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裡,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有多可怕?


成年人的世界裡,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有多可怕?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221天

1

柳比歇夫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

他一生髮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包括:生物分類學、昆蟲學、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動物學、哲學、進化論、無神論………

業餘時間他還研究地蚤的分類,也寫過不少科學回憶錄。

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五百印張,等於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即使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柳比歇夫在26歲時獨創了一種“時間統計法”。

通過記錄每個事件的花銷時間,通過統計和分析,進行月小結和年終總結,以此來改進工作方法、計劃未來事務,從而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

該方法他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通過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消除時間浪費、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柳比歇夫實現了將自己的時間最大化。

2

從上述故事中,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①善於記錄,運用數據指導工作和生活。

柳比歇夫就是善於記錄的極致代表。

對我們而言,當今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便捷工具。

比如說,很多APP便具有自動統計功能,可以自動統計天數、次數、時長等,能夠減少我們很多工作量。

充分運用這些工具,就能夠很好地為我們提供相關數據,以供分析改進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②不斷審視生活,你才能不斷進步。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只有不斷審視我們走過的路,你才能在過往的經歷中吸取教訓,讓未來的路走得更好。


成年人的世界裡,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有多可怕?

柳比歇夫就是通過對時間的記錄、統計、分析、反饋,最終,他設法將自己的時間實現最大化,創造了自己奇特的一生。


成年人的世界裡,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有多可怕?

對我們而言,通過對日常工作的總結、分析,我們也能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相應方法。

③培養分析+反饋的思維習慣。

我們知道,學校有考試,考試就是一種幫助我們實現反饋的外力。

然而,在人生的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外力幫助我們反饋。

因此,我們要自覺培養這種思維習慣。

一個人反饋越精確,越快速,成長也就越快。

一個人能否使用這種思維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的成長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