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敗走重慶:這家最有Level的書店,全國只剩3家了

4月2日,方所文化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上宣佈,方所重慶店即將關閉。

其在一篇告示文章中表示,“4月1日至6月25日,方所重慶店全場圖書7折,優質樣書、雜誌低至3折起。”

而6月25日租約到期後,被評為重慶第一屆最美書店的方所將終止營業。

2015年進入重慶市場,5年時間就慘淡收場,這個曾是文藝青年打卡聖地的書店,為什麼連七年之癢都沒能撐到?

《界面時尚》曾在尋找原因時,採訪到了幾位重慶文化圈人,他們的統一口徑是:“重慶是個文化沙漠。”

這並非問題的全部。畢竟,和方所一同進入重慶市場的,還有南之山書店、言幾又、新山書屋、鍾書閣等新興“網紅”書店。

敗走重慶,方所不能怪山城袍哥。

方所敗走重慶:這家最有Level的書店,全國只剩3家了

01.不賣咖啡的服裝店,不是好書店

2015年5月15日,老黃曆上寫道宜開市、置產。

2個月的試運行後,方所全國第三家重慶店,在這天正式運行了。

據瞭解,當時方所重慶店有14萬冊圖書,品種達4萬餘種,主要有人文社科、藝術、綜合三大區域。港臺和國外圖書也是其特色,佔比達到了40%。可是,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在當天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方所不是一個書店

方所敗走重慶:這家最有Level的書店,全國只剩3家了

△方所創始人毛繼鴻

這個佔地面積約2400平米的書店,圖書區域面積只有1500平米。其餘地方是咖啡區、植物區、文化產品區,甚至服飾區域。

方所重慶店嘗試了新的模式,書店裡引進諸多設計師服裝品牌。當時,極具東方美學與原創精神的“多少”、“Bayankala”、“RE”等品牌都曾入駐方所重慶店。

當然,毛繼鴻自己的服裝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一直是這家書店的主角。

定義方所,本質是一家服裝店。

在方所初創的2011年,業界對於毛繼鴻的這個佈局,就曾解讀為服裝品牌的消費場景擴展。

當時,《職業經理人週刊》曾採訪深圳女裝企業粉藍衣櫥時尚集團董事長李飛躍。後者表示,“如果消費者的訴求僅僅只是為了購買服裝,那他完全可以選擇在線上完成購買,對於實體渠道來講,其需要更深層次的東西來吸引消費者。”

同年,粉藍衣櫥也曾推出與方所類似的藝術空間Lifisee。這個空間裡,除了有服裝展示,還有藝術展覽、音樂教學、咖啡館等多樣化的經營業態。他們都是法國品牌Agnes.b的中國學徒。

這個專注於傳達法式小資生活方式的服飾品牌,更像是一個生活館。其店鋪更像是花店、咖啡館,甚至還定期舉辦藝術展,衣服不過是其中一個部分。只是,要將服裝生意發展成一個綜合生意,門檻不低

方所開業3個月時,毛繼鴻表示開業前兩天的營業額即突破30萬元,預計不到3年便可實現贏利。但事情顯然沒有按照毛繼鴻的預期發展。

《職業經理人週刊》報道,直到3年後成都、重慶等門店開業,方所真實的贏利情況外界很難知曉。

按毛繼鴻對外的說法是,運營方所確實是一件砸錢的事情。方所總顧問也曾在2015年3月透露,在方所所有的銷售中,廣州方所圖書營業額佔比35%。

此後,一份已找不到出處的數據開始流傳,其介紹了廣州方所點的銷售格局佔比。數據顯示,其門店營收的40%來自服飾、35%來自圖書、15%來自咖啡。其餘10%的銷售,來自於一些植物和美學生活產品。

02.綜合體難逃疫情的陣痛

雖然是一家服裝、咖啡、書店的綜合體,但這3個行業都沒有逃過2020年疫情的打擊。

服裝行業:東吳研究院統計,1-2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社零下滑30.9%;整個Q1,品牌服裝企業打折促銷之下,流水依舊下滑30%-40%。

多家紡織工廠表示,2-3月對紡織服裝行業影響最為嚴重,預計將在6月後逐漸恢復正常。

餐飲行業:2月12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今年春節假期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93%的餐飲企業都選擇了關閉門店。

書店行業:中國實體書店聯盟對全國1021家獨立書店的調查顯示,截至2月5日:90.7%的獨立書店停業;超過90%的獨立書店沒有正常收入;37.02%的書店的資金儲備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42.02%的書店撐不到三個月。

作為綜合體的方所,可謂被疫情關著門虐。以方所重慶店為例,其春節後是3月8日才恢復營業。

面對疫情對於服裝的影響,毛繼鴻開始與廣藥合作,打算中醫藥研發用於清潔與防護的材料,應用到功能性服飾產品、家居產品、運動健康產品方面。但面對疫情對於書店的影響,毛繼鴻只是回應道“步履艱難”。

他說,停業期間,許多中小型書店需要承擔高額的店面租金、物業費用和員工薪酬以及圖書庫存與貨款到期等一系列問題。

從短期來看,實體書店遭遇的是進店客流急劇銳減與現金流的問題。而長期影響卻是這次疫情正好發生在經濟發展較慢的一個特殊時期,這次疫情讓消費行為、需求發生新變化,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經濟邁向一個新臺階。

餐飲、旅遊行業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較大沖擊,但是與這些行業相比,書店行業不是剛需,加上網上書店低價競爭。

根據實體書店大數據檢測機構中金易雲數據顯示,網絡書店比實體書店銷售折扣平均低27.6%,實體書店的恢復期遠比其他行業漫長。

疫情期間,方所也融合線上線下,開通網上商城、推出特價秒殺、上線禮品卡等。但毛繼鴻始終認為,書店的線上線下是偽命題。

他表示,所謂的線上線下是對不同的年齡者的渠道上的選擇,可能對於85前的人,線下是主體,那麼線上是一種附加的便捷渠道;而85、90、00後出生在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是他們的表達習慣。

線上、線下融合只是技術上的融合,無法解決最核心的問題。

03.方所重慶,早在疫情前就敗下陣來

儘管疫情帶來的影響尤為嚴重,但方所重慶的終止營業,似乎與疫情無關。早在1月9日,方所重慶店的門口掛出了關門公告,關店時間定為2020年6月25日。

其實,重慶市場一直是新興“網紅”書店的必爭之地。南之山書店、言幾又、新山書屋、鍾書閣等,都在近幾年扎堆山城。

數量的增多,業態更為多元,也表示行業競爭將進入新的階段,或許會更加激烈。這個過程中,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莫過於西西弗書店。

截止2019年5月,西西弗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210多家實體連鎖書店、210多家意式咖啡館、超過400萬活躍會員。

而2019年前10個月,西西弗更是營收12億元,圖書銷售額9.5億元,咖啡等餐飲收入1.8億元。這個數據,在60家品牌書店中位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0年,西西弗書店就將大本營從貴州搬到了重慶,目前在重慶有18家門店。

重慶西西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婭於2015年表示,西西弗書店雖然不斷擴張卻也保持了收支平衡。

2019年初,上海網紅書店鍾書閣更是入駐重慶。數據顯示,開業半月,鍾書閣接待20餘萬人次,在鍾書閣全國18家書店中排名第一。

但《上游新聞》報道,去年9月份,該書店客流量已有所下降,節假日期間圖書銷售為1000冊左右。

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民營實體書店盈利艱難。鍾書閣重慶店前期投入較大,目前尚未收回成本;南之山書店的三家店中,有一家未實現盈利;當地文化地標“精典書店”,早於2016年因租金高昂不得不搬離解放碑,後入駐南濱路。

激烈的市場競爭外,方所重慶店的關門還可能是門店選址的問題。

方所重慶店所在地本來是購物中心為陽光世紀,與觀音跳步行街、龍湖北城天街形成三角形。

但此處也是3個地方人流最少的地方,開業不到2年,這個購物中心就轉型為了新世紀奧特萊斯,主要銷售折扣商品。

方所門店處於購物中心深處,途中是各種折扣店、奶茶小吃店,這種市井氣息顯然與方所的Level不太符合。

更何況,方所重慶店內部分產品價位高達數千元,咖啡消費均價都在50元左右。這樣的定價,在Outlets業態下似乎難以找到精準流量。

大部分時候,人們看到方所重慶店的階梯上坐滿的看書的人。但他們可能就是真的只是蹭空調看書,真正的消費無人能知。

有業內人士表示,方所重慶店的業績在全國四家店中表現較差,對品牌增益較小。商場選址不夠好,很難帶來自然人流,被視為導致該窘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關店公告中,方所提到,關門時租約到期,但又表示“短暫的別離並非結束,未來仍然可期。”方所重慶店店員也曾向媒體表示,“暫時還沒找到新的合適的店鋪。”

種種跡象表明,此次並非訣別,方所與山城或許後會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