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你學法時的初心

喚醒你學法時的初心

——讀《西窗法雨》有感

喚醒你學法時的初心

在碎片化閱讀的當下,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認真讀過一本好書了,讀劉星教授《西窗法雨》的契機是在3月份某天晚上,刷公眾號時不經意間看到了一段話“法律的目的在於公正,而不在於法律本身,因此,當法律不能實現公正時,公正本身便是超越法律的判決依據。”當時很受觸動,在網上找到出處後,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拜讀了此書。

這本書的內容不像以往我們所看的法律書籍詰屈聱牙、晦澀難懂,作者每一章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如“政府旁邊的法院”“法律與公正”“惡法非法”“最大多數人的最大需要”等,開篇明義輔以小案例用最平實的言語娓娓道來,每章篇幅不長,但都體現了一名成熟法律人對法律的透徹感悟,搔到癢處往往令本就晚睡的我徹夜難眠,甚至發個朋友圈寫下感悟,給朋友們送碗午夜“心靈雞湯”。通讀全文感慨良多,現就本書中感悟最深的兩章結合工作實際談一談我的感悟。

法律的缺陷與人的智慧

本章講了一個叫喬治的小夥子閒來無事跑到附近的皇家空軍機場看看飛機日常訓練,飛行員看到跑道上有人不得不將飛機再次拉起飛向天空,最後喬治被追訴,辯護律師庭上抓住喬治不是在“禁區附近”而是在“禁區裡”這一細節解釋法律最終勝訴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小故事引出法律具有穩定性、明確性,不能模稜兩可,所以遇到未曾遇見過的情形,便難以靈活處置的觀點,進而上升到法治與人治的問題。

在公訴工作的我,對這個小案例思考的維度和作者不太一樣,我更多的是關注本案庭審聚焦的法律解釋問題。實務中,我們的工作過度依賴於司法解釋,一個案件如果有詳細的司法解釋就會辦,如果司法解釋是概括性的大家就都不會辦了、不敢下決定了,是我們法學理論水平不夠麼?律師比我們水平高很多麼?其實不然,能考進法檢兩家並擔任辦案人的,可以說都是法律人中的“狠”角色,各方面素質都過硬,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變得死板教條,少了股衝勁兒,甚至連最基本的運用刑法解釋都不敢。一次張明楷教授受邀給四級檢察機關視頻授課時曾談到“辦案人的內心確認往往才是事實真相”,潛臺詞就是許多辦案人缺乏堅持自己觀點的行動和勇氣。

就像本章中提到的,“人的智慧比法律更聰明”,法律往往是滯後的,遇到法律沒規定的問題時往往需要人的智慧去克服、去解決,推進新的法律出臺。但是案件是有辦案期限的,新的法律出臺之前,擺在現實的問題總需要有人去“吃螃蟹”。普通的小律師都不缺乏解釋法律的勇氣,作為“正規軍”的我們其實有理由也有能力更勇敢點,不等、不靠地積極作為。

法律與公正

該章講述了美國的亨寧森夫婦買了一輛新車,剛買沒幾天受邀去朋友家做客的途中,因零部件瑕疵汽車突然失控撞上了路邊的廣告標誌,要求汽車公司賠償醫療費和其他損失,但是《購車合同》白紙黑字寫到:汽車公司的責任僅限於更換有瑕疵的汽車零件,其他一切問題概不負責,夫妻二人知道合同是這樣規定的,只是咽不下這口氣,所以非要討個法院的“公正”說法,法官沒有依據合同規定支持汽車公司,而是判亨寧森夫婦勝訴的小故事。

其實依據當時的法律,亨寧森夫婦是無法打贏官司的,法官判他們勝訴的理由如下:1.契約自身並不是不受限制的一成不變的原則;2.在美國這樣的社會里,生產人們廣泛使用的、必需的、複雜的、有潛在危險的產品(如汽車)的商號,對其產品構造、宣傳和銷售都負有特殊的責任;3.法院不能允許別人利用法律把自己當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使用。作者劉星深受觸動,寫下了我開篇追尋的那句話。

工作4年,我見多了法律實務的無奈,看到了證據收集、案件定性的艱辛,法官的理由和作者的感慨在我心中乍起波瀾。社會上總是對我們司法系統有頗多怨懟:“明眼人都知道是他做的,憑啥判的那麼輕?收黑錢了吧?”“人販子喪盡天良,為啥不判死刑?”這些言語令我們心痛,但也給了我們希望,群眾的高度關注說明大家還是相信法律的,對我們司法機關是抱有期待的。

中國現代法治起步較晚,“青天大老爺”的觀念在一些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與現代證據定案的司法體系脫節較為嚴重,每逢聽到上述怨懟之言,我都會忍不住普法:“定罪量刑要講證據的,沒有證據像以前舊社會縣令斷案那樣很可怕,如果哪天你無緣無故被抓了,在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量刑幅度的情況下判你死刑,你能想象麼?”所幸聽到我解釋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對司法機關多一絲認同感。

聯繫當下,雖然我們的法律未能盡善盡美,但我們司法機關是真誠努力的,當現有法律不能實現公正時,我們雖不能超越法律去判決,但我們會積極回應群眾期望,還“崑山龍哥案”於海明一個公道,最高檢更是出臺指導案例糾正了正當防衛長期以來的沉痾舊疾;當現有法律不能解決新出現的不公正問題時,我們每年都會出臺大量新的法律、司法解釋予以修正;當有人利用法律把自己當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使用時,國家增立了虛假訴訟罪,兩高緊隨出臺了《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真正將群眾的需求和呼聲落實到了實處。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可與人言者無二三。工作中亦如是,當你累了、失望了,不妨看看《西窗法雨》這樣的好書,在書海中與作者談事論道,重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凌雲壯志,堅定少年時學法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