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粉飾收入的9大方法 值得收藏和學習 一篇就夠了


上市公司出收入操縱的九大陷阱,包括寅吃卯糧,透支未來收入、以豐補歉,儲備當期收入、魚目混珠,偽裝收入性質、張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借雞生蛋,誇大收入規模、 瞞天過海,虛構經營收入、裡應外合,相互抬高收入、六親不認,隱瞞關聯收入、隨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下面逐步和大家一一道來。

  

中國上市公司粉飾收入的9大方法 值得收藏和學習 一篇就夠了

陷阱一:寅吃卯糧,透支未來收入

  

    【案例一】科龍電器 (000921)今日發佈未審計的半年報稱:關於2004年本公司人民幣5.76億元的貨物銷售事項的跟蹤前任審計師在其2004年度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中提出本公司對兩家國內客戶銷售人民幣5.76 億元的貨物,但未能從客戶取得直接的回函確認,而且截至2004 年12 月31 日該筆貨款尚未收回。本公司董事會與管理當局對此事作了積極的跟蹤,該事項的跟蹤處理情況如下: 經查證,前任審計意見中所提及的人民幣5.76 億元的銷售,是依據本公司2004 年向兩家客戶實際開銷售發票金額人民幣2.03 億元,加上本公司2004 年底向兩家客戶已出庫未開票貨物補記收入人民幣4.27 億元,再減去本公司2004 年對兩家客戶確認的退貨人民幣0.54 億元后計算得來的。而實際上本公司2004 年向兩家客戶實際開銷售發票金額人民幣2.03 億元中有人民幣1.21 億元屬於本公司對2003 年度的已出庫未開票貨物補開發票,該筆銷售本公司在2003 年已經確認了銷售收入,所以當中只有人民幣0.82 億元包含在本公司2004 年度的收入中,本公司2004 年度實際上向該兩家客戶銷售了人民幣4.27 億元加上人民幣0.82 億元總共人民幣5.09 億元的貨物,其中已經收到貨款的銷售為人民幣0.78 億元,另外人民幣4.31 億元的貨物由於該兩家客戶到期未能付款,在本公司要求下已將貨物陸續退回本公司,該批退回的貨物大部分已經在2005 年上半年銷售給其他客戶。對於該筆人民幣4.31 億元的退貨,由於佔2004 年度對該客戶的銷售比例不正常,並且前任審計師對該筆銷售的真實性做出懷疑,本公司管理層認為該筆人民幣4.31 億元的銷售在2004 年確認收入不適當,所以本公司按追溯調整法進行了處理,此項追溯調整調減了本公司2005 年年初未分配利潤人民幣1.12 億元。

  

    這個解釋表明,科龍電器2004年度確實虛增鉅額的收入和利潤,而實際上,從該解釋我們也可以發現,計入2003年度1.2億元收入確認也是有疑問的,懷疑計入2004年度更恰當;事實上,2003年度確認收入有多少屬於2004年度可能還有進一步核查,這只是一份管理層沒有變動情況下未審計的半年報,相信還有更多的財務舞弊手法還未為人所知。實際上,結合04年報對提取退貨準備的解釋,可以判斷科龍03年度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至少有1.2億元收入懷疑是虛構的或有提前確認之嫌:

  

    此前有網友在新浪留言稱:2002年12月份,科龍針對當月銷售出臺了 一個銷售政策,要點如下:

1,空調淡季當旺季;

2,經銷商12月 份打款享受9月份的貼息政策。

3,經銷商用科龍賬上金額提貨,享 受提貨獎勵和年度獎勵。

4,經銷商可以不把貨提走,科龍的各分公司倉庫調整出部分位置放經銷商的貨。

5,如03年價格調整,享受 補差政策。

6,如經銷商所提之貨,旺季不能銷售,可換貨。

7,1 2月份的客戶發票全部留在科龍各分公司,用於退貨衝賬。

  

    現在分析這段話的真假,筆者認為可信度非常高, 調節經銷商庫存是企業最常用的會計數字遊戲手法之一,填塞渠道極端表現是假銷售及假退貨,科龍03年度退回2億多元也懷疑是使用填塞渠道遊戲的跡象;此外,科龍還懷疑使用了臭名昭著的開票持有方式,這種銷售方式經銷商連貨都沒提,還放在科龍電器的倉庫中(當然這個倉庫也可能是他秘密租賃的),科龍電器兩個經銷商2005年上半年發生4.31億元的銷售退回,懷疑根本就是虛構收入或未轉移貨物所有權的收入確認。

  

中國上市公司粉飾收入的9大方法 值得收藏和學習 一篇就夠了

     

陷阱二:魚目混珠,偽裝收入性質

  

    【案例一】從東方電子在年報中所作的調整來看,近三年其炒股所得被計入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個億。其中2001年為2.51億、2000年5.05億、1999年5.11億,這部分“主營業務收入‘已經被追溯調減,扣除稅收後還剩10.39億元,被作為流動負債處理。”

  

    東方電子上市後,每年初都制定了一個年增長速度在50%以上的發展計劃和利潤目標,而按公司的實際生產情況,是不可能完成的,於是在每年年中和年底,根據實際完成情況與計劃目標的差異,由拋售股票收入來彌補。為此,公司形成了一個在隋元柏指揮下的由證券部、財務部和經營銷售部門分工合作組成的“造假小組”。

  

    證券部負責拋售股票提供資金。高峰當庭供述,公司從1998年開始拋售持有的內部職工股,一直到2001年8月份,每年拋售的時間大約都集中在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披露前,每次拋售的數量由公司業績的需要而定。隋元柏每次告訴高峰需要多少資金,並限定在一定的時間和指定的價位範圍內賣出,高峰再給證券部的兩名工作人員下指令,在證券公司拋售股票,並將所得收入轉入公司在銀行的賬戶。

  

    公司經營銷售部門負責偽造合同與發票。隋元柏指使銷售部門人員採取修改客戶合同、私刻客戶印章,向客戶索要空白合同、粘貼複印偽造合同等四種手段,從1997年開始,先後偽造銷售合同1242份,合同金額17.2968億元,虛開銷售發票2079張,金額17.0823億元。同時為了應付審計,銷售部門還偽造客戶的函證。

  

    公司財務部負責拆分資金和做假賬。為掩蓋資金的真實來源,方躍等通過在煙臺某銀行南大街分理處設立的東方電子戶頭、賬戶,在該行工作人員配合下,中轉、拆分由證券公司所得的收入,並根據偽造的客戶合同、發票,偽造了1509份銀行進賬單,以及相應的對賬單,金額共計17.0475億元。

  

    為了把假象做得更真實,隋元柏還指使銷售部門人員與個別客戶串通,通過向客戶匯款,再由客戶匯回的方式,虛增銷售收入。

   

中國上市公司粉飾收入的9大方法 值得收藏和學習 一篇就夠了

 

陷阱三:張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

  

    【案例一】中國證監會長沙特派辦指出創智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類錯誤。公司將應歸入商業類收入的電器銷售收入歸入科技類收入;創智科技原名五一文,是一家百貨類公司,民企創智集團入主後,立即轉型為IT行業,從其分部行業披露信息看,主要收入來源是科技收入,可事實上所謂的科技收入部分竟然是電器銷售收入

  

   

    天香集團回覆稱: 我司在2003年半年報和年報中,確有貿易業分類。在2003年年報中,因行業分類較為煩雜,為簡潔明瞭,將貿易業和農作物按其商品特性,統一歸至“農作物”項下。其來源是子公司四川中農科技有限公司種子銷售收入2019.35萬元,子公司廈門華商貿易香菇銷售收入4668.52萬元,海南天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55.80萬元,建甌綠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231.83萬元。 反思:今後我司將本著統一充分的原則,爭取對行業分類做到前後連貫一致,在一個會計期間內不作變更,以方便投資者閱讀。


中國上市公司粉飾收入的9大方法 值得收藏和學習 一篇就夠了


陷阱三:張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

  

    【案例一】中國證監會長沙特派辦指出創智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類錯誤。公司將應歸入商業類收入的電器銷售收入歸入科技類收入;創智科技原名五一文,是一家百貨類公司,民企創智集團入主後,立即轉型為IT行業,從其分部行業披露信息看,主要收入來源是科技收入,可事實上所謂的科技收入部分竟然是電器銷售收入

  

    

陷阱四:借雞生蛋,誇大收入規模

  

    【案例】新疆廣廈房地產交易網絡公司是廣匯股份(600256)旗下的一家控股子公司廣廈房網。廣匯房產是廣匯股份第一大股東廣匯實業旗下的一家控股子公司。從2000年9月起,房地產包銷成為廣匯股份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廣廈房網與廣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於2000年8月簽訂、並於2002年2月5日修訂了《商品房包銷合同書》。廣匯房地產開發公司與上市公司系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兩個子公司。合同規定,上市公司以買斷代銷的方式,銷售該房地產公司自行開發的、全部已建成的具備商品房現房銷售條件的,以及尚未建成的已具備預售條件的房屋(含住宅、車庫、鋪面、庫房等),代銷價格經雙方認可的中介機構評估後協商確定。上市公司從該項業務中獲得的收益佔2002年淨利潤的71 95%。從本案看,這個“包銷”合同只是母公司向上市公司輸入利潤和收入的一種方式,廣匯股份並沒有真正履行“包銷義務”,只是房產銷售時象徵性在上市公司走賬一下,上市公司為此確認了商品房銷售額25%的毛利率,根據筆者判斷,這些收入與利潤實際全部為母公司贈與,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利潤都應作為資本公積,還是超過20%的部分作為資本公積?廣匯股份靠這種贈與式的關聯交易塑造出來的績優藍疇形象為何至今未見監管層對其會計處理進行實質性干預?


陷阱五:瞞天過海,虛構經營收入

  

    【案例一】2000年1月、3月、4月桂林集琦的控股子公司----南寧集琦榮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琦榮高”)先後與汕頭金環海經濟發展總公司(以下簡稱“汕頭金環海”)、桂林灕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灕江房地產”)簽署鋪面銷售協議,轉讓該公司1.26萬平方米的建材市場鋪面50年經營權,交易金額10076.91萬元。在轉讓過程中,由桂林集琦作擔保,桂林集琦的母公司桂林集琦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桂林集琦旅行社、桂林集琦航空機票代理公司向銀行貸款10000萬元,並將其中8000萬元借給灕江房地產。灕江房地產將此8000萬元作為貨款支付給集琦榮高。集琦榮高在所有權的主要風險沒有轉移的情況下,確認2000年中期實現轉讓收入10076.91萬元,利潤6776.51萬元,致使桂林集琦2000年中期財務報告中包含虛假利潤。

   這不是北京國軟第一次造假,1997年也曾發生個這樣的事,國嘉實業如此低劣造假手法竟複製多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國嘉實業控股的北京國軟科技有限公司依據其與中國海外貿易總公司於1997年12月5日簽訂的出口協議,將中國國際化工品公司在1997年12月31日支付的9600萬元計入當年收入,並向中國國際化工品公司開具軟件銷售發票,但此時國軟科技所銷售的軟件產品才開始開發。國軟科技在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約定義務、商品所有權沒有轉移的情況下,將在1998年才能確認為收入的9600萬元提前確認為1997年度收入,違反了收入確認原則。同時,國軟科技將兩筆共計3500萬元的費用記入1997年度銷售成本。上述行為使國軟科技1997年度經營利潤虛增6100萬元,導致其母公司國嘉實業1997年度合併報表中利潤虛增,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嘉實業的經營成果。

     

陷阱六:裡應外合,相互抬高收入

  

    【案例】2003年報披露,公司2003年度銷售給報刊媒體及廣告公司的產品使應收帳款增加了2.79億元,該等公司承諾在未來1-3年內以廣告版面償還本公司債務 ,海王產品已經提供給上述單位 。海王生物2003年度實現收入14.56億元,而這14.56億元中,主要是本年度新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藥品收入金額較大,其中山東濰坊海王醫藥有限公司屬藥品批發公司,本年度實現藥品銷售收入 9.98億元,扣除近10億元批發收入,海王生物實際實現收入只有4.58億元,而這裡面至少有2.79億元是賣給報刊媒體的,報刊媒體買回這麼多的藥品、保健品及食品幹什麼了?是用來搞媒體發行促銷的嗎?需要這麼多嗎?而且媒體承諾是以1-3年內以廣告版面償還貨款,不是真正的現金流入,1-3年等於是“分年付款”,可以在03年度全部確認收入?這是一種互換交易,或者稱對敲交易,非常容易虛增金額,反正彼此又不付出真正的現金。2003年海王年報至少留給人們幾點思考:第一,它開創了媒體買海王產品的先例,第二,“虛構”的銷售收入在不具備確認的情況下進行了迫不及待的確認。

陷阱七:六親不認,隱瞞關聯收入

  

    【案例一】銀廣夏(000557)在2002年半年報確認了股權轉讓收益5378萬元,據會計報表附註稱,公司於2002 年6 月3 日與大金投資簽署協議,向其轉讓公司所持超臨萃取62.5%、天津廣夏75%、北京科技80%的股權;公司又於2002 年6 月23 日與大金投資簽署協議,向其轉讓公司所持固原實業90%的股權,此次轉讓資產的總價款7080萬元,資產帳面投資成本合計為1737萬元,該筆交易是否是關聯交易,對銀廣夏當期損益影響重大,決定銀廣夏能否恢復上市,因為如果這是筆關聯交易,非公允的關聯交易收益只能進資本公積,銀廣夏2002年半年報不能扭虧(2002半年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是虧損3421萬元),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已於2002 年7 月8 日出具法律意見書認定大金投資為非關聯方,該律所從五個方面論證了大金公司並非銀廣夏的關聯方:“1、大金公司與銀廣夏之間互不直接或間接持有對方公司,2、股權任何直接或間接持有大金公司股權的公司或個人在銀廣夏均不持有足以控制銀廣夏的股權,3、大金公司與銀廣夏並非同受中聯公司控制的公司,4、大金公司並非銀廣夏的關聯自然人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企業,5、大金公司與銀廣夏不存在其他關聯關係”。

  

中國上市公司粉飾收入的9大方法 值得收藏和學習 一篇就夠了


    

陷阱八:隨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

  

    【案例】筆者2002年初對新宇軟件業績提出強烈質疑,懷疑其虛構收入、虛增貨幣資金、存貨及固定資產,新宇軟件在澄清公告中附加了審計師的證明:關於廈門新宇軟件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度報告有關數據更正及說明: 廈門新宇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編制2001年度報告時,由於工作疏忽,將公司部分隨同計算機硬件設備銷售所提供的軟件及技術支持服務收入列入網絡設備類收入反映,致使公司2001年報主營業務分類收入成本數字與2001中報數字比較異常。現經我所審核,將公司2001年報上述相關數據更正如下:


陷阱九:以豐補歉,儲備當期收入

  

    【案例一】寶鋼股份第二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從2003年1月1日起,對運輸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折舊率進行調整。變更前折舊年限為6~10年,年折舊率為9.6%~16%,全年折舊費用4.87億元;變更後年折舊率為9.6%~19.2%,全年折舊費用23.94億元;其結果是變更後比變更前多計提折舊19.06億元(2003年淨利70億元)。2003年運輸類固定資產平均佔用額94.43億元,與4.87億元對應的年折舊率是5.16%,與23.94億元折舊費用相對應的年折舊率應當是25.35% 。寶鋼股份這一會計估計變更引起業界的強烈質疑,寶鋼聲明稱:根據折舊額除以固定資產原值來測算折舊率的方法可適用於投產年限短、設備全新的企業;用同樣方法來簡單推導本公司的折舊率依據不足,因而結論是錯誤的。但筆者懷疑寶鋼在對該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時是計算了累積影響數並直接調整報告期損益才會導致如此荒唐結果。實際上,“以豐補歉,儲備當期收入”近年在一些行業頗為流行,如2003年報的五朵金花鋼鐵、汽車、石化、能源電力及金融行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