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天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天山風景名勝區分為白石頭、鳴沙山、松樹塘、天山廟和寒氣溝五個景點。“一日遊四季、十里不同天”,從市區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風景區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領略到綠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觀,沿途的海市蜃樓、烽燧驛站、漢碑唐廟、牧場氈房、鹿群,可謂融絲路風情於一線、集西域特色於一體。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自1995年開始開發建設,1997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景區。天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東天山北坡,東起寒氣溝,西至松樹塘,南自天山廟,北接鳴沙山,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距哈密市約70公里,有省道(即絲路北新道)通往,交通通訊方便。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白石頭位於東部天山主峰喀爾裡克雪山北麓,口門子東約2公里處,距哈密市約70公里。是一處由草原牧場、原始森林、度假村構成的旅遊區。在碧綠的草場和茂密的松林間,獨有一臥牛般大小的白色巨石。有人說它是“天外來客”。盛夏,哈密炎熱而乾燥,這裡卻涼爽溼潤,景色迷人。如茵的草場,挺拔的青松,大片的山花,還有牧民獨特的小木屋,無一不吸引著中外遊人。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白石頭風景區不僅以其得天獨厚的高山草原,展現出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觀,而且有她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神奇傳說,三者結合使優美的自然景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極富魅力。白石風景區由寒氣溝、松樹塘、鳴沙山、白石頭、天山廟五個遊覽區組成,方圓100平方公里。因此,在白石頭可同時觀賞雪山、流水、森林、草地和繁花、晴雨、晨夕,四季的景色變化無窮,環境幽靜,氣候宜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綠草如菌,野花競放,羊群象飄動著的朵朵白雲,松林裡點綴著座座氈房,好客的哈薩克牧人捧來一碗碗奶茶、酥油,悠揚悅耳的冬不拉聲,組成了幽靜的避暑消夏勝地。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白石頭風景區還分佈著許多古寺廟和古文化的遺址。古寺廟的遺址有天山廟(關帝廟),古文化遺存有天山唐碑,位於天山廟東三十餘步。松樹塘漢代任尚碑、燒陶遺址。大型冶煉遺址與天山唐碑相映照,“飽千秋冰雪,此中有漢石唐碑”。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距白石頭十公里柳條河岸處,千頃碧波的草原上,奇妙地呈現出鳴沙山,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四座鳴沙山中最完美、鳴聲最佳、傳有優美傳奇神話的鳴沙山之一。(四座鳴沙山名稱:哈密鳴沙山,敦煌鳴沙山,寧夏沙坡頭,內蒙響沙灣)。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哈密鳴沙山位於哈密市正北70餘公里,在巴里坤縣和伊吾縣交界處。長約五公里、寬約35-115米,高約180米,以石英砂堆積而成的沙山。山呈東西走向的長條形,北緩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對差約50米。塔水河和柳條河繞沙山兩側蜿蜒流過。此山最令人神往的是:當你走進這座山時,似乎能聽到從山的“內部”發出各種聲響,猶如波動的琴絃,引起了遊人種種遐想。立於天山廟上,可鳥瞰其全貌,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的作用,當有人靜臥沙丘時,風動沙移,沙鳴聲如泣如訴,如簫如笛,隆隆作響。遊遍全國四大鳴沙山,哈密鳴沙山沙鳴聲最大,冠蓋全國三大沙鳴(指甘肅敦煌鳴沙山、寧夏中衛縣沙波頭和內蒙古包頭響沙灣)。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提到鳴沙山,人們首先會想到敦煌,那裡的鳴沙山和歌手田震演唱的《月牙泉》一樣,已經深入人心了。而對於國內的其他三座鳴沙山(寧夏中衛縣沙坡頭、內蒙古包頭響沙灣和哈密的草原鳴沙山),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就在敦煌鳴沙山聲名遠播之時,哈密的鳴沙山正在崛起。

一“鳴”驚人的沙山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敦煌和哈密的鳴沙山相隔最近,大約600公里。敦煌鳴沙山有一處值得炫耀的風景是沙山懷抱中的一彎月牙泉,稱之為沙包泉;而哈密的鳴沙山則更加奇特,草原上的兩條河流之間突然升起一座沙山,可謂是水包山。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遊覽過敦煌鳴沙山的遊客都為滑沙時聽到的巨大聲響而稱奇,但如果爬過哈密的鳴沙山,就會為這裡的沙鳴聲讚歎了。因為,哈密鳴沙山沙鳴聲之大,冠蓋其它三大沙鳴山。哈密鳴沙山橫臥於東部天山的南山與北山間的草原上,相對高度35至115米,南北長約5公里,塔水河和柳條河繞沙山兩側蜿蜒流過。

據說在鳴沙山腹地的盆地中,生長著一大片高達2米以上的沙棘林,也有一個長年存水的小月牙泉。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的作用,當遊人靜臥沙上時,風動沙移,沙鳴聲如泣如訴,如蕭如笛,悽婉低迴。當遊人做滑沙運動時,沙粒向下翻卷滾動,相互摩擦,聲波振盪,沙鳴聲隆隆作響。如果說敦煌鳴沙山出聲時象“敲鑼”,那麼哈密鳴沙山發聲時象“打鼓”了。此前哈密的鳴沙山是深藏不露的,在和敦煌鳴沙山比較後,她才一“鳴”驚人地顯露出來。

我們是無法感受那隆隆作響的沙響了,冬日的鳴沙山顯得格外靜謐。所有的風景都原始、自然,然而站在這裡,我們可以慢慢欣賞、體味此地古老的傳說。

而對於這座草原上鳴沙山的形成,當地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民間相傳唐代女將樊梨花帶兵徵西,在翻越天山到達口門子後,跟突厥遭遇。在鳴沙山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英勇殺敵。終因寡不敵眾,所帶女兵全部陣亡。而隨後趕到的救援部隊趕來時,這些女兵的屍體早已經被風沙埋了起來。於是乎,至今鳴沙山發出的“隆隆”之聲,就是這些士兵的英魂從沙山底傳出的廝殺吶喊聲。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另外一種是更為久遠的傳說。早在漢代,伊州司馬毛愷曾在塔水河和柳條河之間安營紮寨,欲與匈奴展開對決。不想,草肥水美的三角洲地帶,在夜裡突然遭遇了一場沙塵暴。一夜之間四十八座連雲帳被風沙埋沒。只剩下五百壯士與匈奴展開了一場血戰,最終全軍覆沒。壯士們英魂不滅,誓欲再戰,每天練兵不止,故有響聲。清代有詩寫道,“霧裡轅門似有痕,相傳四十八營屯,可憐一夜風沙惡,埋沒英雄在覆盆。”就是對這段故事的描述。這裡曾發掘出古代兵器、盔甲殘片等文物,似乎也印證了上述傳說。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松樹塘南距哈密市73千米,海拔2200~3600多米。松樹塘南依巴里坤山,北臨綠草如茵的巴里坤大草原,在洪積扇緩坡和山腰、谷地間松杉蔥鬱,森林滿坡,雲杉樹一直延展到平野上。據統計,僅巴里坤縣境內的原始森林面積就達5.6萬公頃之多,而山頂終年白雪皚皚。介 紹 清人洪亮吉遊覽該地後作《松樹塘萬松歌》:“千峰萬峰同一峰,峰盡削立無蒙茸。千松萬松同一松,千悉直上無回容。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看峰前行馬蹄駛,欲到青松盡頭止。”古代這裡設驛站,建烽火臺。漢司馬任尚,唐代姜行本曾在這裡立下赫赫戰功,附近有碑為證。

現在松樹塘每到旅遊旺季,彩旗飄揚,遊人如織,草坪上“騎士”們縱馬狂奔,山林中攢動著無數登山紅男綠女的身影,彩色的哈薩克氈房中傳出陣陣悠揚的歌聲。松樹塘現為伊吾軍馬場所在地,該場飼養的黃臀赤鹿,極富經濟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近年國家體委利用這裡優越的冰雪氣候資源和理想的坡度條件,在松樹塘西北側修建了高山滑雪和滑冰場。冬季的松樹塘又成了冰雪健兒們的樂園。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天山廟位於哈密北部天山頂,因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天山頂部修建關帝廟而得名。天山公路由此分道,急轉直下,南去是南山口,北去是口門子。這裡海撥2700多米,雲巔鳥道,自古以來是東部天山南陽北陰的必經之路。介 紹 建廟以前這裡稱“黑紺嶺”。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候君集平定高昌時,行軍副總管左屯衛將軍、姜行本曾在此製作攻城器械,事華立記功碑於天山之嶺。元、明時期稱“闊石圖”嶺(蒙語:碑嶺)。現在的天山廟,僅存有三間磚木結構的空殿和一塊斷碑。遂使今人有“破廟殘碑映雪寒”之感嘆。天山路蜿蜒曲折凡三十六盤,道旁山高林密,鷹囀鹿鳴。順盤山彎道,登上天山廟山頂,豁然天開,俯瞰山下,只見-莽莽,雪光瑩瑩,一會兒朗月當空,一會兒雲遮霧罩,一會兒大雪紛飛。遊人旅客多駐足於此,領略一番大自然的奇妙景色。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現哈密市在天山廟立有班超像一尊,廟旁有一小屋,屋內藏漢、唐和清的碑刻,而唐的姜行本碑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經當地政府批准拆除原有的天山廟,恢復修建新的天山廟,並修建觀景亭一個;2002年又投資擴建、景區護欄、步行道、環保廁所、景區標示牌等設施。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遊寒氣溝位於白石頭以東20公里的托木爾提山的北麓腹地。這裡古樹參天,植物繁茂,山泉噴湧。三條山溝水彙集,沿河谷南流,洶湧澎湃。即使盛夏炎熱的季節,其河水依然寒氣逼人,故而得名。介 紹 寒氣溝海拔2200米,縱深約十多公里。山不高而峻峭,森林蒼翠而恬靜,集天然性與原始性於一地,在這裡一可飽覽-松濤;二可領略高山草甸牧場風光;三可享受冰川地貌景觀。寒氣溝是國家AAA級景區,天山風景名勝區的景點之一。這裡的氣溫較其他地方低出30度,請注意防寒保暖。

新疆印象—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