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骨科丨“託老所”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國崇尚“大同“社會。

《禮記》有云:“老有所養,幼有所依....是謂大同"。

對於孩子的養育,我們知道有“託兒所”;而對於父母的養老,我們大多數人卻並不知道“託老所”是怎麼一回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託老所”也逐漸成為分擔家庭重任的一種渠道。

#人口老齡化#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的標準。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人口數據: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最新的老年人口數據為: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

中國已步入老齡化時代,如何讓老有所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白天吃飯娛樂,晚上回歸家庭溫暖】

與中國擁有相同情況的日本,在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時,由於七成老人選擇居家養老,但來自家庭成員的照顧十分有限,因而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託老所”應運而生;

白天在託老所接受照顧,晚上回歸家庭感受家人陪伴的溫暖,是這種養老方式的主要運營模式。

但這並不是老齡化相對嚴重的日本的首創和專屬。我國早幾年就興起了類似的活動場所。

與敬老院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託老所”並不是封閉式的。打開門窗的同時,也敞開了老人們孤獨和落寞的心房。

這樣一家“託老所”將一群有著相同家庭情況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更有利於老年人的社交:

志趣相投的老人們三五成群,搓會兒麻將、喝杯茶,合唱幾首小曲或者練練書法。

白天在照料中心歡聲笑語,晚上回歸家庭一家人其樂融融,老年生活豈不美哉。

董家骨科丨“託老所”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上個世紀末,我們國家還比較流行敬老院,不論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還是兒女忙於生計無法顧及父母的日常起居,敬老院成為絕大多數老人不得已的選擇和歸宿。

可雖說老人們的衣食住行被照料得無微不至,但那一堵矮小的牆也將老人們和外界隔絕開來。除非子女探望,否則真的很難看到老人們露出會心的微笑。

畢竟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才是老年生活的快樂所在。

董家骨科丨“託老所”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尤其是在大城市,有太多的獨生子女家庭,在子女們成年之後,夫妻雙方將有四位老人同時需要贍養,要將四位老人照顧得宜,卻又實在分身乏術,這種壓力將是很大的;

而“託老所”這種模式:

1、既貫徹了敬老的傳統理念,保障了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的履行;

2、又賦予了成年兒女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事業當中;

3、也不耽誤老人家享受天倫之樂。

非常適合老人養老。

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不侷限於物質方面,精神方面的富足對於我國目前來說愈發的重要。

因而這種養老模式值得肯定,也值得在全國推廣。

董家骨科丨“託老所”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關於“託老所”這種養老模式,您怎麼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其實關於養老問題,重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保持身體健康,才是王道!

對於降低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各類骨病,如:風溼骨病、關節炎、頸椎病等,是影降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原因,解決了這些骨關節疾病,才能從源頭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高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我是董家骨科小董,您健康的守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