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美好的代名詞

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從《詩經》《離騷》到現代文人的書畫裡,總少不了他的身影。從三閭大夫屈原開始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用芷草、秋蘭等香草,來突出、映襯詩人高尚的情懷、不俗的情趣。於是,蘭常常與許多字詞組合表示美好之意,如

蘭章:喻詩文之美妙;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蘭交:喻友誼之真。指義氣相投、志同道合的至交。

蕙質蘭心/蘭質蕙心:用來指指心地善良,品質高尚,容貌高雅的女子。

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契若金蘭: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芝蘭之室:比喻良好的環境。

……(難以盡舉,有意之人可以另行查找)

繁花爭豔時,蘭花常獨立開放在山澗懸崖,與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豔縱使無人欣賞亦獨自芬芳。“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再加上蘭花的顏色較為素雅,枝葉修整,所以它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潔身自好的象徵,與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種植歷史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蝨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有關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大大增多,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也時常可見。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詠蘭

作為“四君子”之一,作為高潔、典雅、潔身自好的象徵,自古以來自然少不了騷人墨客的膜拜歌詠,《離騷》太長,且屈原是以幽蘭為自身高潔的襯托,暫且不提。我們先來看一首康熙的詩,也是文題所出之處:

1.詠幽蘭

清·康熙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康熙帝先寫蘭花的姿態婀娜,花開時嫋嫋婷婷,枝葉修長,清風徐來即便是在山谷裡也能將其清香送出很遠,無法遮掩。不因大詩人屈原紉取為佩而自抬身價,縱使開在無人欣賞之處,它亦自芬芳。在詩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難以遮掩,就像高潔之人的品性自會外顯。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即使無人欣賞仍然潔身自好,獨自芬芳。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2.飲酒

魏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燻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陶淵明愛菊天下皆知,其實他也愛蘭。他的《飲酒》一共是二十首組詩,這是其中一首。他寫道:幽蘭生長在前庭,含香等待清風的吹撫。清風徐徐而來,幽蘭就與庭間的雜草分明地區別開來了,因為它帶著幽香。一路前行迷失我舊途,順應自然或許可以達到我要去的地方。既然幡然醒悟就應該回去了,當心鳥盡棄良弓。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無需我在這裡掉書袋,《歸園田居》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所以理解這首詩可以和他這些遭遇放到一起理解,也可以和他其他的《飲酒》詩放到一起理解,比如《飲酒》(其五)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可以理解他這樣渴望迴歸自然的寧靜,當然大家更熟悉的是這首詩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陶淵明在這首詩裡以幽蘭自詡,表明自己與雜草的不同,也表露自己想要歸復自然的心。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3.蘭花

宋·許棐fěi

竹底松根慣寂寥,肯隨桃李媚兒曹。

高名壓盡離騷卷,不入離騷更自高。

詩人說蘭花常生長在松竹底下,早習慣寂寥無人打擾,這樣的它怎肯隨桃李之花高掛枝頭討好小孩子呢。蘭花的高名寫進《離騷》,為詩文增添了很重的分量,即使屈原不把他寫進離騷它如今的名氣也會更高。

根據資料所載,許棐曾隱於秦溪,築小莊於溪北,植梅於屋之四簷,自號曰梅屋。家裡面藏書數千卷,堂中懸白居易、蘇軾二人的畫像,跟隨他們、學習他們吟詩作文。所以這首蘭花詩也是其內心的寫照,不願身名顯赫諂媚他人,只想獨自做自己喜愛的事,不摻和凡事自有高名。除了詩中蘭花的意象,前面的松、竹也是需要注意的意象,松、竹、梅並稱“歲寒三友”,這裡蘭花與他們比鄰而居,正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4.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大詩人李白這首詩寫道: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裡,各種雜草一起把它掩沒。雖然曾經沐浴在春日的陽光下,可秋月高升,又使它又陷入悲傷。秋霜雨雪淅瀝瀝地打著翠葉紅花,蘭的生命怕是就要結束了!如果沒有清風來吹拂,蘭花又是為誰散發著清香呢?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三十八首。此詩大約作於李白應詔入長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時由於高力士等人的挑撥汙衊以後,唐玄宗開始疏遠李白,從而使李白漸漸感受到冷遇的淒涼。李白一向自詡經世之才,渴望建功立業,何曾甘願做這樣一個只能在皇帝身邊舞文弄墨的翰林呢?可是他認為自己如此才能不受重用,懷才不遇,沒有伯樂賞識,所以吟詠出“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此聯佳妙,大有知音去,無人知我心之意。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小結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寫道:“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意思是說屈原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汙泥濁水,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汙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汙垢,出於汙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所以,從古至今,文人墨客愛蘭詠蘭,正是司馬遷所謂“其志潔,故其稱物芳”之意。詩人們借用蘭花歌詠自身,表白心跡,向世人展示他們與蘭花一樣的高潔、自愛,“縱使無人亦自芳”。

讀詩|雲賞花3:蘭花——縱使無人亦自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