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從公元七世紀就有文字記載,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緙絲唐卡,因其材質珍貴,製作不易更是織造唐卡的翹楚。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屬張掖市三緣博物館絲綢之路與佛教東漸主題系列中又一宮廷御製的臻品。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此幅釋迦牟尼佛唐卡,氣氛祥和寧靜,設色沉斂雅緻,線條勾勒簡潔質樸,特別是金色大量運用,使唐卡畫面沉斂而不晦暗,令人驚歎。畫面內容豐富、敷色富麗、佈局嚴謹、華美端莊。釋迦牟尼佛面如滿月,莊重慈祥,結加跌坐於蓮座山,現成道相。看上去威風凜凜而又慈善可親,有一種歡喜之心。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主尊居於畫面中央,髮髻高隆,面如滿月,大耳垂肩,五官端正,法相莊嚴,神態寧靜安詳,充分表現了佛陀智慧的圓滿無礙。身金色著袒胸露右臂金色袈裟,袈裟曲線流暢,如行雲流水,自然生動。左手結禪定印並捧有佛缽,右手接觸地印,為佛陀成道的標準形態。下身著寬鬆僧裙,雙腿跏趺端坐。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緙絲,是曾經用於“龍袍”的編織手藝,在古代,一度只是王公貴族專享的體面,俗語有云“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製作唐卡的更是難度極高,採用蠶絲織制,有時還會加入極其珍貴的孔雀羽毛線和真金線,一幅大型緙絲唐卡作品製作耗時逾數年,有著“織中之聖”的盛名,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乃宮中御用之物,能保存至今,彌足稀少。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此唐卡採用平緙、構緙、長短戧、木梳戧、等多種緙絲技法,緯線設色退暈與間暈相結合。邊繡“大清乾隆御製”款。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佛陀的所有化相一般都畫成端坐蓮座上,這象徵著意識的超凡本質。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覺識的生成亦是如此,它生成於自身體驗的對立之處,綻放在無相意識的無量之境。佛陀釋迦牟尼在獲致圓滿時,曾以右手手指向下結“觸地印”,以召大地為證。如佛經所述,日月靜止不動,世間萬物前來向捨棄我執的至尊致禮。整個佛教藝術無不稱頌這一重大時刻,並引導觀者去體驗佛陀的無我和無上圓覺。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館藏臻品--大清乾隆御製緙絲《釋迦牟尼佛》唐卡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是一家非國有民營博物館、國家三A級文化旅遊景區,佔地面積8000平米,展廳面積3500平米,藏品共計一萬餘件,展品一千餘件(幅)。展品主要以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近現代書畫巨匠途經張掖所留珍貴墨寶。各種絲織唐卡、銅鎏金佛造像、佛塔、歷代名窯精美瓷器。館藏之精珍,國內罕見。歡迎您來雅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