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第一次聽說曾國藩這個名字,是關於曾國藩與賊的民間故事,故事裡曾國藩是一個讀書天分很差但很努力刻苦的學生。


據民間相傳:


某年下學後的的一天夜裡,曾國藩在背誦一篇剛剛學習過文章,反覆背誦了好多遍也背不會,這樣可急壞了一個人。這個人呀,不是他的父親大人,這個人居然白天溜進他家,躲藏在房樑上,想等著夜深時分下手的竊賊。竊賊等了太久,見曾國藩還是沒有吹燈睡覺的跡象,他實在忍不住了,就跳了下來,很生氣地教訓曾國藩說:“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了幾遍都背下來了!”於是,那個竊賊就背誦了一遍,然後轉身離去。留下曾國藩在風中凌亂。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這個故事讓我對曾國藩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勤奮刻苦,有點笨笨的孩子。這個故事也一直激勵著我,努力刻苦,時刻上進。


後來,在機緣巧合下,買了一本曾國藩傳,剛讀幾頁,我的腦子裡就出現了一個顛覆我的傳統印象的曾國藩。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九歲的時候就把四書五經讀完了,並開始學習時文帖括,先後臨摹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字帖,同時也學習了黃庭堅的帖。十歲時,弟弟曾國潢出生了,父親要曾國藩以《兄弟怡怡》為題寫篇文章,曾國藩寫完後,父親大是歡喜,說:“文中出現了至情至性之言,以後你必能守孝悌之道!”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讓我們想想,九歲十歲,這樣的年齡的小孩,放在現代,正在讀三年級,四年級吧,正在為二三百字的語文小作文絞盡腦汁,拼湊字數吧。那麼能讀完四書五經,能寫出具有至情至性之言的《兄弟怡怡》,這樣的小孩無疑是一個神童了。

再讓我們看看曾國藩的科舉之路吧

道光六年,十六歲,應童子試考取第七名;

道光十四年,二十四歲,中舉人;

道光十八年,二十八歲,中進士;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在二十八歲的年齡,曾國藩以進士的成就完成了自己的科舉之路。在那個“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科舉選材制度下,二十八歲中進士,無疑是鳳毛麟角式的人物了,曾國藩天資聰穎也是符合正史裡描寫的了。那麼“曾國藩與賊”的故事,就存疑了。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後來,我滿懷疑惑的查閱了一些資料,找到了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據學者考證,曾國藩與小偷這個故事的原型應該是曾國藩的一位同鄉前輩周貴謀(念忠),《念忠先生逸事狀》中詳細記載了他刻苦讀書的事蹟,關於遭小偷嘲笑一節完全一致。 看到這,我有一點恍然大悟的感覺,曾國藩與賊的故事應該是假的。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但是讓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麼這個假的故事會流傳這麼廣泛呢?我認為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是這個故事產生的背景:書生與賊這個故事,是曾國藩講給下屬,為了教育他們,讓他們努力的加強自己學識,能力。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從曾國藩口裡流傳出來的,一傳十,十傳百,誤傳成了曾國藩與賊的故事了。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其次,自身因素,曾國藩自身特別自律,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幾時看書,幾時練字,幾時睡眠,鬥會安排的好好的,曾國藩日常的勤勉行為也符合曾國藩與賊裡的形象。試想一下,如果他這等天資,但是好投機取巧的話,也不會被塑造成努力刻苦的形象。

最後是人們的願望,曾國藩被學界認為是繼孔子,王明陽後的半個聖人,他所達成的成就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是一條有可能去複製實現的道路,因為曾國藩沒有太好的家庭背景,取得這麼高的成就。曾國藩成功的事件給了普通讀書人以希望與指引。

十歲作《兄弟怡怡》,又傳與賊逸事,曾國藩小時候聰明嗎?


或許,曾國藩與賊的故事會一直流傳下去;

或許,若干年後我也會給我的孩子講這個故事;

即使這個故事是不真實的,但是那種勤勉,刻苦的學習狀態與精神,是永遠值得學習與推崇的,那種成績與成就也是令人嚮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