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手机,差点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01 买个手机到底有多纠结,都快把自己逼成半个专家了

随着5G的到来,各大手机厂商为了赢得先机,抢先布局,甚至都拿出了吃奶的劲儿在争抢市场。


买个手机,差点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5G时代

2020年才刚刚过了四个月,一大波5G手机争先恐后地涌入了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那场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热闹极了。

从两千多元的到一万多元的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5G手机一下子涌到了消费者面前,各大厂商还扯着嗓子在你耳边吆喝着:“赶紧换个5G手机吧,要不你就out啦!”

接下来,就轮到我们这些消费者开始纠结了,到底买哪个品牌呢?买那个档次的呢?买个什么配置的呢?

这对于那些发烧友或有钱人那都不叫事儿,买就完了。

然而大部分人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属于工薪阶层。买个好点的吧又超出了预算,毕竟5G手机不便宜。买个稍微便宜点的5G手机吧,又怕拿出去掉份儿。4G手机倒是便宜又打折,又怕过两年5G普及了还得换。

于是,我们大脑里一个叫“感性”一个叫“理性”的两个“小孩儿”就整天打架。

感性的小孩儿说:“要对自己好一点,买就买个最好的,有面儿,不就多花一个月工资吗?。”

然而理性的小孩儿瞪着圆圆的眼睛反驳道:“手机就是个消费品,够用就行了,何必要花那么多钱买最好的呢。”

那叫一个纠结啊!

这还没完,整天还得琢磨哪款手机更适合自己啊,它们的配置如何啊?性价比哪个好啊?别人的使用体验和测评如何啊?


买个手机,差点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到底买什么手机?

于是就开始了整天比参数,看测评,追发布会,线下体验,寻建议,研究性价比,活活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对于什么屏幕啊、照相啊、充电啊、芯片啊、系统啊,一番研究下来,比卖手机的还专业。

02 买手机,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手机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商品,能接打电话,能上网聊天,能购物,也能工作等,成为了每个人随身携带的一件必需品。

但仔细想一想,好像也不只是一件普通商品,那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呢?

我们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虚荣心和面子

买个手机,差点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虚荣心

明明自己的预算不足,还总想买更好的。

为什么?是因为手机的功能不够用吗?

完全不是。

可以说,现在的手机已经完全达到了功能过剩、配置过剩的地步,从商品使用功能角度看,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需求。我们真正对其功能和配置的使用效率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我们之所以在预算与期望购买的手机之间纠结,就是由于我们爱面子,总想买更好的,其实是虚荣心在作怪。

有些人为了面子和虚荣心,总想拔高自己的消费档次,即使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范围。明明预算是买3000元左右的,最后却买了5000多元的手机。

然而,有了面子,却可能伤了里子。

前几年还有高中生为了一时的虚荣心卖肾去买手机,那就更不值得了,伤的不仅是里子,还有身体。

我们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攀比之心

其实我们在买手机的时候,根本就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的,而是被自己的攀比之心绑架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你看到身边的闺蜜啊、好朋友啊都在使用五千元以上的旗舰手机的时候,你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攀比心理,不能比他/她们差,最好能够比他/她们的还好。

这样的攀比心理在年轻人当中特别普遍,有钱人喜欢攀比,没什么钱的人也同样喜欢攀比。

事实上,攀比心理并不与财富的多少成正比,而只与对其的正确认知有关系。

在攀比之心的驱使下,我们买手机不只是为了自己使用,更多的是为了不比别人差。

过去几百万像素拍照都觉着挺好,现在都论几千万级甚至上亿级的像素了,不是功能不够自己使用,而是别人都高了自己也不能差,要不然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发照片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攀比本身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攀比的越厉害,浪费的越严重。许多人明明自己的手机还很好用,却非要急着换新手机,将浪费当做了一种时尚攀比。


买个手机,差点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手机攀比

我们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身份标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圈子,也都有自己的所属身份,在某个圈子或社群里久了,就形成了一个个所谓的“身份标签”。

有的人标榜自己是商务人士,有的人标榜自己是时尚人士,有的人标榜自己是发烧友,有的人标榜自己是某位明显的粉丝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身份标签,手机厂商才设计了各种所谓的品牌定位,来个人群细分,再来个明星代言,让你不由自主地去匹配。

明明可以理性消费,却被自己和商家的标签定位所绑架,去买超过承受能力的自以为更符合自己身份的手机。

03 回归理性消费,手机不在多好,够用就行

回归理性,量力而行


买个手机,差点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我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理性消费

事实上,手机消费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一件普通商品使用功能的范畴。

我们的手机消费不是被自己绑架,就是被身边的人乃至手机厂商绑架。

在手机功能与配置严重过剩的时代,我们要回归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消费,才不纠结。

在这里我并不是倡导不要高消费,而是每个人的消费承受能力有所不同,理性的消费是要与自己的需求与能力相匹配,做到量力而行。既不追求面子和虚荣心,也不去攀比,更不被身份标签所绑架,才是正确的消费理念。

将选择手机的时间不如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当你的挣钱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买再好的手机都不为过。

但是,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强大到随心所欲地花费的时候,不如将自己的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而不是整天纠结买什么手机,哪个性价比更好,将时间浪费在纠结、选择和对比上。

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才最面子

如果自己不值钱,使用再贵的手机也不会赢得别人的真心尊重和羡慕,也许还会在心里鄙视你。而如果你变得更强大,更值钱,即使使用再便宜的手机也不会有人瞧不起你。

只有自己变得更值钱,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才最有面子。

结语:

手机本就是一件普通的商品,不要赋予它更多虚无的意义。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手机不在多好,够用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