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蒲公英又叫黃花地丁、婆婆丁、尿床草、黃花郎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每年春夏季節,當蒲公英花未開或將開花時採取,除去泥土和雜質,洗盡,曬乾或陰乾即可。蒲公英原產於我國,適應性強,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田間、地頭、路邊隨處可見。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蒲公英,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小時候,常常會採一把結著絨球的蒲公英,鼓足勁一吹,無數的種子帶著小小的降落傘飛散開去。蒲公英不僅僅承載著我們珍貴的童年記憶,民間很多地方還有食用蒲公英的習慣。春天採摘蒲公英的嫩葉和嫩苗,洗盡後是一味不錯的野菜,可以生食、炒制、做湯、涼拌皆可,別有一番風味。還可以用來製作罐頭、飲料、花茶及化妝品等。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除此之外,蒲公英是國家衛生部記錄在案的上佳的藥食兩用植物,不僅僅在我國,在國際上也開始風行。而蒲公英在我國除了應用廣泛,其使用歷史也很悠久,首見於《唐本草》:“主婦人乳癰。”其後歷代醫家皆對其有較為詳盡的論述。《本草圖經》:”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本草綱目》:”烏鬚髮,壯筋骨。”《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主治:用於疔瘡腫毒,乳癰(治療乳癰的要藥),肺癰,腸癰,瘰癧,目赤腫痛,咽喉腫痛,溼熱黃疸,熱淋澀痛。現代常用於急性乳腺炎,急性結膜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淋巴結炎、鼻竇炎、肝炎、膽囊炎、腦膜炎、胃炎、尿路感染、痢疾、疔瘡癤腫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還可用於流感的防治。

用法用量:內服,水煎服或搗汁服,9-15克,大劑量可用到60克或入散劑;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燻洗。

禁忌:蒲公英性寒涼,陰疽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現代實驗室研究發現,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膽鹼,有機酸,糖類,果膠,鈣、鐵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D、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具有抗炎抗菌,解熱鎮痛,防治腫瘤,美容養顏,通乳,通便,利尿等作用。

實驗證明,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於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卡他球菌,以及白喉、綠膿、痢疾、變形、傷寒、結核等桿菌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還對鉤端螺旋體及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蒲公英中所含的糖原與其他能活化巨噬細胞的探員相比其具有更強的激活能力,也就是具有更好的抗腫瘤作用,因此蒲公英具有抗腫瘤、抗感染、抗病毒的三抗作用。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研究發現,蒲公英還有利膽、利尿、健胃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強化肝臟的作用,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肝硬化;含有豐富的鐵元素,對於缺鐵性貧血又一定的防治作用,鈣含量也十分豐富,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還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可以調節人體內的水鹽平衡;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又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的蠕動,緩解便秘;蒲公英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具有類似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具有淡斑、美白的作用。

另外,蒲公英還具有催乳的作用,適用於產後乳汁不行。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蒲公英

蒲公英功能消癰散結,清熱解毒,過去多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等症,近年來發現它具有十分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現已製成片劑、糖漿、注射劑等不同的劑型廣泛用於臨床上多種感染性的炎症。雖然蒲公英有這麼多的療效,但其寒涼之性強,有傷正之虞,還是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要自行盲目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