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墨家,法家,儒家,何以獨尊儒術?

道可道,非常道。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大多數有作為的統治者都採取內聖外王、內儒外法的思想政治路線。

為何?


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墨家,法家,儒家,何以獨尊儒術?

墨家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

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法家的核心是實用主義,凡有利於耕戰的就是好的,凡不利於耕戰的就是壞的,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一切都要服從國家總體需要。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墨家,法家,儒家,何以獨尊儒術?

法家

儒家不同於墨、法兩家,他們重“道”輕“法”,重“德”輕“利”。

他們不像墨家一樣直接去改變現實,也不像法家一樣擁有強權和力量的實用價值,但他們卻得到統治者們的青睞。

“道”在人的悟性中,“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窗,見天道。”

“仁”就是愛,愛自己,愛他人,愛天下,我和“道”同在。

“恕”就是謙讓,容得下家庭,容得下社會,容得下天下,我們本為一體。

“禮”就是秩序,男女有別,長幼有分,尊俾有序,社會是一個內在統一體。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墨家,法家,儒家,何以獨尊儒術?


“盡心見性也,見性則知天矣。”

如何盡心?誠也。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與人為善,小人拔一毛與人而不為。

君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忠、孝、仁、義、信”是內在世界在現實中的規範,“三綱”是內在世界在現實中的秩序。

真正的儒家思想是封建士大夫的立身之本,培養出了一批文化人,他們有明察獨慎的風格,有忠君愛民的品質,有濟世興國的抱負。

所以說:

和平不是像墨家主觀想象的這麼簡單,也不是像法家一統天下這麼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