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唐玄宗時期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結局可謂罪有應得

楊國忠是唐玄宗末期的一位宰相,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名好的宰相,不僅要度量大,而且還要胸懷天下,為蒼生計。但是楊國忠卻正好走到了反面,用今天流行的話說,他是一位地道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楊國忠:唐玄宗時期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結局可謂罪有應得

依賴裙帶關係發跡 德不配位

楊國忠出身寒微,他之所以能夠上位,主要靠的是楊貴妃的關係。因為這層關係,李林甫推薦楊國忠做中丞。李林甫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口蜜腹劍”這個成語就出自於他,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虛偽奸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但是,咱們這位國忠老兄,在這方面,比起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因為李林甫沒有繼續推薦他做大夫,他就懷恨在心,專做李林甫的文章。他暗中派人去刑部調閱卷宗,終於找到李林甫和大逆不道的王焊兄弟有私交,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玄宗皇帝,還拉攏了哥舒翰,陳希烈為其做證。從此玄宗皇帝就疏遠了李林甫,而更加器重楊國忠。

從這裡不難看出楊國忠的為人,別人十成,有九成對得住他,只一成對不住他,他就會一直盯著那一成,並當即伺機報復。這種睚眥必報的人,內心也是陰暗的。比如南召人入侵,滋擾邊境,蜀人請求楊國忠去鎮守,玄宗也同意了。楊國忠此時想到的不是建功立業,以身報國,更沒有絲毫的“萬里赴戎機,視死忽如歸”的豪情。而是臨行前,在玄宗面前泣不成聲,說他這一走,遠離京城和皇上,必然被李林甫進讒言所害,還拉著楊貴妃替他求情。玄宗見到此情此景,也為之動容,囑咐他放心去鎮守邊境,等南召人退去,回朝後讓他做宰相。在這不久以後,李林甫就病逝了,楊國忠也如願當上了宰相。

楊國忠:唐玄宗時期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結局可謂罪有應得

不懂顧全大局 逼反安祿山

楊國忠為人喜歡強詞奪理,比較輕狂浮躁。當了宰相以後,頗有一些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他的這種情懷,主要體現在對其他官員命運的擺弄和拿捏上。誰想求官,只需求見楊國忠,暗示願意投奔他,就能飛黃騰達,可見楊國忠的權勢已經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滿朝文武當中,能和楊國忠爭寵的,只有安祿山了。

安祿山開了唐朝節度使封王的先例,這一點令楊國忠很是嫉妒,為了阻止安祿山威脅自己的相位,他故技重施,在言官彈劾安祿山謀反之際,他在皇帝旁邊添油加醋,欲至安陸山於死地。安祿山早有異志,這是除了玄宗以外,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但是,唐王朝長期的弱幹強枝政策,使得府兵有名無實,不堪一擊。作為宰相,如果楊國忠能夠顧全大局,就不應該逼迫安祿山太急,而應該外鬆內緊,加緊招募訓練精兵,部署防禦。可是他的眼界就盯著自己那點私利,以至於鬼迷心竅,逼的安祿山提前起兵。由於朝廷準備不足,叛軍所到之處,官員們不是開城投降,就是望風而逃,只有顏真卿,張巡等少數人率領軍民抵抗。

楊國忠:唐玄宗時期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結局可謂罪有應得

不懂軍事瞎指揮 自毀長城

如果說,安祿山的反叛,是蓄謀已久的,主要責任不在楊國忠。那麼,楊國忠在平叛過程中的調度,可以說是誤國誤民,自毀長城。由於官軍大部分是新招募的士兵,戰鬥力不強。因此在接連遭受失敗以後,主帥高仙芝便和封常清商議,決定避敵鋒芒,退守潼關,據險而守。這在楊國忠看來,是喪權失地的表現,於是就奏請玄宗,殺了高,封二人,讓哥舒翰取而代之。前面有提到,在扳倒李林甫的過程中,哥舒翰幫過楊國忠的忙,兩人還是有些交情的。

哥舒翰接管潼關以後,採取的措施和高仙芝一樣,堅守不出。另外,郭子儀和李光弼率軍打進河北,切斷了叛軍范陽和洛陽之間的聯繫。這種情況下,攻擊潼關的叛軍,希望能速戰速決,回師去救老巢范陽。對於朝廷,只要哥舒翰不出兵,拖住潼關叛軍,就能使叛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形勢再向利好一方面發展,郭子儀和李光弼甚至能夠帶兵合圍潼關叛軍,來個關門打狗。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哥舒翰得罪了想要急於立功的監軍,這太監回長安以後就去找了楊國忠,說哥舒翰在潼關一直按兵不動,實際上是擁兵自重,想要對楊國忠不利,要楊國忠早做應對。這還了得,雖然之前和哥舒翰有點交情,但這點交情,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依國忠老兄的秉性,必須把不利於自己的因素全部扼殺在萌芽之中。因此,他到了玄宗面前,把事態進一步誇大,說哥舒翰現在是舉棋不定,有探子彙報,哥舒翰在和叛軍接觸,想要與叛軍合為一處,揮師西進,直取長安。玄宗一聽慌了,不辨真假,一道又一道的敕令,要求哥舒翰儘快出兵,否則就是圖謀不軌。哥舒翰百口莫辯,雖然極不情願,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出兵。結果是官軍大敗,潼關失守,叛軍長驅直入,玄宗皇帝倉皇出逃。

楊國忠:唐玄宗時期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結局可謂罪有應得

馬嵬坡慘死 拖累楊氏家族 罪有應得

玄宗出逃,自然要帶上楊國忠,和楊氏姊妹。在逃跑過程中有一個小插曲,把楊國忠的利己行為表現的淋漓盡致。等玄宗過了便橋,楊國忠就命人燒掉便橋,不管後面人的死活。這一點連玄宗都瞧不上他了,質問他為何要斷絕別人逃生之路,然後玄宗命令高力士帶人把火撲滅,繼續前行。

當逃難大軍走到馬嵬坡,人困馬乏,飢渴難忍。試想誰想拋卻親人故土,背井離鄉,再加上前途未卜。於是士卒們怨聲四起,大家把矛頭直指楊國忠,認為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正好此時有吐蕃使者,圍繞在楊國忠周圍,吐槽抱怨供給不足。有士兵偷偷的向楊國忠放了一箭,射中了馬鞍。如果此時,楊國忠能夠鎮定,利用宰相的身份彈壓眾人,可能還有點用。但他一慌,拍馬就跑,士卒們緊追不捨,將他亂刃分屍,楊貴妃的姊妹們也都沒能活命。

接下來就是眾人逼宮唐玄宗,要求殺掉楊貴妃,畢竟楊氏一族已經被滅門,如果留著楊貴妃在皇上身邊,士卒們害怕事情緩和以後,遭到報復。為了打消將士們的疑慮,唐玄宗也只能忍痛割愛,縊死楊貴妃。

至此,楊國忠這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但害了自己,還害了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