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龙港“东山周”

温州市柒零叁网金牌写手


前言:“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走进龙港舥艚社区“东山周”,感同唐代诗人刘禹锡这一诗句之意境:田野里金黄稻穗,河水边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美景,尽收眼底。东山周,周氏族人聚居地,细数历史上周姓名人,皆谓耳熟能详,在此例举一二:汉末名将周瑜;宋代文学家、理学鼻祖,谓之“周子”的周敦颐,写有《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传诵至今;近现代时期,则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还有“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解读 龙港“东山周”

一、“东山周”概要

东山周村,是龙港城区至舥艚的公交车终点站,村有环海路与环龙路,与方城底、老陡门、潘处相邻,集周、方、林、陈、黄、王、项、张等姓氏族人聚居,团结和睦,共建家园。全村约260户、1100人,其中周姓约180户、800余人,占比全村80%左右。先前以打渔为生,改革开放之后,村民纷纷在村里或外地兴办企业,涉及塑业包装、食品、泡沫加工等产业,如今很多也已成了企业家。东山周村不大,近些年却出了不少大学生、研究生,人才辈出。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二、“东山周”周氏肇基祖

东山奇峰,碧水秀丽,松竹苍翠,河流交叉,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周氏族人聚居于此,源于玉沙周门楼(今龙港白沙方良)周族,系松、竹、梅、柳四房其中三房梅派太祖少海二世善太公,为东山周周氏开基肇始祖。


三、“东山周”地名来源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唯见东山之麓,依山傍水,山前一马平川,风土宜人,先祖以为可作万世鸿基,于是毅然迁居东山,又以周族人为居,故名“东山周”。从此,立家谱,兴宗祠,后裔繁衍。东山周之风景秀美,清代诗人缪文澜(缪家桥人)曾作诗《东山石室》云:步过长桥廿四间,东山泉石觉悠闲。不知斗室何年辟,人力天工共费艰。


四、宗祠重建

宗祠始建三间,后改建五间和忠烈庙,历经风雨。宗谱有载,裔孙周庆圆见祠壮观及其周边盛象,题诗赞曰:东山一峦凝佳气,纵纵降下白龙蟠。岩峰耸叠真龙样,峰在山麓宗祠旁。西向照耀泓碧水,湾湾环流一大河。有一长桥美风水,龙水相至真可奇。


岁月沧桑,老祠宗也难经风雨,不再当年。因而村两委、老人协会及族人决议重建。并于2011年动工,历经四载,终在2015之春落成。新祠雕龙画栋,色彩迷人,爪角凌翔,故宫模样,栋宇生辉。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五、忠烈庙

东山周忠烈庙原来与周氏宗祠紧挨,是供奉林泗大帝之场所。这林泗大帝是何人,他是横阳林氏林嵩的十六世孙,民间又称“林泗爷”、“林泗大帝”、“协天大帝”,是民间颇有名气的商业保护神。浙南闽东供奉林泗爷庙宇有500多座。


林泗爷传说故事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泗爷救公主的事,收录于《平阳县民间故事卷》。据说南宋有一年,公主生了痧气,贴出榜文求医问药,而林泗当时在平阳水头镇开药铺,专门治痧气,于是撕下榜文应召,一帖药就把公主治好了。皇帝一高兴,立刻召林泗上朝要封他做官。林泗说自己一不要做官,二不要钱,只是家乡闹饥荒,百姓连吃也顾不上,官府还要抽捐派税,求皇上免税三年,皇帝依他的意思,减免了平阳一县三年的田粮。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六、小学与戏台

东山周小学,创办于1936年。解放前借用村庙前座三间,解放后扩为五间,教室四个。1980年重建,1994年又重建于陡门头,名为“兴港小学”,2002年被并入“舥艚二小”。


忠烈庙前原是故宫,1999年改建成戏台。山水烟波浩瀚里,那一座戏台就成了一道风景,随着时代变迁,东山周人对于村里的老戏台依旧情深。遥想村上邀请戏班子唱戏的那段年月,已然成了人生挥之不去的童年时光……


(注:文中部分村史资料,来自当地)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解读 龙港“东山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