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犹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简爱》豆瓣评分7.5.是一部经典的外国文学巨著,也是我最早开始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

这部书具有很强的自传色彩,完成于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它讲述了简爱从小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经历了千辛万苦,种种磨难,不断地追求自我与尊严,坚持自我,在不完美中实现自我救赎,最终收获幸福的故事。

每每拿起这本书,都仿佛看到那个和命运抗争不息的简爱,在接踵而至的痛苦中极力改变实现自我救赎。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吸引我多年后重读这部经典作品仍被感动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遭遇挫折或不完美状况后,就开始抱怨人生不公,颓丧地面对失败。为什么不能像简爱一样勇敢战胜命运呢?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面对挫折打击时的行动。


《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因此,本文就从简爱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童年生活和婚姻三方面,深度解读她是如何战胜命运实现自我救赎的。

当年读的时候,没有思考更多,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一遍,多年以后,重温这部经典,仿佛我又回到了青春时代,读出了不一样的体会。

接下来,我将从原生家庭的不完美,童年生活的不完美,爱情婚姻的不完美,三个方面浅析简爱是如何实现自我救赎的。

01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沉沦与涅槃之间,坚强生活下去

你只有一次次坚持,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依然坚持,这样才有用,也许再坚持一点点,就可以拿到胜利的钻石,但多数人在差一点的时候放弃了自己。

——俞敏洪《要学会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人说,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是我们不能够选择自己的出身,更 不能抱怨我们的父母。

简爱一出生就注定是个悲剧,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生活里只有冷漠,排斥,欺负,打压。

然而,面对自己的不幸,简爱并没有就此沉沦,自甘堕落。从出生就有的不幸,慢慢磨炼了简爱的心灵,让他的心灵变得冰冷,坚固。让幼年的简爱在本不该成熟的年纪里,过早地懂得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道理。当不幸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面对这样的不完美,我们不能放弃,坚强生活下去,挺过去,总会有阳光灿烂般的美好在等待你。

《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国际歌》里写到,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能充当救世主的只有自己。或许,只有经历磨难以后,小小的心灵才会体会到。

此时的简爱就像凤凰,一出生就投入火中,千锤百炼,能否浴火重生,全凭他的意志和领悟。

其实,类似简爱这样不幸家庭的例子,并不鲜见。元朝末年的朱元璋,在元朝残酷腐败的统治下,幼小时就失去了父母。失去父母的朱元璋为了不被饿死,只能去讨饭。

然而原生家庭的不幸,不但没有打击朱元璋,反而更加反而更淬炼了他的意志,成为他走向人生巅峰的助力。

面对不完美的家庭,朱元璋没有就此放弃生存,而是忍受着疼痛,坚持走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正所谓:最穷无非讨饭,活着终会出头。不完美,残缺,坚持下去,你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在沉沦于涅槃之间,坚持下去,终会涅槃,终会烈火重生。

在残缺中坚守,在痛苦中涅槃,方能实现华丽蜕变,迎接美好的人生。


02 不完美的童年生活:宽恕与仇恨的选择,在痛苦中走向救赎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最快乐的时光,幸福的人,用童年幸福的时光治愈成年之后的痛苦,而不幸的人,在成年之后的痛苦中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

自幼失去父母的简爱,开始了她的童年生活之旅。没有了父母的参与,她就像在大雨中奔跑却没有伞的孩子,少不了风吹雨打,风吹日晒。

失去了父母,还要失去舅舅,天底下至亲的人只剩下舅妈了,舅妈并没有按照舅舅的遗嘱,照顾好简爱。自从舅舅去世后,简爱便陷入了长久的欺压,欺凌之中,承受着舅妈们的冷落排挤,甚至拳打脚踢。

《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老天爷让幼小的简爱过早的承受了不属于他这个年龄该承受的苦难,或许,老天爷太残忍了。

当简爱即将结束这段痛不欲生的生活,憧憬着美好的美好蓝图时,对送别的舅妈说出了积压在内心很久的话,

我很高兴你不是我亲人。我这辈子不会再喊你一声舅妈。我长大以后永远不会来看你。如果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你对我怎么样,我要说,我一想起你就恶心的不行,你对我残忍得不行。

痛快淋漓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感情,简爱感觉单前所未有的愉快。痛恨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痛恨中迷失了自己。

简爱在宽容与仇恨之间,通过宽容救赎了自己,这是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好的声音,它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自幼失去母亲。失去母爱的萧红,与父亲相依为命,然而她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给予萧红温暖的爱,萧红在冰冷中变得自私、冷漠。萧红虽然头顶才女的光环,然而并没有真正走出不幸的童年,经历了爱情的波折,最终在医院惨死。

《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童年在没有爱的荒漠里,没有父爱,没有温情,她写了《呼兰河传》治愈不幸的童年。然而终究没能走出童年的阴影。面对不幸,萧红本应该选择容忍,面对父亲,本可以选择宽恕。然而萧红并没有这样做,她往后余生都没有容忍与宽恕。在痛苦中度过了自己一生。

和萧红同样不幸的简爱,同样的不幸童年,在舅妈家里遭遇不公平的待遇,被舅妈一家人看不起,欺凌,歧视,嘲笑。寄人篱下的简爱并没有沉沦,简爱在不幸中坚持着自我救赎,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骨子里的那种拼劲从没来没有消失过。

如果一件事情还没有到最好,一定是还没有最后。

病危中的舅妈,简爱并没有因为之前受过欺压,而放弃舅妈,而是竭尽自己所能,照顾舅妈。由此可见,仇恨的火焰并没有一直燃烧。与过去握手,与舅妈和解,在自己不幸的童年里执着着自己的救赎之路。简爱对不幸的童年没有怨恨,对冷酷的舅妈选择宽恕。简爱是幸运的,她在不完美的童年中救赎了自己。

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仇恨并没有遮住简爱的眼睛,简爱选择了一条治愈之路,一条救赎之路。

我觉得人生苦短,时间用于滋养自己的仇恨,记住别人的过错,实在是太浪费了。”

“海伦就像一盏崇高的圣灯,一步步引导着她走出异教精神的迷津,指引她走向人类光明圣洁的精神家园”。

卡耐基曾经说过,仇恨别人并不能够伤害对方一根汗毛,却把自己弄成了地狱。在不幸的童年里,那个给自己带来伤痛的舅妈,简爱并没有痛恨她,简爱在不幸中学会了幸福,在不幸中学会了救赎,在不幸中追求爱和救赎。这也是简爱不同于萧红的地方。

面对不幸的童年,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像萧红一样,用自己的一生治愈童年,用自己的一生回忆童年,在爱情中走不出童年。在医院中悲惨地死去。萧红究其一生,都没能过救赎自己,治愈童年的不幸,

第二种就是简爱,童年的生活各种不完美,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被看不起,受欺压

,然而倔强的简爱能够在不完美的童年里找到一丝救赎自己的阳光,放下痛恨,选择宽恕。在不幸中得到幸福,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实现自我救赎,走向幸福。

03 不完美的婚姻:放弃与追求之间,是自我救赎的勇气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说,不完美,才是完美的人生。 简爱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有着与她年纪不相配的独立思考力。

简爱出身卑微,个子矮小,相貌普通,然而在与罗彻斯特的爱情里,简爱并没有看低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在与罗彻斯特同等的位置上。此时的罗彻斯特拥有巨大的财富,而简爱只是一个家庭教师。

深爱着对方的简爱,就当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打破了他们之间爱情平静的湖面。罗彻斯特有妻子,是一个被关起来发疯的女子。

即将到来的幸福,就这样意外被打破。简爱的自尊使得她不能够接受这样的爱情,她只能默默选择了离开。再次踏上了漂泊无依,颠沛流离的生活。

《简爱》:纵使人生多“不完美”,也要“自我救赎”实现涅槃


最后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罗彻斯特先生为了拯救陷于火海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身体被烧伤,丧失了生活的能力。简爱得知以后,并没有忘记那段藏在心底的爱情,那样深沉,难以忘怀。简爱选择全身心再次投入他的怀抱,与他生死与共。

此时的罗彻斯特身体残疾,然而简爱并没有嫌弃他,也没有放弃他。而是重新拾起那段感情。

面对这样不完美的爱情,简爱仍然执着追求,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实现了对爱情的救赎

加缪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简爱在这段爱情中找到了心的安宁,她和罗彻斯特之间的爱情也是苦难中的简爱坚强生活下去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与田润叶本来完美的爱情,双方深爱着对方,最终却收于不完美。双方爱情拆散,彼此各自寻找自己的幸福,孙少安找了贺秀莲。他们之间的爱情就是孙少安缺乏追求的勇气,完美的爱情并不完美。

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没有勇气对哥哥表达自己的心声,哥哥误会翠翠,以为翠翠不爱自己,最终离开这里,导致了爱情的悲剧。如果翠翠能够勇敢一点,本来完美的爱情也会归于完美。

04 面对现实的不完美,我们究竟要怎样实现自我救赎?

接下来,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面对,才是放下伤痛的唯一方式。哈佛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博士在《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中,写到,“人生中大多数痛苦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人的同情会让你显得弱小,自我关怀让我们变得强大”。

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痛苦,我们去面对,才会化解痛苦,在不完美中体会幸福。伤痛,不是逃避,而是需要面对:痛苦,躲开就会持续,面对就会化解。我们学会面对不完美以后,内心就会有足够的力量穿越黑暗。

第二,学会帮助他人

真正的幸福一定有让他人快乐的成分——印度谚语

塞利格曼教授把帮助他人称作生命的意义。美国幸福学研究专家桑雅在《幸福有方法》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助人能够明显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我们也会感受到幸福,实现自我救赎。简爱照顾病危中的舅妈,不计前嫌,给舅妈带去自己的关怀。残疾的罗彻斯特,简爱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在他最需的时候,回到他身边。这都会实现自我救赎。

第三,有心气,充满希望

充满希望也许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情。——《肖申克的救赎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人生就是在不完美中追寻完美,虽然人生不能够尽如人意,但是我们要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在监狱汇中面对暗无天日的生活,都不忘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幸福来敲门》克里斯即使自己身处社会底层,仍然仰望星空,带着儿子追求美好生活,最终成为百万富翁。

结语:每个人都生而不完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简爱,不卑不亢,追求独立,平等自由。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尽管自己有着残缺的原生家庭,不幸的童年生活,坎坷的爱情之路。但这些都不能阻挡简爱实现自己我救赎的步伐,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不幸中追寻幸福,在痛苦中实现救赎,这就是简爱。

喜欢关注@非鱼之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