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重點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重點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人民網2018大學校長論壇主題論壇二 聚焦“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人民網蔣建華 攝)人民網太原10月25日電,今日上午,“迴歸·創新·育人2018大學校長論壇”在山西太原開幕。中國礦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民航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湘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7所高校的書記校長圍繞“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展開討論。服務地方的重點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了更好發揮地緣優勢,主動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廣闊市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撐,高校需針對自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思考如何推動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是高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錢永華表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臺鼓勵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政策,組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技術服務中心,形成懂市場、懂經營、懂金融的專業轉化隊伍,搭建科技人員與市場生產的橋樑。在西北地區和全國以及中亞地區建設了27個農業試驗站,46個示範基地和100多個品種展示園,將試驗站建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平臺。“高校發展離不開國家支持,高校發展更要融入國家戰略。” 錢永華說。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劉波指出,高校在以本為本培養人才過程中,應優化課程培養體系和實踐體系,暢通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大學職能正走出象牙塔,以人才和科學研究成果服務社會,凸顯自身價值。礦大作為行業特色高校,承載著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和助推行業升級轉型的重要任務,在對接行業需求、地區升級轉型過程中,努力做到立足特色入主流、頂天立地上水平、強本拓基轉型發展。中國民航大學校長董健康指出,大學是以知識運作為主的機構,學科強就是知識創新能力強、知識生產能力強,以高校的系統知識生產能力,與強大的優勢學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應做的本源性的工作。在此過程中,中國民航大學結合應用科學定位,注重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通過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研成果轉化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不僅從經濟層面衡量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實效,更應從社會效益、社會發展方面進行評判。”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徐建平強調,應當發揮高校科技力量服務社會進步、社會發展、社會建設,將成果轉化與社會效益相結合,從而促進大學走得更久、走得更遠,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同濟大學主動面向國家需求,面向地方經濟,在優勢學科上做文章,有前瞻性、開拓性地開展工作,在攻克技術難點等方面發揮高校的重要作用。”徐建平說。湘潭大學副校長劉長青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永恆的課題。考慮到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湘潭大學成立了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和知識產權學院,完善知識產權形成、管理、轉化、應用,促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率,強化教師科研成果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依託湘潭大學的專業優勢,努力將學校融合到省、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服務地方經濟是大學生存的活力源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既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學生存的基礎和活力的源泉。在談到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時,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表示:“每年到北語學習的外國留學生覆蓋140多個國家,共有6000到7000人在此學習,促進了北語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北語收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資源,成立語言資源保護中心,並開展了一系列高級別的人文交流活動。”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邢國明表示,成果轉化是高校服務社會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難點。山西農業大學成立三農服務中心,統管全校技術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工作。並且根據山西農業特點,組織了65個專家的推廣團隊,形成學校、地方政府、農技部門、農業企業和經營主體五位一體的工作體制,將五個生產要素和科技要素緊密結合。“以內涵發展強大自己,以融合發展服務社會。”邢國明說。編輯整理:宋子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