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方方日記,我選擇相信她的初衷是善良的,只是表達如芒刺

紛繁的輿論場中,我們總喜歡非左即右的立場,因此更擅長用非對即錯的論述態度說事兒,要不你死,要不我活。所以,要評價方方的對與錯,怎麼講都是不討巧的,尤其在對方方洶湧而至展開批評的當下,沒有鮮明的態度和立場是會捱罵的。

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我仍然想談一談個人看法。


對於方方日記,我選擇相信她的初衷是善良的,只是表達如芒刺

讓我感到悲哀的是,方方居然會成為疫情期間最為火熱的話題,而且這個討論場已經和疫情無關,完全成了一場水火不容的情緒對立,大家對情緒的發洩重於對事實本身的討論,對人身的相互攻擊,多於對本質的求索。

我一直在想,同樣的日記內容,如果發生在一個不知名的人身上,可能會被大量的垃圾消息所消彌,即便寫的更刻骨,可能也引不起絲毫波瀾,方方日記的火,和其身份是密切相關的,畢竟,她曾經是湖北作協的主席,也是比較知名的女作家,這些身份無疑成了助火的油。


對於方方日記,我選擇相信她的初衷是善良的,只是表達如芒刺


我堅持認為,我們的強大和自信,足夠應付一篇私人日記的衝擊,我們也有這個自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容許方方在國外發表日記,這恰恰反應的是我們國家的氣度和胸懷,如果我們去阻撓,可能更會給其它國家落入口實。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尚且避免不了各種打擊和磨難,何況是一個世界大國,在發展壯大的強國之路上,更少不了百般阻撓和磨難。別說是一個方方,就是一百個方方,也無法撼動疫情成功的事實,也無法抹殺取得的成就,這也是為什麼民間與方方不共戴天,但國家層面一直未明確表態的原因,因為我們是有這個自信的,別說日記是在美國和德國發表,在全球每個國家發表又如何?

方方日記,掀不起浪花的。這個自信,我們絕對是有的。


對於方方日記,我選擇相信她的初衷是善良的,只是表達如芒刺

對於方方,我還是願意從善良的角度去考慮,我不認為她是為了錢財,為了諂媚他國。我認為她的初衷還是想表達身在疫區人的所感所想,如果疫區是北京或者上海等城市,我想她可能寫都不會寫,作家對於事物的觀察從來都是敏感和急欲表達的,只是方方的方式過於熱烈過於直接,這對於一個善於從逆境尋找陽光的民族來講,是種傷害和衝擊。

我認為方方的性格應該是比較偏執的,屬於那種永不服輸,或者說是永不服氣的性格,你惹來戰,且迎且戰,所以我們看到,越是外界懟的厲害,她的戰鬥性越強。我甚至懷疑,國外的出版,可能就是她一種慪氣的表現。

對於方方日記,我選擇相信她的初衷是善良的,只是表達如芒刺

另外,我更反對因為方方而對整個作家進行否定,作家不是工業匠人,產生不了顯性的直接價值,但是他們卻是文化傳承的傳播者和創造者,不管我們身處什麼位置,從事什麼職業,貧窮或者富有,在感性方面的表達,皆來自於最本真的文學素養,人活著就要交流就要說話,這些都離不開文學的基礎培育。

我們應該憤怒,但首先要搞明白我們的憤怒來自哪裡,我們要通過憤怒表達什麼,不管支持者還是反對者,我們還是不要被情緒所裹挾,理應多討論些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