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高加林跳農門不成,因得罪一位為兒子鳴不平的母親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個倍受非議的人物形象。

路遙《人生》:高加林跳農門不成,因得罪一位為兒子鳴不平的母親


高加林的經歷

高加林高考落榜後,回村當小學的民辦教師。他本已下決心幹好教師工作,不料被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奪去。他痛苦失望,不得不直面生活,接受農村姑娘劉巧珍的痴愛。後來,高加林借叔父的關係“走後門"到縣城工作,遇到他的同學黃亞萍。在反覆權衡後,他接受黃亞萍的愛,拋棄劉巧珍。高加林通過關係得到城內工作這件事被人告發,他又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當他灰頭灰腦地出現在家鄉人面前的時候,家鄉人安慰他並接納了他。此時,他也得知巧珍已嫁給馬拴。此時,高加林才認清現實,接受德順爺爺的勸告重新做人。“跳農門"的願望落空。

路遙《人生》:高加林跳農門不成,因得罪一位為兒子鳴不平的母親

高加林與巧珍 影視照

那麼,高加林進城工作正得意之時,是誰檢舉揭發了他“走後門"之秘密?又為何要揭發呢?且聽小編為你道來。

要講清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談一個人,這人即是張克南。

張克南在路遙的《人生》中,儘管只是一個配角,但他卻是有著大胸襟的人物,為作品增添了許多溫情的底色,將小說思想性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張克南與黃亞萍相戀在前,張克南愛的很深、很痴。這份愛,肇始於他們的高中時代。

畢業後,黃亞萍在縣廣播站當廣播員,張克南也到門市部參加工作。同為公家人,他們之間也就有著相近的物質基礎,為他們愛情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黃亞萍的故鄉雖然遠在江南,但隨著父母來到西北黃土高原後,也逐漸入鄉隨俗,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她的父母與張克南的父母認識,為二人發展戀愛關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路遙《人生》:高加林跳農門不成,因得罪一位為兒子鳴不平的母親

高加林與黃亞萍 影視照

對於張克南,黃亞萍談不上什麼愛不愛,只是不反感,但是熱情也很少,主動性幾乎為零。在情感方面,他能給她的,對她來說,似乎還遠遠不夠。

她想找一個與她共同語言多的、志趣相投、才華出眾又有男子漢氣概的男的。性格有點木訥的張克南,顯然不是她的菜。由於暫時找不到更合適的,所以黃亞萍就讓張克南補了感情的空白。

可以不客氣地說,張克南只是黃亞萍戀愛的一個備胎對象。他們這種戀愛關係,事實上是不對等的,對於張克南是非常不公平的。

正是因為黃亞萍沒有從內心深處真正接納張克南,所以他們的這所謂愛情根本經不起多大的風浪,就會被摧毀。

路遙《人生》:高加林跳農門不成,因得罪一位為兒子鳴不平的母親

高加林與黃亞萍 影視照

只到高加林出現,黃亞萍更加疏遠張克南,直至分手。

照理說,張克南應該對情敵高加林萬分仇恨,可事實不然。

分手之後張克南很平靜,他知道自己各方面才能不如高加林,黃亞萍上學時就喜歡和高加林在一起交心談話,而不搭理自己。現在她拋棄自己,選擇高加林,是可以理解的。

張克南心想:如果沒有高加林,黃亞萍也許會嫁給自己;但是,一旦這個才華遠高於自己的同學出現,並具備與他競爭的條件(也在城裡有工作),黃亞萍愛情的天平自然也就失重了,偏向了高加林,自己敗下陣來了。所以,失戀,雖然痛苦,但是他認清形勢,被動的接受了既成事實,並不對老同學高加林有多麼深的仇恨。

但是,張克南的母親不平靜了,母親認為高加林奪走了她的兒媳婦,十分惱怒。出於個人私怨,揹著張克南,向地區紀委揭發了高加林開後門進入縣裡工作的不法事實。

路遙《人生》:高加林跳農門不成,因得罪一位為兒子鳴不平的母親

張克南知曉母親的舉報行為,很氣憤。他認為母親不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等於毀掉高加林的前程和命運,太狠了。就算高加林走後門參加工作不對,應該有人去舉報,但這人也不應是他或家人去舉報。所以,他對母親進行批評和指責,誰知母親竟然撒潑起來,又哭又鬧。

張克南一怒站起來,毅然去找高加林,向高加林說明情況。單從這一點兒來看,張克南就已經很夠意思,是心底善良坦蕩之人。

誰知高加林正在氣頭上,哪還聽得進去話,將他怒吼一通趕出去。

舉報的後果很快產生。張克南母親的舉報,讓高加林在工作單位抬不起頭,最終被辭退,發回原籍,又回到農村,愛情與事業均是一場空。

高加林之悲劇真是時也,命也,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