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村居》如何挖掘事物的不同用途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唐詩宋詞】《村居》如何挖掘事物的不同用途

譯文

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

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關鍵詞】

1. 發揮想象力

2. 從變化的角度看問題

3. 瞭解風箏的起源,發明的過程,發現每個事物的多種用途

【深度解析】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古詩呢?

詩歌用簡單的幾句話就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通通描繪出來,讀起來很美妙,朗朗上口,充滿意境。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觀察力,讓孩子們的語言學習越來越好,也讓大家更加聰明,更會表達思想哦。

說到古詩,大家都會想到唐詩三百首,其實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都有都有好的詩歌流傳至今。《村居》就是清朝詩人高鼎描寫他在村莊裡生活的場景。

草長鶯飛二月天”,春天來了,小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鳥飛來飛去。這裡的二月是農曆二月。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以農曆來計的,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詩裡的二月天是指春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堤,就是河堤,用來阻擋洪水漫出來的河兩邊的高牆。“醉春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楊柳被春風吹過的狀態和一個人喝醉的狀態聯繫起,把楊柳比喻成人。楊柳長長的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堤岸,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東倒西歪的,這就是“醉”的妙處。

兒童散學歸來早”,是說小朋友們放學之後,早早的趕回家。

忙趁東風放紙鳶”,原來他們趕著回家趁東風吹的時候,去放紙鳶。紙鳶就是風箏。過去人們做風箏是照著鷹的樣子做的,鳶是老鷹。

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今天我們放風箏是娛樂活動,但春秋戰國時,風箏是在戰爭中用來測量距離和傳遞信號的。直到宋代,人們才把放風箏做為一項運動,鍛練身體。清明節時,老百姓還會將風箏放的又高又遠,再線弄斷,讓風箏帶走壞運氣和不開心的事情。所以,同一樣東西從古至今,時代的不同,它的作用也可能發生很大的改變。

很多事物隨著時間,隨著環境都可能發生變化,孩子們可以發揮想象力,好好的運用它們,比如說喝水的紙杯,可以用來喝水,可以用來裝東西,還可以當做花瓶……

【探索】

1. 陪孩子製作風箏,在風箏上畫上畫,一起放風箏;

2. 和孩子們討論下為什麼風箏可以飛起來,氫氣球可以飛起來?啟發孩子思考;

3. 通過體會《村居》,讓孩子嘗試寫一篇有觀察力有生機的遊記。

小百科

村居:在鄉村裡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散學:放學;

東風:春風;

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

:迷醉,陶醉。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

:老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