,所以我們所瞭解的一切的真理其實都是受侷限的影響,或者說重複的依據是錯誤的。”

這就是行為心理學的一個弊端,我們習慣用一些普遍的例子去解釋個例。

隨聲聽風:行為心理學其實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就像現在網上流傳的一些所謂,行為心理學的東西,幾分鐘教你看透別人等等,

他說,人在說謊的時候會結結巴巴,但是他忽略了一個本質是什麼,人為什麼會結巴,因為他是在思考,他的語言是沒有經過提前整理的,也就是說你認為的一些比較通順很像實話的話其實可能是經過無數次排練的語言。

人在鬨笑中最先看向的那個人是自己最喜歡的人,其實他可能是最想看這個人如何出醜,還有很多,諸如,一群人中最沉默的人往往是最有實力的,等等廢話,你仔細觀察他實際上在邏輯上就是不通的。甚至有些被認為是真理的東西,其實也是有最基本的錯誤的。

可是現實中確實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會用一些普遍性的理念去解釋所有的理念。有人說他是寂寞的,他就會認為那個人很瞭解他,有人說我們知道你過的並不是很開心,他就會認為那個人說的對極了,但是他不知道有些東西就是人的共性,但是個性上的東西每個人都不相同。

隨聲聽風:行為心理學其實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有些人喜歡翹二郎腿是因為緊張,有些人就是單純的習慣性坐姿問題,用一些簡單的,聲音大的人豪爽等一些錯誤的行為心理學例子,或者根本就不是心理學的例子,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去給別人畫像是極為不對的,特別是心理學本身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任何書本上看到的例子,故事,定律,他只能作為一種依據,和輔助性的東西,而不是成為評判事物本身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