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也會幹壞事,一篇文章帶你瞭解法家思想的精髓

法家的創始人是李悝,但是最為我們熟悉的法家代表人物應該還是,商鞅,韓非子了,其中最為大眾津津樂道的就是商鞅變法,韓非子說法。

韓非子和李斯的老師是儒家的荀子,但是李斯卻又鼓勵秦始皇做了焚書坑儒這一件事,韓非子又被很多人認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那麼法家和儒家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好心也會幹壞事,一篇文章帶你瞭解法家思想的精髓

我們先從韓非子的老師荀子說起,荀子認為人性是本惡,所以才會有盜賊四起,所以在後來的韓非子的法家思想中多繼承了這一原則,他認為人性本惡所以要用嚴苛的律法來進行制約。

法家的思想簡單點來說就是規律兩個字,但如果細說又不單單是指規律兩個字。

韓非子認為在懸崖邊上即使盲人也不會掉下去摔死,因為掉下去的代價太大了,人們會極力的去避開他。火讓人感覺到恐懼,所以被火燒死的人也就少,而水讓人感覺到平靜往往被水淹死的人會更多,所以律法應該像火一樣讓人避之不急。

他還問了很多人說:“如果讓你當皇帝你可能會死去你願不願意,如果讓你當了皇帝將會死去你願不願意”,他認為很多人會選擇前者,因為選擇前者不一定會死,律法必須完善,讓人覺得無孔不入,所以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僥倖心理。

好心也會幹壞事,一篇文章帶你瞭解法家思想的精髓

如果這些理念都讓我們覺得很普通,那麼韓非子還講過一個理論就是,好心也該受懲罰。

這個理念在現在的謀略學上講究的比較多,就是說每個人只要管好自己這個世界就會很好了,我們大部分人通常都會認為這種想法過於自私,人和人不就是團體社會,相互扶持才能發展到今天嗎?

但是無論我們怎麼否認,這個理念其實已經早已融入我們現在的社會當中了。那麼就是西方管理學理念上最基本的一句話,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現在有一部分特別推崇西方的管理制度,意圖用西方的管理制度來解釋中國的國學文化,其實中華文化發展5000年,關於西方的很多管理學思想我們早就有了,只是一味的推崇某一種思想並不適應我們的社會文化,我們不能認為驢的蹄子很有力,蛇的腰很柔和,就把他們摻雜在一起,結果到時候跑不快也踢不動,反倒成了四不像。

好心也會幹壞事,一篇文章帶你瞭解法家思想的精髓

韓非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皇上有兩個侍從,有一個蓋被子,有一個拉窗簾的,結果有一天這個給皇上蓋被子的人忘了蓋被子,這個拉窗簾的就好心幫皇上蓋上了被子,結果第二天皇上知道了這件事,把兩個人都懲罰了,蓋被子的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拉窗簾的做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這個故事其實在整個韓非子思想中都很有意義的,拉窗簾的蓋了被子實際上是做了別人的工作,那麼蓋被子的人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蓋被子的人拉了窗簾實際上就是搶了拉窗簾人的飯碗,到時候都這樣因為好心或者是有點搶功的意思,就會造成職責混亂,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是誰的,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應該的。

好心也會幹壞事,一篇文章帶你瞭解法家思想的精髓

但是這種法家思想是不是絕對正確的呢?其實他也是有自己的侷限性,所以才會有儒家,道家,等百家思想的補充。

就像很多人過度解讀法家思想一樣,在秦朝嚴刑律法反倒變得使社會沒有人情味一樣,人人哀怨。有儒家的禮義廉恥,有法家的法不容情,有道家的無慾無求,精神,靈魂,肉體,共同滿足才延續了一個有5000年曆史的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