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初中歷史《世界史核心考點》

2020中考:初中歷史《世界史核心考點》

2020中考:初中歷史《世界史核心考點》

專題一 走向近代

【時代特徵】

14—16世紀,在經濟、思想、市場方面,歐洲醞釀著一場重大的歷史變革,人類歷史開始步入近代。

1.經濟方面:13、14世紀,隨著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出現和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形成並不斷壯大。

2.思想方面:14—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強調人性的解放,文藝復興運動興起,這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3.市場方面:新航路的開闢及歐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核心考點】

1. 13、14世紀,歐洲租地農場手工工場的出現,體現了一種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資產階級逐漸形成。

2.土地關係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3.文藝復興興起於14世紀的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性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

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4.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代表作是《神曲》;藝術大師達·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英國文學大師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5.達·伽馬繞非洲南端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6.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①新航路開闢以後,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②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繫,往來日益密切;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專題二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及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時代特徵】

17—19世紀,歐美的一些國家發生了重大的社會變革,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工業革命先後完成,國際工人運動

興起。

1.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歐美新興資產階級高舉“自由”“平等”和“人權”等旗幟,掀起反對封建專制或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7世紀後半期至18世紀後半期,英、美、法等國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

2.工業革命完成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法國、美國、德國等國也先後進行了工業革命。

3.工人運動興起: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鬥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核心考點】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議會與王權矛盾尖銳;美國獨立戰爭前,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矛盾尖銳;18世紀開始於法國啟蒙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影響: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誌是:

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標誌是:來剋星頓的槍聲;轉折是:薩拉託加大捷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誌是: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3.起推動作用的文件:《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英獨立,標誌著美國誕生,被稱“第一個人權宣言”。《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

4.起鞏固作用的文件:《權利法案》在英國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1787年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把美國設計為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是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

5.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法國反對的是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美國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它們分別阻礙了英、法和北美

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具有民族解放戰爭資產階級革命的雙重性質。

6.華盛頓的主要活動:

①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實現了國家獨立;

②領導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制共和國;

③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7.拿破崙的主要活動:

①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1799年通過發動政變奪取法國政權;

②頒佈

拿破崙法典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成為近代歐洲各國民法的典範;

③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④對外戰爭雖廢除了各地封建特權,傳播了革命思想;也對當地人民進行了壓榨和掠奪

8.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9.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標誌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最先開始的行業是:棉紡織業;標誌性的發明和最重要的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機和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10.瓦特改良蒸汽機將人類帶入蒸汽時代,並逐漸確立起現代工廠制度

11.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標誌著鐵路時代的開始。

12.工業革命的影響:⑴工業革命是一次技術革命,極大地提高了

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⑵工業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淵的影響。

13.1848共產黨宣言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14.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

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專題三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時代特徵】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複雜。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同時,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

1.殖民抗爭:拉美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

2.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擴展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

俄國日本分別通過1861年改革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得以迅速擴展,資產階級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核心考點】

1.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他們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俄國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質是

封建性質的改革;作用: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4.俄國1861年改革的原因:農奴制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領導者:亞歷山大二世。主要內容:廢除農奴制。性質: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影響: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5.日本明治維新的時間:

1868年起。原因:幕府統治的危機和民族危機的加劇;性質: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⑴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⑵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⑶經濟上:地稅改革,“殖產興業”,發展近代經濟。⑷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積極作用: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
富國強兵,開始躋身於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6.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障礙是英國殖民統治黑人奴隸制,分別通過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得以解決。

7.美國南北戰爭 根本原因: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和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導火線:1860年,主張限制奴隸制發展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轉折點:1862年9月,聯邦政府頒佈《宅地法》,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性質: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8.林肯是美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他領導了南北戰爭,頒佈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維護了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

專題四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時代特徵】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近代科學文化蓬勃發展,逐漸繁榮起來。

1.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社會從此進入“電氣時代”。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社會結構、基礎設施、公共教育、生活環境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近代科學文化:牛頓達爾文為代表的科學家,推動了近代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科學的認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在此期間,文學藝術也進一步走向繁榮,湧現出

巴爾扎克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

【核心考點】

1.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是: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人類社會由此進入電氣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

重要發明:美國人愛迪生發明耐用的白熾燈泡、德國人本茨製造出汽車、美國人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現代炸藥等。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影響: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化強國;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

4.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社會問題主要是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汙染

5.牛頓的三大成就: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

微積分學

6.生物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

7德國天才音樂家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響曲》;荷蘭畫家梵高的代表作是《向日葵》。

專題五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初期的世界

【時代特徵】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1.第一次世界大戰:它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

2.俄國崛起:受一戰的影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斯大林把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

蘇聯模式對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影響很大。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後,列強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簽署了《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等條約,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戰後國際新秩序。但它不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還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4.民族獨立運動:戰爭還激化了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在戰後興起了新一輪的民族獨立運動和民主改革。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扎格魯爾領導的埃及華夫脫運動及卡德納斯領導的墨西哥改革,影響深遠,各具特色。

【核心考點】

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國同盟和英國、法國、俄國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

2.一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開始: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交戰雙方:同盟國集團協約國集團;重要戰役:被稱為“絞肉機”的

凡爾登戰役

3.加速一戰結束的事件:美國加入協約國參戰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4.一戰的性質: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戰爭目的)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一戰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同盟國失敗

特點:時間長

(1914—1918年)、國家多傷亡大

5.1917年11月,列寧領導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

6.1921年,列寧領導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發展商品經濟,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7.19281937,蘇聯在斯大林領導下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的建設,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

8.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佈

,標誌著蘇聯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其特徵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9.評價蘇聯模式: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

10.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

英、美、法三國所操縱,簽訂了對德《凡爾賽條約》。條約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體現了巴黎和會是分贓的會議規定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由日本繼承,損害了中國主權,引發了中國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中國代表團最後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11.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針對中國

問題而簽訂的《九國公約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最終實現,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12.一戰後,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構建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和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13.甘地領導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4.扎格魯爾領導的華夫脫運動,迫使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

15.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專題六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代特徵】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後,世界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平靜。1929年開始,隨著一場經濟大危機的爆發和肆虐,資本主義世界再次動盪起來,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危機時代: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大危機,並引起嚴重的政治危機。面對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經濟緩慢恢復過來,

德、日兩國則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戰的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

2.戰爭時代:20世紀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國先後發動局部戰爭,隨之演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結束。這次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了戰後世界的發展。

【核心考點】

1.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美國開始,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其特點是範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大

2.美、德、日等國擺脫經濟危機的途徑: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成功擺脫危機,併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提供了先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戰的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

3.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國家干預經濟。根本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措施有: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中心措施)、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積極作用:美國經濟得以緩慢復甦,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得到增強。

4.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標誌:1922年,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

德國法西斯建立的標誌:

1933年希特勒上臺執政,成為國家元首(標誌著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標誌:1936年,軍部法西斯掌握政權(標誌著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5.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宣戰。二戰的主要戰場

有:歐洲西線、東線戰場北非戰場

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6.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大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7.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8.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的標誌: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作用:反法西斯國家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9.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2.7—1943.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10.1945年2月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後對德國實行分區佔領;戰後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對日作戰。

11.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

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戰場的夾擊之中

12.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14.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各國人民的相互配合和支持

專題七 二戰後的世界變化

【時代特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90年代的近半個世紀裡,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1.美蘇冷戰: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先後建立,形成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

2.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經濟實力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新經濟

西歐各國走向聯合,1967年組建了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共體發展為歐洲聯盟

⑶戰敗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在美國的扶植下,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力量壯大,蘇聯的改革,東歐劇變。

4.亞非拉美國家:萬隆會議、非洲獨立、拉美(巴拿馬、古巴)、不結盟運動

【核心考點】

1.“冷戰”的含義:二戰後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美蘇冷戰形成的原因:蘇、美兩國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

2.美國冷戰政策的措施

政治上,出臺杜魯門主義標誌著美、蘇戰時同盟關係正式破裂,冷戰的開始

經濟上,實施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援助西歐; 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3.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產物,標誌著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誌兩極格局最終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標誌兩極格局結束

5.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在此基礎上,1993年,組成了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6.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信息化為特徵的“新經濟”,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7.1968年日本

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8.戰後西歐、日本經濟迅速恢復發展的共同原因美國的援助採用最新科技成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等。

專題八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時代特徵】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局勢趨於緩和,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世界經濟全球化

趨勢加強,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1.全球化趨勢: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

2.多極化趨勢1991年蘇聯解體,標誌著兩極格局的終結。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3.社會信息化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

【核心考點】

1. 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法國、俄國、英國、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

2.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3.世界經濟全球化表現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4.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這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我國於2001年加入該組織。

5.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

蘇聯解體後,美國企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6.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7.阻礙多極化趨勢的主要因素: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如: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8.20世紀90年代,

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標誌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

9.生態環境惡化人口增長過快是目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