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人的蓋世英雄,古絲綢之路的守護者—阿布賚汗

2017年10月底,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的阿特勞市歷史博物館舉行了哈薩克汗國曆史文化展。展出的200多件珍貴歷史文物中,最著名、最引人注目的是哈薩克汗國阿布賚汗寫給清朝乾隆皇帝的一封親筆信。信中,阿布賚汗請求乾隆皇帝提供用於遏制草原疫情的藥品。這件展品生動再現了200多年前哈薩克汗國與清朝交往的點滴。阿布賚汗究竟是何人?他與中國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哈薩克人的蓋世英雄,古絲綢之路的守護者—阿布賚汗

阿布賚汗(1711—1781年)是哈薩克斯坦著名的歷史人物,哈薩克民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18世紀初,哈薩克汗國經歷了與蒙古準噶爾部半個多世紀的戰爭後,分裂為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三個玉茲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這一時期在哈薩克斯坦歷史上被稱為“大災難”年代。亂世出英雄,阿布賚就出生於那個時期,他是楊吉爾汗的五世孫,血液中流淌著哈薩克汗國統治者的基因。12歲時,阿布賚的父親在與準噶爾部的戰鬥中陣亡,失去父親的阿布賚隨母親流落至河中地區(即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早年的不幸經歷造就了阿布賚堅韌的性格。16歲時他返回草原,投奔當時大玉茲的最高統治者託列畢。隨後幾年,阿布賚在與準噶爾部的戰爭中逐漸展現出卓越的軍事和外交才能,加上高貴的出身,他在哈薩克汗國的威望快速上升。1735年,阿布賚成為中玉茲的軍事統帥。1741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攻打哈薩克汗國。哈薩克中玉茲可汗阿布勒班必特因雙方力量對比懸殊而撤退,派阿布賚率部應戰。阿布賚表現英勇,戰鬥中擊殺噶爾丹策零之子,但寡不敵眾力竭被俘。在被囚禁的兩年裡,阿布賚近距離接觸準噶爾部的文化習俗,學會了蒙古語,甚至同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等多位貴族建立了友誼。1743年,阿布勒班必特派遣使臣同準噶爾部談判,贖回阿布賚。其時,哈薩克汗國已經具備了重新統一的條件。由於阿布賚軍功卓著、威望崇高,被推舉為統一全哈薩克汗國三個玉茲的大汗。

哈薩克人的蓋世英雄,古絲綢之路的守護者—阿布賚汗

鑑於阿布賚為實現民族統一和抵禦外敵所作貢獻,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通過多種形式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有多座阿布賚汗紀念碑;哈薩克斯坦1993年版100堅戈面值紙幣上、2001年發行的獨立日紀念郵票上都印有他的頭像;2005年哈薩克斯坦拍攝電影《遊牧戰神》,講述他的傳奇經歷;200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宣佈開設阿布賚汗故宮博物館;哈薩克斯坦還在“南都”阿拉木圖開設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外交學院——阿布賚汗國際關係和外國語大學。

哈薩克人的蓋世英雄,古絲綢之路的守護者—阿布賚汗

1755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之後二十多年裡,阿布賚汗多次向中國派遣使臣。《乾隆御製詩》記載“命彼近親(指阿布賚汗之侄)亦臺吉,獻其方物乃蒲捎(古駿馬名)”、“獻馬無過聊表愫,同舟真是大聯情”描述的均是阿布賚汗派遣使臣來訪的情景。阿布賚汗時期的哈薩克汗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同清政府和沙俄都保持交往,為古絲綢之路的暢通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時期,哈薩克汗國與中國互通有無,發展貿易,商賈往來絡繹不絕。當時哈薩克汗國主要向中國提供馬匹等牲畜,換取中原的絲綢、瓷器和藥品。《清高宗實錄》記載,“伊犁駐防大兵一切需用牲畜全賴哈薩克貿易”。阿布賚汗時期中國和哈薩克汗國之間的絹馬貿易是兩國人民在古絲綢之路交好互鑑的一段佳話,也是中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千百年友好交往的縮影。阿布賚汗不愧是古絲綢之路守護者。

哈薩克人的蓋世英雄,古絲綢之路的守護者—阿布賚汗

中哈友誼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強勁的傳承動力。雖然阿布賚汗的故事已塵封於歷史,但中哈友好事業遠未止步。今天,中哈共建“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方興未艾,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穫,示範效應已然顯現。兩國人文交流也日趨緊密。值得一提的是,阿布賚汗國際關係和外國語大學十分重視發展對華交流與合作,已與多所中國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2017年4月,該校與西南大學共建的孔子學院正式揭牌,“漢語熱”、“中華文化熱”在哈薩克斯坦持續升溫。偉大的絲綢之路精神穿越時空,亙古常新,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引領中哈兩國為實現民族復興夢想並肩前行。

小資料:阿布賚汗(英語:Ablay Khan;哈薩克語:Абылай хан;1711年-1781年),哈薩克汗國可汗,出身哈薩克中玉茲汗,1771年成為整個哈薩克汗國的可汗,哈薩克汗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原名為阿布曼蘇爾(Әбілмансұр),為中玉茲貴族,是哈薩克汗國可汗楊吉爾汗的五世孫。

青年哈薩克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或發佈投稿文章、廣告,意在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服務大眾、交流思想。並不代表青年哈薩克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出現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小編,我們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