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唐卡的色彩祕境,你只看到顏色,而我看到了佛性

走進唐卡的色彩秘境,你只看到顏色,而我看到了佛性

要感受藏族文化的色彩之美,唐卡你絕對不能錯過。它有著極其複雜的色彩組合,是色彩的寶庫。即便是一幅平常的唐卡,也會出現三十多種顏色,複雜的甚至有上百種色彩。透過唐卡斑斕的色彩,我看到了佛性,你看到了什麼呢?

藏民族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分為五類,稱為“五明”,五明又分為大五明、小五明,製作唐卡就屬於大五明中的“工巧明”。工巧明也就是工藝學,不過是要根據佛陀身、語、意三者的不同,形成三種不同工巧技能。

對每一個唐卡畫師而言,學習唐卡繪畫的過程,就是通過繪製佛像而取得善業功德的過程。唐卡上的佛、菩薩等形象,均要根據佛經規定的尺寸、比例準確的繪製,對所用的色彩,更是要求到眾色之相匯聚於中,醒目、斑斕又井然有序。

走進唐卡的色彩秘境,你只看到顏色,而我看到了佛性

在繪製唐卡前,畫師都需要沐浴齋戒

顏料是唐卡的靈魂,一副唐卡之所以能歷經歲月而豔麗依舊,其最大的秘密就在於所用的顏料之上。真正唐卡使用的顏料,一定是礦物顏料和植物萃取的天然顏料,特別是礦物顏料中具有天然結晶,這就使得畫面具有光澤,歷久而彌新。

繪製唐卡要從調製顏料開始,顏料粒子的粗細、伴生礦物的差異,都會影響顏料的呈色效果。所以,篩選、研磨、分層分離……這些步驟,都是由畫師一人獨自完成。

在藏地,唐卡畫師從開始學習繪畫,到可以完整繪製唐卡往往需要十多年的時間,而完成一幅唐卡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也許這一生也無法完成幾幅唐卡作品,沒有強大的內心是無法成為唐卡畫師的。

走進唐卡的色彩秘境,你只看到顏色,而我看到了佛性

唐卡度量手稿

絢爛的色彩都生自最樸素的元色,如何調配,每種顏色的比例,全在畫師自己的手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就是唐卡畫師的人生哲學。

一幅唐卡就是一段修行,每位畫師對佛都有自己的理解,因而,每一幅唐卡都是不同的,都是唯一的。

走進唐卡的色彩秘境,你只看到顏色,而我看到了佛性

唐卡中常見顏料的原料

一般來說,唐卡有5種主色——紅、綠、藍、黃、白。它們表示的含義分別是太陽、樹木、藍天、土地、雲朵,而在藏文化裡,這些顏色也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熱烈的紅色是權力和權威的象徵;綠色代表希望、安全、平靜和舒適之感;藍色具有深邃的宗教含義;黃色代表著輝煌和燦爛,同樣也是藏傳佛教的象徵色;白色象徵神聖、不可侵犯,藏族同胞認為世界起源於“潔白之霜”。

因此在唐卡中,不同的神佛容貌和性格,就會使用不同的顏色。白色代表著平靜、和藹和善良,紅色和深藍色代表威猛、猙獰,金色則代表多種顏色,表現神聖的氣氛。

走進唐卡的色彩秘境,你只看到顏色,而我看到了佛性

不同主尊的赤唐唐卡

唐卡是一部藏族的百科全書,是藏民族獨特的藝術成就。在西藏,當一名唐卡畫師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一門可以謀生的手藝,還是一生一次的修行。

我是達瓦次仁,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點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進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