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面試備考:淺析政策分析的不同維度!

政策,可以理解為特定主體(政府、企事業單位、學校、公益性組織等)為實現某一目標而採取的行動方案。公務員面試中,考查政策理解題,主要在於考查考生對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實現考官對考生的思想素質和論證說理能力的評價。政策理解題,作為綜合分析能力常見題型,一直都是面試考試的重點,但是很多考生由於對時事政策不瞭解,導致在考試時“無話可說”,尤其是在政策分析的維度上思維比較侷限、角度比較單一。接下來,中公教育就針對政策給大家分享如何多角度分析。

一、政治可行性分析

政治可行性是指某些政策是否與國家的性質、基本政治原則、國家發展計劃保持一致,是否符合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能否被決策者、上級領導、人民群眾所接受。簡而言之,政治可行性分析核心在於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國家的憲法與法律,是否符合黨的執政理念。

二、經濟可行性分析

經濟可行性是指政策佔用資源的可能性。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某一備選方案佔有和使用經濟資源的可能性,進而實現政策目標的可能性。二是實施某一政策方案所花費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經濟可行性解決的實際是把有限的政治資源放在解決社會問題上,最大限度地合理的發揮作用。經濟可行性的分析核心在於要判斷政策在執行時的投入產出比。

三、技術可行性分析

技術可行性,又稱之為操作可行性是指達成政策目標的科學技術或方法論方面的可能性。做任何事情都會發生一個方法或途徑問題。政策問題同樣如此。許多政策設計在理論上可行而實際上卻行不通,或者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均可行而在實際中卻無法實現政策目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缺乏實際達成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手段,即在操作上不可行。

綜上所述,在分析政策的積極意義或者面臨的挑戰均可採用政治可行性、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等維度進行。下面將採用一道例題進行說明:

【例題】為防止行人闖紅燈,某市交管部門在人行橫道上安裝了人工伸縮式護欄,在人流、車流高峰時,根據紅綠燈變化由交通管理人員手動控制閘門,引導行人通行。對於這一舉措你怎麼看?

【分析角度】

1.行人闖紅燈在當前的中國社會來看非常普遍,令國人嗤之以鼻。行人亂闖紅燈帶來的危害嚴重,交通事故頻發、交通秩序混亂、城市形象受損、法律意識下滑等。因此,採取一系列舉措解決此類問題,保障交通安全、維護公眾權益、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倡導法治理念尤其積極作用,在政治可行性方面能夠符合國家的憲法與法律,是否符合黨的執政理念,政治可行度高。

2.在交通十字路口安裝護欄、人工手動控制閘門的方式在經濟可行性上有不足。採取這一舉措,需要投入的物力、財力和人力過多。試想一個城市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肯定數不勝數,需要安裝的護欄不計其數。另外,在交通高峰期的時候,每一個護欄旁都需要一個交通管理人員進行控制和管理。投入巨資但帶來的實際效果卻很難保證。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則經濟可行性欠缺。

3.在技術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隱患。人流、車流高峰期期間本身就容易產生擁堵並存在交通安全隱患,如果人行橫道上安裝伸縮式護欄,不僅會有加劇擁堵的可能性,也可能存在由於閘門控制不當而帶來的交通事故等。因此,在技術操作上還面臨一些挑戰。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對於該項政策的認識就會更加全面和深刻,對政策的剖析就會更深入。希望廣大考生能夠領會政策分析的三個維度並在題目中加以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