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往事—茶马古道

这篇文章是我写中国商业往事的第1篇《中国商业往事—茶马古道》。

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的腹地,在那艰难崎岖的山道里,有着一条千年历史的商贸道路——茶马古道,兴起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繁荣于民国。

一代代的商客马帮与背夫们往返于这条古道,不畏艰辛,翻山越岭,山谷中回荡着马帮阵阵的驼铃声和背夫们拐杖的拄地声。虽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生计,但是却因此开启了西藏内地的民族文化、经济的交融。

1939年,民国军阀刘文辉邀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到刚刚成立不久的西康省进行科学考察。这只队伍里面就有中国近代电影教学的先驱——孙明经先生,他用手中的相机将自己在川藏地区的见闻拍成了《西康》系列,其中《雅安边茶》为我们记录的就是民国时期的茶马古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民国时期茶马古道的照片就是出自这一纪录片。

中国商业往事—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路线

由于茶叶具有清热驱寒、促进消化,解除油腻的功效,因此对于饮食单一的藏民来说,茶叶成了不可缺少的饮品。由此发展来的酥油茶更是成为藏民一日三餐的必备饮品。而藏区的马匹、毛皮、药材则是内地紧俏的稀缺品,由此双方的交易日趋繁荣,你来我往,在这地势险要的横断山脉间,硬生生走出了这条茶马古道。

中国商业往事—茶马古道

背夫

我时常跟朋友和同事打趣,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或者旧社会,恐怕只能是史书里生灵涂炭的小老百姓,连人权都没有,遇到天灾饥荒的时候,就出去讨饭。照片里的背着二百斤重茶叶的这些背夫们就是如此。虽然环境已经足够恶劣,他们相当于用命来挣点生活物资,但是在路上等着他们的还有比穷山恶水更可怕的,就是强盗土匪和手里有枪的官兵。

中国商业往事—茶马古道

背着茶包过泸定桥的背夫

上面这张图片里的背夫过桥都是要交钱的,不交钱不仅过不了桥,连命都有可能保不住。守桥的官兵看背夫不顺眼了,随意绑起来,肆意殴打,打死了也没人管,真让人气愤。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这些人随时都会被抓壮丁当苦力,大部分最后都沦为了乞丐,回不了家。在茶马古道的终点康定城附近,有一座白骨塔,就是由死去背夫的尸骨成年累月堆积而成的。

中国商业往事—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游览景点

斗转星移,如今我们可以随时在旅游网站上买好车票,到茶马古道的去看一看、走一走,感受这条靠人背马驮走出来的经商之路。目前来看,主要分为两条,一条川藏线,一条成滇藏线,其中后面这条千年古路途径文青的圣地——云南的丽江和大理。闻名遐迩的云南普洱茶正是通过这条茶马古道进入西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茶马古道养活了西南地区多少人啊,这就是背夫们的使命,他们的肩上不光是200斤重的茶叶,还有家乡翘首期盼的亲人。“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这四句话,虽然听着挺逗人,但一想到这几百里的山路可是需要一步步走完的,就令人唏嘘感叹。

本来想仔细写一下茶马古道的商业贸易细节,但是看完相关的纪录片和书籍后,脑袋里挥之不去的依旧是照片里那背着重重茶叶的背夫们。因为,正是他们才让茶马古道有了生命的活力,让中国内地和西藏的商贸绵延千年。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