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你好

这一篇写在一年多前的游记,但却值得被分享——

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16级历史系全体学生在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赵飞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来到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进入丹霞山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就在这短短的两日时光中,一幅秀美壮丽的丹霞图景俨然在我心中构建,给我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样的,这极富历史气息和风土民情的红砂岩群更加令人叹服和向往。因此,我不得不感叹一声“丹霞山,你好!”。

11月18日早七点,我们从学校坐车出发,花了近5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丹霞山。在到达景区门口时我们得到了陪伴我们本次旅程的导游姐姐的亲切问候,接着在正式开始丹霞山考察前,我们在山下匆匆吃了一顿午餐,也算是对我们舟车劳顿后的一次慰藉吧。由于行程安排的很满,我们吃好饭后就步行来到了考察的第一站——丹霞山地质博物馆,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博物馆大门滚动屏上“热烈欢迎华南农业大学师生到丹霞山考察交流”的一行醒目的红字,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受宠若惊的,所以对即将开始的考察工作更是充满期待。我们站在门口阶梯上,面对丹霞群山,从导游小马姐姐的口中,我们得知正面对着我们的山峦有“睡美人”的美誉。的确,看着它的形态,像极了一个静谧的熟睡的美人。接着,我们跟随着小马姐姐来到博物馆里的丹霞山地形地貌的沙盘模型前参观,她跟我们介绍到:“丹霞山,因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得名,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沙砾岩石构成······”随着她手中的激光笔,从整体到部分,从平面到立体,我们对丹霞山建立了初步的了解。从历史中走来的丹霞山流传着舜帝南巡奏韶乐、命韶石以及女娲补天造人的美丽故事,到隋朝开皇九年取州北韶石名“韶州”,再到魏晋时期成为了岭南胜地,宋朝时更是开辟了宗教活动,山上佛、道共存。阳元山、长老峰、巴寨、细美寨等等一系列的景区景点,都令人心驰神往。听完导游姐姐的介绍后,我们进入观影厅看了一部丹霞山的宣传片,360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丹霞山的人文地理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享受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紧接着,我们又进入文化展厅,参观了馆里收藏的众多植物、动物标本并对丹霞地貌也有了初步了解。丹霞地貌的地貌形态是“顶平、身陡、麓缓”,由内力(地壳运动)、外力(流水、风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其中包括石峰、石柱、石堡、石脊、峡谷、洞穴等众多地貌类型。

在我们对丹霞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印象后,小马姐姐和赵老师便带着我们离开博物馆,来到阳元山景区。小马姐姐告诉我们,下午的行程安排便是爬上阳元山。阳元山景区因有天下奇石阳元石(高28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可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为阳元石,嘉遁亭,细美寨以及九九天梯。根据导游姐姐的描述,阳元山海拔不到300米,但爬上去要费些时间。我们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谈笑着一边爬山,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路上,我看见许多的游客,或三两结伴而行,或跟着旅游团浩浩荡荡,总之,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次热闹而有趣的旅程。起初,我们还可以3,4人一起并行爬山,慢慢地,等我们经过阳元石后,等待着我们的是一段长长的陡峭的山路。一级级的阶梯是人工开凿出来的,从起初的5,60度倾斜到后来的将近90度垂直,我们的情绪也是随着爬山的艰难程度慢慢高涨。爬上去的人呼喊着还在阶梯下的人,而下面的人望着陡峭的山壁不禁唏嘘,但还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我不得不说,登山路上很刺激,很享受。一段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走完,怀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言,当你站在高处,向远看,是一片山环水绕的人间仙境,向后看,是一条陡峭狭长的通天长廊,我们该是有多么兴奋而骄傲!也就是这样,当我们爬上山顶,到达嘉遁亭时,才会不自觉地赞美这幅水墨画并且拍照留念。我们在山顶停留了大概20分钟,之后就从另外一条路下山。下山途中,我们到达细美寨——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由当地乡绅吴德彪一族修建。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当地百姓的避难所。细美寨,扼关口而建,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前有云崖栈道,后有九九天梯。此时此刻,虽然留下的是断壁残垣,但身处其中,你仍然能够感受这里蕴含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接下来是九九天梯,天梯两边有锁链拦住,走下去的时候拉住锁链使人减少了几分恐惧感。就这样,我们走下了天梯,如释重负般在距离天梯不远的山坡小摊上,买了一碗豆腐花,味道还挺不错的。是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路每一个节点上我们都能看到像这样卖着烤肠、烧烤、豆腐花之类的小商贩,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只是很简单的一张板凳,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好像是做好准备随时可以“逃走”似的。后来,小马姐姐跟我们说,这些都是山下乡里的村民为谋生把东西挑上山来卖的,是不符合规定的。一般正常来说,若是在景区里租一个商摊,租金高昂,他们根本承担不起。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丹霞山下的村民靠山谋生并无不可,但有些时候因为景区管理的规范性,有些时候也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了些。所以,在景区开发的时候是否可以为他们这一群特殊的人多想想呢?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拙见了。总之,第一天的考察在参观和攀爬中悄然落幕。每个人似乎都是一身的疲惫,我们在旅社里休息调整,等待迎接明日的考验。

11月19日清晨,阴雨绵绵。雨已经下了一夜,湿润的空气随着风拍打在脸庞上,着实有些凉意。我心里暗暗地想着,今天若是还要爬山的话,怕是比昨天还要艰难得多。出了旅社,我们在附近菜市场买好早餐,坐车前往博物馆。而今天的“睡美人”有些不一样,身体周围白云缭绕,若隐若现的。赵飞老师说,今天早上要进行“我院与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剪彩仪式,我们都是这一个历史时刻的见证人。看着博物馆门前挂上“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牌子,我觉得不虚此行。接着,我们与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的陈昉副主任合影留念。

仪式结束后,我们便匆匆开始了今日的考察——长老峰。长老峰景区最高处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至于这一险、二奇、三美,在我看来,险在丹梯铁索,面壁而上,奇于长天一线百丈峡,美在碧海云天观日亭。身处之中,我一会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会又感慨人类无限的能动力和创造力,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才能给予今天的我们这么多物质和文化瑰宝。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打着伞爬山,这无疑是增加了爬山的难度,我们只能愈发小心谨慎。这一天中,我们到达锦石岩寺——“翠竹森森峰回路转疑无路,丹崖隐隐柳暗花明别有天”,诗中完美诠释了我们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引起强烈的共鸣。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僧人法云云游至此,见这一带风光秀丽,不禁感叹“半生都在梦里过,今日始觉得清虚”,梦觉关便得名于此。这一路上,小马姐姐都在不停地为我们讲解所到之处的地质、人文以及生态特色,从岩石的构造到生物的多样性再到背后的历史渊源。她的娓娓道来使人觉得亲切而充满说服力,并且她对丹霞山的了解程度也是令人钦佩的。接着,我们观赏了丹霞山的摩崖石刻群,到了别传禅寺。别传禅寺是清朝康熙年间,由清代高僧澹归和尚创建、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命名为别传禅寺。清朝时期的别传禅寺香火鼎盛,与南华寺、云门寺等粤北名寺鼎足而立,成为粤北三大丛林。跟着小马姐姐,我们一部分人还去了澹归墓。澹归墓在明末清初时被捣毁,破四旧的时候再一次被损坏,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早已不是原来的澹归墓,修葺过的澹归墓感觉少了一些清气和灵气。我们几个人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和大家汇合之后便一起去往峰顶观日亭。这一段路便是这次爬山的重头戏,阶梯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几近垂直的崖壁,分左右两边通道,左下右上。上云梯之前,我便听见许多同学的感慨,我们表现出比昨日更加多的胆怯和害怕。尽管大家或多或少有些恐惧,但我们大家一直相互鼓励和照看着,终于还是爬上了云梯登上了观日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登上观日亭,我也有类似的感觉,虽说天有些阴翳,但俯瞰群山,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坐看风起云涌,云卷云舒”。丹霞之美,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画,云与雾与山与水共同构建一幅美丽的中国画,令人流连忘返。最后,我们途经双喜台下山,结束了这一次考察。

总之,这一次的丹霞山实地考察,虽说一直都在不停地参观、爬山中渡过,但我仍旧觉得收获了不少。工作治学的态度,永无止境的追求,学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交流,更是与生活和大自然的交流。小马姐姐说:“别看我现在工作了,我还在不停地看书学习,丹霞山真的有太多值得我去研究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也观察到,她会在爬山过程中随时拍下一些她没有见过的植物,她总是说着“我想知道这个是什么”。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又何尝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些时候,就应该放下书本,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书本给不了我们的,大自然可以。所以,我很感谢也很难忘这一次全系的外出考察,感谢老师的努力和付出,感谢遇见的人和事。

雾锁层林烟笼山,锦江碧水绕其间。群峰百态争斗艳,无愧万古冠岭南。丹霞,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