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聊聊信念,潛意識,感知,情緒,行為及其相關性

學的半半拉拉時也要敢於出來賣,一、對於自己來說是種清晰和梳理;二、對於同頻的你自然也會get到點,所以今天試著把之前原發在微信公號裡的文再次做整理,原文鏈接:

1、信念

度娘說:認為是事實或者必將成為事實的對事物的判斷、觀點或看法,是情感、認知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因你對你認為的事實或者成為事實的事物非常有信心,所以人們一般看不到自己的信念,只知道事實,如人們會常說:事實就是這個樣子啊。但是,所謂的事實只不過是你信念下呈現出來的事實,由於我們信念體系不同,所以我們感知的世界也不相同。

去年很火的一部電影《唐人街探案》你看了沒?最後寶強都說了“人們只會去相信自己看到的那個真相,而真相究竟是什麼已不那麼重要了。”其實這話早就有了,可不是寶強說的,就跟道理一樣總是老掉牙的。其實換句話說:你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它本來的樣子,而其實就是你過濾後的樣子!世界是由我們自己所構建的,也就是相由心生,外界都只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以上只是說信念是什麼,但沒說信念從何而來。

信念源於信息(別人告訴你的)和/或經驗(自己親身體驗的)。信念可以是顯意識的,也可以是潛意識的,我們大部分的信念就是從童年時期和重要的撫養者之間的關係互動而來的!所以為什麼總說重新養育內在小孩是多麼的重要,和原生家庭重新連接多麼重要,其實沒那麼複雜,所謂的重新養育你內在的小孩,就是把年幼弱小為“求生存”而受創傷的你,自我在重新真愛一遍,關於內在小孩和原生家庭,詳見原文鏈接:



劃重點:你的那些信念幼時曾經是保護,長大以後可能就是限制!因為年幼弱小的你為了“求生存”不得不那樣去做,因為獲得父母的愛甚至比你生命還重要,對於嬰兒來說沒有被父母看見,便不存在。但是現在你長大了需要從“求生存”升級到“求發展”,所以那些曾經保護你的信念如今卻限制了你,所以你覺得想要“求發展”困難重重,這也大概就是大多數人都要自我成長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吧,

詳見原文鏈接:

2、潛意識

我們內在的信念,一點一滴塑造了我們的人生。你創造了你自己的實相。這些信念通常是潛意識的,往往終其一生內在程序不斷運行,同時它強烈的影響人的行為。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高達95%的意識是潛意識。潛意識其實是我們的態度、價值觀和信念的儲藏室。

因此所謂的覺察,就是讓你的潛意識意識化,讓你能看見你的那些潛意識,相信你和我一樣不止一次的聽說“覺察,是改變的開始,是所有修行法門的萬法歸宗”,但是“覺察”不僅需要學習更需要練習甚至我們要用一生去踐行之。只有覺察,你才能分辨出來哪些是曾經的限制性信念,一旦覺察,於是你便自由,因為你可以重新去做出新的選擇,而不再被它無意識的驅使和操控,由此你便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3/4感知(感受)和情緒

首先得說信念是先於感知產生的,往往只有真實的感受發生了,你才有感覺。感受是發生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有很多詞彙可以用來描述它們,它們通常是形容詞,例如:高興、舒服、平和、憤怒、沮喪、暴躁等等

情緒,關於情緒,詳見原文鏈接: ,

劃重點: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性的拒絕我們不想要的情緒,你在逃避你不想要的痛苦、悲傷、恐懼時,你只能是麻痺了所有的感受和覺知,快樂、感恩、幸福也同時離開了!刻意去逃避痛苦感受,你也快樂不起來!情緒是身體的能量,它是流動的,如果你壓抑它,它就會留在身體裡。一切的對抗都是在餵養這個情緒,它只會越來越強大。


試著聊聊信念,潛意識,感知,情緒,行為及其相關性

5、行為

前面提到了,潛意識決定行為,聯想下冰山一角,浮在水面上的可見的是你呈現出的言行還有部分的明顯的感受情緒,而處於冰山水面之下的大部分都是你的潛意識,包括由信念產生的深層感受是處於冰山水面之下的,比如你因一件事的發生而表現出來憤怒,其實深層次的真實情緒是恐懼,除非覺察否則你壓根就不知道。它們都隱藏的很好,大多數人大部分時候都無法意識到。

看到這,你應該很清楚了,改變的最佳途徑就是改變你的信念,即覺察到你的潛意識信念,去分辨改寫之,美國好像有位專家專門研究這個,開創了叫“肌肉測試法”,據說能很快的改寫負面信念,想著,等我有錢了我也要去學著試試看。

但是我個人目前認為改變信念也是非常不易的,覺察到就十分不易了,而覺察的前提就是暫停,給出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你才有選擇,然後即使去選擇新的行為都不一定就能立馬改變你的信念,更別說直接就能改變信念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容易做出改變的是嘗試新行為,你只需要鼓起勇氣積攢力量就可以了,新的行為會你帶來全新的體驗,自然就會鬆動你的舊有限制性信念,越挖越鬆動,直到破除瓦解,在自然會建立新的信念,即破舊建新。

6、相關性

想法(信念)是頭腦的產物,情緒(感受)和身體有關,發生在頭腦以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想法影響情緒,情緒產生行為,行為又對情緒和想法有反作用。

即想法、感受和行為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改變都會帶來其他方面的變化,療愈就是這麼發生的。當你改變自己的行為時,你對自己的想法也會改變。當你感覺更好時,你會做的更好。反之,在你感覺好起來之前,你其實做不好任何事情。

無論你是改變想法還是行為,都會改變你的感受,這和王陽明心學裡提到的:“你的思考方式決定你的感受,你的感受影響你的行為”亦是相通的。

試著聊聊信念,潛意識,感知,情緒,行為及其相關性

我是徐甦,正繼續走在和抑鬱共處的路上,歡迎有緣人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