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紀錄的79歲諾獎獲得者身上,看急於求成的中國家長和中國教育

John Goodenough,在97歲這年拿下了2019諾貝爾獎化學獎,成為有史以來年齡最大的諾獎得主,同時他也被人稱為“業界傳奇”——

Goodenough從小患有閱讀障礙,上學時也因此選擇讀數學(要讀太多東西的都排除了)。到了30歲才入行開始讀物理博士。54歲才開始研究電池。90歲開始研究全固態電池。

從破紀錄的79歲諾獎獲得者身上,看急於求成的中國家長和中國教育

Goodenough的履歷發人深省:為什麼美國教育可以培養出大器晚成的傳奇人才?


學多悟少 VS 學少悟多

中美教育的差異有很多,其中之一:

中國的教育特點是學多悟少,一節課下來學生可以記很多,但那些基本上不是學生自己的東西,都是老師的東西。

美國的教育特點是學少悟多,有很多東西都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美國學生學會了思考,在認知能力上不斷進步,這種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最終演化為自身獨立的一套認知系統。

從破紀錄的79歲諾獎獲得者身上,看急於求成的中國家長和中國教育

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

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設計是有問題的。

我們注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意識到應該先培養孩子發現問題的能力。

沒有問題怎麼解決問題呢?首先要培養孩子發現問題的能力,應試教育是把糊塗的學生講明白了,而創新教育則是把明白的學生問糊塗了,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沒有以產生問題為目的的階段,就沒有真正意義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有“小聰明”的孩子會想老師在想什麼,尋找現成問題的答案;有“大智慧”的學生是探索發現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

一味地解決問題,在認知上難以實現質的飛躍,只會在解決問題這一個維度上精進。

從破紀錄的79歲諾獎獲得者身上,看急於求成的中國家長和中國教育


最後,在培養認知的同時,還有8條培養心得分享給你

培養孩子的這8個特點,即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長大也能成才;反之,即便是學霸,也不會有出息。

這8條分別是:

1、有好奇心,愛問問題。

2、會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

3、有批判性思維。

4、條條大路通羅馬——方式的多樣性。

5、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不是隻允許一個答案,有可能會有很多答案。

6、有在失敗中總結和學習的智慧。

7、有同情心和正義感。

8、善於與他人溝通,願意與父母交流。

掌握了以上八條,再訓練孩子的認知力,中國的諾獎獲得者會越來越多。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執行功能—讓大腦發揮超級學習能力的秘密》

智慧奇思重磅打造課程正式上線騰訊課堂

從破紀錄的79歲諾獎獲得者身上,看急於求成的中國家長和中國教育

解鎖你的超級學習能力

課程限時特惠僅需1元

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立即識別二維碼領取吧

從破紀錄的79歲諾獎獲得者身上,看急於求成的中國家長和中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