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告诉你一个真实而又惨烈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抗战八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震惊世界。

“一寸山河一寸血”:告诉你一个真实而又惨烈的淞沪会战!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

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沪战场,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队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就这样常常整连整营战死,而后继部队的士气却从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无前。

“一寸山河一寸血”:告诉你一个真实而又惨烈的淞沪会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曾率军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国民革命军67师师长黄维的感叹。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98师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其中仅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就达约200人。陶峙岳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为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沪战场,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队,全无派系争斗中的推诿,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在战争最为激烈的蕴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

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3。"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 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一寸山河一寸血”:告诉你一个真实而又惨烈的淞沪会战!

战争中先后有数十位少将甚至中将阵亡,甚至有中国高级将领因为失去阵地而毅然自杀成仁。战后何应钦在回忆中记载,淞沪会战中,"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淞沪会战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之魂!它吹响了华夏子孙全民抗战的嘹亮号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