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不是隻有薰衣草,更有數不盡的美食美味

普羅旺斯不是隻有薰衣草,更有數不盡的美食美味

燦爛的陽光、一杯紅酒,可以說是家庭小餐館——Bistrot De Pays的標誌,這種村民和牧民經營的小餐館,在普羅旺斯的沃克呂茲省隨處可見,餐廳坐擁葡萄園及薰衣草田的自然美景。在村子裡的攤位上,可以品嚐到當地老婆婆們烹製的地道美食,原汁原味。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近幾年,在當地開設的小餐館越來越多,這要歸功於當地政府鼓勵村民開餐館的政策,有些當地人甚至將雜貨店和熟食店開到了歷史悠久的地方,讓這些沉寂多年的古蹟再次充滿生機,而這些未曾出現在旅遊線路上的小村莊脫穎而出。不僅如此,在這裡還會組織文化活動,人們可以一邊喝著茴香酒一邊討論政治,旁邊還有普羅旺斯的法式滾球場地,可以參與其中。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不是隻有附近有波光粼粼的大海,或者時髦的咖啡館的地方才吸引人,不妨去體驗一下坐落在普羅旺斯鄉村的那些小餐館,也許會更讓人著迷。放眼周圍,土地的紅、橄欖的綠、薰衣草的紫和石灰牆的白相互交織,身在其中心曠神怡。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鋸齒狀的蒙米拉伊花邊山脈(Dentelles De Montmirail)的山脊和尖頂上盤踞著壯觀的國道90,它通向拉法爾(Lafare)——一個只有百人居住的石頭村,這裡的小餐館Bistro De Lafare很出名。來自馬賽的戲劇導演Fred Marty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選擇回到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經過了一年的準備,他決定做一名廚師,讓當地的村民和前來的遊客都能品嚐到好吃的美食。他擅長烹製的佳餚有:燉卡馬爾格(Camargue)牛肉、佐以焦糖洋蔥的鴨胸肉、熱羊奶奶酪沙拉(Chèv re Chaud),還有甜點和上等的博姆-德-維尼斯(Beaumes-De-Venise)麝香葡萄酒。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在這裡徒步或騎車遊覽,可以沿路俯瞰葡萄園,還可以在峽谷間漂流,或是挑戰攀登蒙米拉伊花邊山脈(Dentelles De Montmirail)。“傳說有一個著名人物在這裡買了一座普羅旺斯農舍,自給自足,他後來在茂盛的蘋果樹林中不知了去向。”Marty說,“如今村裡也有村民經營這種馬斯農舍,我們可以告訴遊客們地址,在那裡早上可以為遊客提供新鮮的傳統自制黃油。”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如今,這個地方依然是普羅旺斯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沒有喧鬧的沙龍和派對,讓人感到甜蜜和幸福,夜晚村民們可以像在度假一般安然入睡。其實這裡的酒店也很多,人們在燭光下享用食物,還可以體驗一種叫密史脫(Mistral)的強風,這種強風可以掀起桌布,吹滅蠟燭,當地人這樣形容這種風:“能把人的耳朵扯下來”,因此建議還是躲在房間裡來領略這種強風的威力。還有一種有趣的賽事,就是山羊比賽(Course De Chèvres),當地人會積極地為之投注,熱衷程度堪比賽馬。

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和阿維尼翁,會舉辦熱鬧的夏日節日和展覽,喜歡安靜的人到了這種場合,很可能會迫不及待地想回到鄉村的寧靜中。“熾熱的懸崖、百里香和薰衣草的香氣,還有蟬鳴聲。”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這樣形容過普羅旺斯的鄉村。法國著名畫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也曾驚歎過:“多麼明媚的陽光,應該用黃金來為這裡作畫。”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如果來到普羅旺斯APT市集上,可以看到攤位上有各種顏色的本地品牌,Souleiado面料、深藍色和黃色琺琅花瓶、蔬菜籃。Apt小鎮是世界果醬之都,因此在集市上也可以看到這裡的柑橘、杏、桃子和櫻桃等水果。但人們最常光顧的是售賣黑松露的攤位,黑松露是星級餐廳菜餚中的名貴食材。比如奧佩德(Oppède)的Les Poulivets餐廳,大廚Sandrine和Patrick擅長製作乳蛋餅、韃靼牛肉、珍珠雞和用珍貴的Maubec豬肉製作的美味佳餚。開胃菜少不了配有橄欖醬的麵包、橄欖蒜泥沙司和蒜泥蛋黃醬沙拉。離開餐廳走幾分鐘,就來到了Oppède Le Vieux,這裡位於小山頂上的小村莊,看起來就像劇場的舞臺,其實是封建城堡的廢墟。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幾公里以外的索爾格島(L'isle-Sur-La-Sorgue),曾經是一個漁村,現在是靠一些小型製造業工廠支撐著經濟的小城市,詩人彼特拉克在附近的泉水城(Fontaine De Vaucluse)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曾歌頌這裡的水,非常清澈甜美。在這裡,可以參觀為這位偉大詩人建立的小型博物館&圖書館。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為了裝點古色古香的村莊,廢棄的工廠、破舊的車廂、廢棄的火車站都被修復一新。最令人期待的事件是8月中旬將舉辦的大型博覽會,將有800多位來自法國、比利時和意大利的經銷商聚集在這裡。有人幻想著用幾歐元就能買到梵高的親筆畫作,因為,據說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令人心生愉快的Lemas Des Grès酒店,由Thierry和Nina Crovara負責招待工作,兩人都畢業於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他們帶領客人來到梧桐樹下的大露臺上,點亮桌上的蠟燭。然後擺滿羊腿和家常煙燻三文魚等美食。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房間裡有露臺,鄉村風格裝飾,可以俯瞰到一部分呂貝宏山(Luberon)——橄欖綠像海洋一樣延伸。樹林中還有恆溫游泳池,旁邊有躺椅。Nina還是一個探險旅遊的達人,對當地的情況十分了解,如果你想知道哪裡有迷人的商店,或者關於庫斯泰來(Coustellet)的農貿市場,都可以去問她,當然還可以向她諮詢在哪裡購買有機南瓜、橄欖、山地奶酪、油等。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陰涼露臺上的餐桌、紫色的薰衣草、地方家常菜、經典的鳳尾魚醬、菜園中不斷變化的蔬菜——它們是L'imprévu餐廳的主角,餐廳位於博默特鎮(Beaumettes)上的一棟18世紀的老房子裡,原精神科醫生Sylvie Vallion不再開設心理諮詢室治療病人,而是選擇用食物滿足新的客人們。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向著Ventoso山前行,到達於紹(Uchaux)——一座隱秘在蔬果園的葡萄園中的村莊。我們又找到了Les Acacias餐廳——Céline Dugas和Agnès Courtin的天地。這是一家復古的小餐館,有著外露的橫樑、石牆和仿古木椅。在這兒,你可以品嚐到本地特色鄉村美食,比如Andouillette大香腸,就是一種將攪碎的豬內臟做成腸,用紅酒或蘋果酒烹製,還有乾果羊腿。從9月到年底,每週會有一天,還可以品嚐到馬雷訥(Marennes)生蠔,當然要配以當地的白葡萄酒。在溫暖的季節,還可以在露臺上,坐在大洋槐下用舊木桶改造成的餐桌旁,放空自我。回到卡龐特拉(Carpentras),週五早上沿著老城區的街道和有著梧桐樹的大街上有小市集,路邊的小攤位中擺放著草莓、松露、香草、橄欖木質的廚房用具和用錫盒裝的水果糖。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這個城市還隱藏著名為Fromagerie Du Comtat的奶酪店,店裡的天花板上懸掛了各種古老的牛奶容器,這些容器是在附近的工廠中經過修復的。在這裡奶酪大師Claudine Vigier延續了銷售超過200種奶酪的家族傳統,種類包括罕見的歐芹口味的Bleu Du Gévaudan奶酪、巴農(Banon)奶酪以及Tomme Du Ventoux奶酪。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而在十幾公里外的Crillon Le Brave,美食家們聚集在Le Saint Romain小餐館中,坐在壯觀的露臺上俯瞰山脈,餐廳依靠主廚François Meauxsoone的靈感和二十年的烹飪經驗為人們帶來各式美食:燉蔬菜湯、醃製沙丁魚、酥脆豆、配有蔬菜雜燴的豬肉串、古代做法的芥末醬燒烤、馬鈴薯餅配奶酪、蒜味蛋黃魚羹。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這裡還有令人尊敬的招牌產業,比如在博尼約村莊(Bonnieux)的Chateau De La Canorgue莊園,有機農業家族的先驅Jean Pierre和Nathalie Margan釀製的葡萄酒常常獲獎,粉紅色葡萄酒是用西拉葡萄和歌海娜葡萄釀製,而且增加了佳麗釀紅葡萄,還有白葡萄酒,是用克萊德、歌海娜、瑪珊、瑚珊葡萄釀製。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曾經選中這裡,作為拍攝電影《美好的一年》(Le Coin Perdu)的取景地,電影講述了一個在古老的葡萄樹間的故事。直到十幾年後的今天,依然會有很多人試圖闖入酒窖旁邊的別墅,因為期待擁有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因此這裡變身為愛情朝聖地。

普罗旺斯不是只有薰衣草,更有数不尽的美食美味

每年6月底,這裡會被大片盛開的鈷藍色薰衣草包圍。薰衣草的美景已經成為普羅旺斯的標誌,羅馬式建築塞南克修道院(Sénanque)周圍也是如此。最後,我們又來到Les Bories,這是一家很漂亮的酒店,這些石頭建築讓人想起牧羊人的房子。從白色的觀景臺上俯瞰峽谷中的石灰石、壯觀的蠟石(Rocher Du Cire)、Lioux懸崖,還可以去參觀Nesque峽谷。在韋納斯克鎮(Venasque),有美麗的洗禮堂和鵝卵石街道,每到4月初數千棵櫻花樹盛開,屆時便會出現綿延數公里的白色,如降雪一般,這是這座小鎮寶貴的財富,這裡也是阿維尼翁教皇的故居。

從5月到7月初,沿著泥濘的道路兩旁,農民們會在稻草籃裡擺放和售賣甜美多汁的水果。到時候就可以把普羅旺斯的美食之一帶回家。

Dove @ RCS MediaGroup S.p.A.

Text by Giuliana Gandini

photos by Giovanni Tagin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