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80後生命中所有的孤獨和陪伴,都被她畫進了這兩本無字繪本

轉眼間2019年就剩下最後的十天了,大街小巷早早掛起了聖誕和新年的裝飾,炫目華麗,空氣中漂浮著肉桂茶點濃郁的香味,連匆匆趕路的行人們臉上,都多了一份節慶的慵懶和對新年的憧憬。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前幾天晚上刷朋友圈,突然看到一個文章題目,提醒還有不到一個月,80後的第一批人就正式邁進40大關,真正成為了不惑之年。剎那間危機感油然而生,雖然過了30歲的我們總開玩笑自己現在是“奔四”的年齡,但當這一屆80後真正進入這一陣營,多少還是有些唏噓。

回想當年,80後的我們還被稱為是“叛逆”的一代,以韓寒等人為代表,象徵了新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恃寵而驕,對新事物、新現象充滿了話語權。

轉眼間,媒體文章中的基調是現在的80後要“擁抱時代”了,不禁令人詫異,我們何時已被時代漸漸拋棄?

就連看公號文章覺得14號字體太小,跟編輯提建議換大一號時,被告知14號字體是現在90後主流可以接受舒服的字號,他們要順應時代潮流。才意識到我們是真的慢慢不受待見了,繼而憤然取關,尋思可能用老年手機也指日可待了。

《獨生小孩》

上個月,曾經因《獨生小孩》獲得《紐約時報》年度十佳繪本的郭婧出了一本新的繪本《暴風雨》,因早已聽說《獨生小孩》,所以乾脆將兩本書一同買回來細細品讀。

同樣是80後的郭婧在2015年根據自己童年的一段經歷,以家鄉太原為背景畫出了《獨生小孩》。作品在美國一經出版就受到了海外業界和讀者的好評,囊括了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多項國際大獎,很多童書推廣人如三川玲等都對它做了隆重推薦。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這個題材在兒童繪本中少有涉及,但卻非常觸動包括我在內的80後的一代人。“獨生子女”政策從70年代末開始實施,經歷了將近30年於2015年結束。可以說是剛好追隨了我們80後一代人的成長史。雖然我所在的內蒙古地區因為少數民族政策允許二胎,但和我本人在內的很多朋友同學,都是獨生子女。

我們沒有兄弟沒有姐妹,多由長輩看管,卻常常獨自在家。

我們享受著所有的寵愛,也享受著所有的孤獨。

繪本的故事非常簡單,用了一個很小的切口來處理這個略為沉重和有時代特徵的話題。跟隨一個小朋友一天獨自出門、迷路、再輾轉回家的經歷,通過孩子的視角去描摹獨生小孩的心理和夢境。

全書用鉛筆繪製的黑白色調勾勒,一百多頁沒有一個文字,但滾動密集的畫面像動畫片的分鏡鏡頭,講了一個非常夢幻神秘,又充滿淡淡悵然和溫馨的故事。

翻開其中的幾頁讓我非常震驚,全幅的街景圖中是灰濛濛暗黃色的天、微微飄雪的冬日,凋敝破舊的住宅樓,遠處有和電線杆一樣光禿疏離的樹枝,工廠的煙囪冒著濃濃的白煙,雪地上有穿著厚重的行人壓出的路痕。

這就是我的家鄉,是北方任何一個小城的冬天,我記憶中的童年。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畫中孩子渾圓又懵懂的形象,輕靈又浪漫的奇遇,因為“想姥姥了”給媽媽留下一封信就離家出走了。我們跟隨著她,像穿越了時空跟隨著年幼的我們,看當年的我們如何對外面的世界滿懷新奇,如何陷入黑暗和迷途,如何又在冥冥中受到庇護,刺破黑暗,終尋到回家的路。

其中在雲端的經歷和神秘的鹿的意向貫穿始終,看到結尾才恍然大悟又令人尋回開頭去尋找這一早早鋪設的伏筆。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我兒時也曾經有一段非常相似的經歷,年僅4歲就獨自出門跑了幾十分鐘到十幾公里以外的爺爺奶奶家。理由也是和書中的小女孩一樣簡單:想爺爺奶奶了。我的父母也曾和書中的家長一樣著四處尋覓,以為我被拐賣了,抓住後痛揍一頓,驚訝那麼小的孩子怎麼記得住那麼遠的路,穿得過那樣亂的街。

我也說不清,可能就是剎那間感受到的一聲遠方的呼喚和來自祖孫之間揪心的想念。

而如今任憑我穿過多麼悠遠的歲月,多麼紛亂的心情,能夠抵達的只有故鄉蒼鬱沉默的陰山,再沒有爺爺奶奶見到我慌忙給我找東西吃,帶著憐愛的眼神守坐在身旁的情景。

他們一生的辛勞和牽掛早已化作一捧白骨,消逝在山巔上,揉碎在清風裡。在遠方恆久地守護著這個城市和穿行其間的我們。只有風吹起五色經幡時,我彷彿看到他們在跟我遠遠地招手,那姿勢跟當年在窗口送別我時,一模一樣。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所以讀這本《獨生小孩》就是把我當年的故事讀給自己的孩子。

有時甚至覺得,這更是一本給大人的繪本,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包含了太多和我們兒時有千絲萬縷的懷舊記憶。我們童年的記憶也是如此畫面、視覺和片段式的。如重放的記憶片段,熟悉美好,還有一絲憂傷。

但這不妨礙我一歲多的女兒央求著媽媽講講這個小孩和鹿的故事,有時她會自己翻開其中的一頁,盯著某個畫面久久地凝神注視。不禁也讓我感嘆無字繪本的魅力,雖不著一文,所蘊涵的信息量和想象空間卻是無窮無盡。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孩子讀來是奇遇,我們讀來是人生。可能很多人也和我一樣,不由得陷入自己當年獨自在家的孤獨,和對祖輩的懷戀中。

很多人也可能和我一樣,此時再想衝出家門,跑再遠的路都不一定能見到當年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了。

《暴風雨》

和《獨生小孩》中與孩子做伴的想象中的眾神獸不同,於上個月出版的這本《暴風雨》卻是有一隻真真切切的小狗與主人公為伴。繪本同樣是郭靖結合個人經歷,畫給自己走失的小狗的真切作品。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也是極其簡單的故事,同樣用鉛筆繪製,這次卻多了一層柔和的彩色色調。就像曾經陪伴過我們一程的伴侶,那些毛茸茸的貓貓狗狗給我們的溫暖。講述了一隻流浪狗和主人公小女孩從陌生到熟識,從恐懼試探到全身心交託依附的過程。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無形中也是我們很多人的故事。我從6歲家裡就迎來了小狗憨憨,陪伴著我一路長大曆經十八年直到我大學畢業。我還曾以她為題寫過作文發表在學校的校刊上。小狗點點又在後來加入,活潑好動的白色哈巴狗給家人帶來了很多甜蜜的負擔。

雖然兩隻小狗最後都離開了我,那是我人生中最難以面對和回想的片段之一。憨憨得重病無奈只能被安樂,最後幾分鐘家人抱著她和我視頻讓我再看她幾眼,遠在外地的我早已哭成了淚人。而點點遭遇交通事故這一事實我到現在無法接受,覺得他們就藏在老家小區的某個角落,我拍拍手叫個名字就會搖頭擺尾跑出來,呼哧哈哧跟我回家。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我們經歷的孤獨是真實的,這些小動物給我們的陪伴和愛也是真實的。

對於我的寶寶來說,她感興趣的可能只是一隻小狗的故事,但我感受到的是曾經抱著他們感受到的心跳和滿手口水,是晚上窩在腳邊的那一團溫度。

雖然我的孩子也是獨生小孩,我也力排眾議在孕期留下了家裡收養的流浪貓叮噹,希望給她孤獨的童年一些溫暖和回憶。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關於忠誠、關於愛和善良、關於責任和信任的理解和體會,從動物身上反而比從人類身上能學到更多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我們80後除了計劃生育、還經歷了高考改革、經歷了非典、經歷了就業分配和房改分配、遇上了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變革,直到走到今天。

我們曾比70後更叛逆,現在比90後更沉默。觀察包括我在內的身邊人,似乎春風得意的很少,都是夾雜在生活和理想的夾縫中極其隱忍,還多少有點擰巴。上有四老,下有二小,白天焦慮地思考現實問題,晚上卻仍對著月亮覺得自己有點理想主義。

年輕時覺得自己總是在向前跑的,意氣風發充滿了奔頭,現在卻好像get到很多生活教訓後收起了張揚和任性,活得老實巴交畏首畏尾,連輕易換個工作都不敢。

對生活的姿態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如時光倒流般開始回溯自己的人生,中場過半,略顯倦怠疲態,想隨便提個“老”字又擔心招來60、70後的嗤之以鼻。

無論如何,讀這樣的繪本和養育孩子一樣,無形中給了我們對人生重新回憶和審視的機會。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我們80後孤獨地成長,在成長中無數次出走,在一次次出走時感受到生命中的暴風雨,和暴風雨後的寧靜和陪伴,最終只是像那個小女孩一樣渴望回家,渴望找到歸屬。這歸屬可以看作是人生的意義,也可以理解成埋藏在心底的召喚和宿命。

如書中的畫面一樣,金色的灰塵在陽光中飛舞,卑微傷感又極其優美。而曾經陪伴我們一程的那些親人、寵物、兒時的夥伴,可能很多也如這細微塵燼消散幻化在天邊,卻仍暗中保護指引著我們,如天邊的麋鹿一樣護送我們最終找到回家的路,讓曾經孤獨的靈魂尋到歸宿。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那些關於愛與成長的記憶,其實一直被我們緊緊攥在手心,從來不曾遠離。

END

作者簡介:馬背上的民族,研究型新手媽媽,旅英工作生活十餘年,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商學院Marketing&Strategy碩士專業。曾擔任英國大學國際招生官,常年往返於中英兩地。

後回國創業從事國際教育諮詢工作。現定居廣州,全職帶娃兼職寫稿,致力於親子陪伴、繪本閱讀、英語啟蒙、兒童劇。日常分享育兒話題、教育觀點和書籍影視戲劇等文藝評論。

《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頭條號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青雲獎獲得者。廣州天愛兒科家委會成員,公益組織“女童保護”志願者。合作推廣請添加微信:mayauk

我们80后生命中所有的孤独和陪伴,都被她画进了这两本无字绘本

馬背上的女超人

一個學商科的文藝女中年

一個有點勵志的家庭婦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