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復的失敗是必然的,既是為了凸顯悲情,也是武俠小說的套路


慕容復的失敗是必然的,既是為了凸顯悲情,也是武俠小說的套路


1

他是皇室之後,心心念念想要復國,為了完成大業,他放棄了愛情,在江湖中拉攏各方勢力,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說到這些元素,我們跟容易就能對的上號,他就是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

慕容世家前後兩代人處心積慮的謀劃,窮盡一生,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先從小說本身來說,依照金庸給他設定的條件,慕容復要是能夠復國成功才奇了怪了。

我認為慕容復根本不具備復國成功的條件。

首先,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復國不可能是幾個人,幾十個人,甚至幾百個人就能夠完成的事情,起碼要上升到軍隊規模的人力才行吧。

小說中慕容復有多少下屬呢。抱歉,除了他帶在身邊的四大家將和幾個隨從,並沒有看到其他人,慕容府又能有多少人呢?

看看別人家,喬峰曾擁有三十萬丐幫兄弟,虛竹當上靈鷲宮宮主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島數千部署,段譽也有大理國眾多高手。

慕容復這方面就差遠了。

慕容復表面看上去似乎不差錢,十足的公子哥模樣,不過他這點家底當個闊綽的富翁倒還勉強,想要用來複國就有點杯水車薪了。

慕容復的失敗是必然的,既是為了凸顯悲情,也是武俠小說的套路


2

慕容復對待復國的態度太過於樂觀。

看看當時的局勢,大遼國有數十萬精兵強將,大宋、西夏、吐蕃也各有幾十萬強悍的部隊,四足鼎立的局面,更不說還有數個大理這樣稍微弱一點的國家。

退一萬步講,就算慕容復僥倖復國成功又能如何?四面楚歌的環境下分分鐘灰飛煙滅,曇花一現又何苦來哉,過眼雲煙很過癮嗎?

最後再說慕容路的路線問題。

慕容復的路線純粹就是江湖人的線路,帶著一票隨從,在江湖上招搖過市,哪裡有熱鬧往哪裡鑽,折騰來折騰去,不是和別人打架就是和別人下棋。

先是想收編靈鷲宮,後又想殺蕭峰換聲望,這樣的套路我怎麼看都是奔著武林盟主去的。

在雁門關為了救喬峰,大宋武林高手幾乎傾囊而出,到最後都差點死光光,由此可見武林高手真正放到沙場上對敵,發揮的能力是有限的。

指望帶著一群江湖人建國,有點太想當然了吧。

估計慕容復後來自己也看出這條路走偏了,所以及時做了調整。

他規劃了兩條路線:

西夏駙馬。

通過駙馬混進西夏核心勢力圈,逐步擴張自己權力。

大理皇帝

通過段延慶一步到位,先當個大理皇帝,背後還有大宋撐腰,倒是能爽上一陣子的。

路線上倒是沒什麼大問題了,可運氣卻沒有跟上來。

慕容復準備妥當去競選駙馬被淘汰了,卑躬屈膝認段延慶做父也沒有得到想要的一切。

慕容復的失敗是必然的,既是為了凸顯悲情,也是武俠小說的套路


3

當然,我們看完《天龍八部》後可以明確看出,金庸講述的是其實是一個又一個悲情的故事。

《天龍八部》的主旨是有情皆苦,無人不冤,作品中的主基調是悲情的,所以在塑造人物的時候,給他們安排了眾多的苦情戲。

喬峰面對國家的矛盾,選擇了捨身成仁,在悲情的頂點成全了俠義無雙的精神;虛竹本來對親情早已經淡漠了,偏偏要讓他一家團聚後又永遠的別離開;段譽追尋了王語嫣一路,不過是王小姐和他心中的神仙姐姐太神似而已……

慕容復則是給他套上了一個不可能成功的復國重任,偏偏這種矛盾還是無解的,這樣才能更加凸顯他的悲情,所以他的下場是最慘的,瘋瘋癲癲,只有忘記復國,他才能逃避矛盾,然而他的面具戴的太久了,一旦揭下,他自己都忘記了自己原本是誰。

慕容復的悲劇他無法逃脫的,甚至連作者寫到最後都不能成全他。

簡單來說,哪怕是換成其他作者來寫,只要慕容復揹負復國的責任,都註定是失敗的。

這其實就涉及到了武俠小說的套路問題。

在武俠小說裡,武功是高於一切的,超過金錢,超過權利。

武俠小說以武為尊,可武功施展途徑是江湖啊。

朝堂之上靠權謀,戰場之上靠兵法,武俠小說不討論這些問題。

可金庸能寫慕容復怎麼招兵買馬,學習權謀兵法嗎,然後忍辱負重謀劃,最後翻盤了?

很顯然。這樣寫下去慕容復就不是武俠世界的人了。

沒辦法,這是武俠小說的套路,或者說是固有缺陷。

只好委屈慕容復了。

慕容復的失敗是必然的,既是為了凸顯悲情,也是武俠小說的套路


4

武俠小說看似紛繁複雜的背後其實是有固定套路可循的。

為了凸顯人物的性格,矛盾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要有矛盾衝突,才能突出俠義精神,突出俠的重要性。

怎麼來加深這種矛盾呢?

幾乎在金庸作品之前的武俠小說,都會把和廟堂的矛盾當成人物最主要的矛盾。

即使不與朝廷作對,也會與官府作對。比如最不像武俠小說的《鹿鼎記》裡雖然主角韋小寶不與朝廷作對,但江湖上反朝廷的組織有好多,像天地會、神龍教等,這樣才有矛盾衝突,小說才有看頭。

這樣子一來,武俠小說也套用到了相對應的時代背景中,顯得故事上比較立體。

武俠小說,說到底講述的還是江湖上的事,高來高去的大俠始終是江湖人,江湖人就應該回歸江湖。

武俠小說中,沒有一個江湖人物和朝廷對抗最後能夠成功的,一來這不符合小說的基調,當人物和廟堂的矛盾最後和解的時候,其實也就沒有必要在作對了是吧,二來如果真的這樣寫了,多少有點篡改歷史的嫌疑,雖然說小說是高於生活,但畢竟是源於生活。

其實看過金庸其他作品的朋友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一個問題,在他創作中,和慕容復一樣想要起義的人無一例外都沒有成功。

陳家洛的紅花會實力夠強大了吧,都殺進皇宮和皇帝對峙了,陳家洛最後還是帶著弟兄們隱居大漠了;韋小寶的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己任,他自己還打入朝廷內部,成為了皇帝面前的頭號紅人,最後呢,還不是帶著七個老婆過起了隱居的日子; 袁承志夠厲害了啊,三進三出皇宮,他的最後還不是遠有海外。

悲劇千萬種,結果都雷同。

他們不能成功的源頭,都是武俠小說的套路限制。

慕容復的失敗是必然的,既是為了凸顯悲情,也是武俠小說的套路


5

慕容復的失敗是註定的,從他被賦予了復國的責任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所以慕容復為了復國所做的一切在我們看來都是錯誤的。

復國成功需要的條件他一個不具備,沒錢,沒人,沒地盤。

在我看來,慕容復也就是擁有了入門的條件兒子:身上的血脈和頭頂的姓氏。

沒辦法,種種條件限制的死死的,所以慕容復只好在江湖上到處晃悠,刷刷存在感。

時不時的將表妹王語嫣推到段譽懷抱,殺死忠心的部下包不同,連自己舅媽王夫人都要殺。

之所以這樣安排,不過了為最後復國的失敗開脫,起碼他越是暴露出令人痛恨的一面,讀者就越認為他的失敗是理所應當。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可這八字還沒一撇呢,就先對自己人下手了,這樣一點容忍的胸懷都沒有,這哪是一個能成大事的樣子。

這樣的套路直到古龍的出現才有所改變,他的創作一直求新求變,大家可以看到,古龍的作品幾乎都是架空了歷史,模糊了人物的時代背景。人物的矛盾也不再涉及到廟堂,專寫愛恨情仇,用正義和邪惡的對比來凸顯矛盾。

看來,慕容復的悲劇,如果遇到古龍或許才能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