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3月以來,海外疫情爆發造成多國生產減緩和交通受阻,部分國家限制農產品出口,引發了人們對於糧食漲價的擔憂。本文從我國糧食供需、對外依賴度、天氣等角度分析影響糧食價格的因素,及對CPI的影響。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熊園,國盛宏觀研究員何寧,文章來源於“熊園觀察”微信公眾號。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核心觀點:


1、三條線索觀測我國糧食價格


線索一: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供需結構。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自給率保持在96%以上,唯大豆依賴進口,自給率僅有15%。測算表明主要糧食在零增下的庫存可維持8-14個月,但大豆僅可維持2.5個月。綜上,自給率和庫存比顯示我國短期不會面臨糧食危機。鑑於疫情擾動,後續需密切跟蹤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產量,和大豆進口量。


線索二:多國限制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疫情之下,埃及、哈薩克斯坦等國相繼限制農產品出口。我們認為總體對國內糧食價格提振有限。1)各國政策仍存變數,例如越南宣佈限制出口後又反悔。2)我國糧食中僅大豆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於巴西(佔比75%)。受中國需求提振,3月巴西大豆出口同比增長34%。目前疫情尚未阻礙巴西大豆出口,巴西也明確後續將繼續積極保供。不過,仍需關注疫情是否會對巴西運輸、檢疫帶來阻礙。


線索三:自然災害和異常氣候。1)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風險較小,且我國提前強化監管防範。若一旦入侵,可能推升5-6月糧食價格,但漲幅預計有限。2)今年草地蛾入侵時間更早、範圍更廣、危害更重,對我國農作物威脅程度可能高於沙漠蝗,需警惕5-7月玉米漲價的風險。不過,監測防控力度較去年有所提升,可能平抑部分漲幅。3)今年全球許多地區平均氣溫可能高於平均值,降雨量也可能異常,需警惕次生風險。


2、糧食價格可能怎麼走?我國糧食漲價有兩個風險:


1)玉米:疫情和草地蛾衝擊供給,企業復產帶來部分深加工需求,生豬養殖規模擴張提升飼料需求,供需格局偏緊,但不存在長期大幅漲價的基礎。


2)大豆:短期看,受疫情控制的內外節奏差異影響,國內大豆需求恢復的同時海外大豆供給可能減弱,造成階段性漲價。在疫情不會超預期演化情況下,預計全年大豆供應仍有保障。


3、糧食價格如何影響CPI?


假設國內玉米、大豆價格上漲能夠100%傳導至CPI糧食分項,則玉米、大豆分別漲價10個百分點,合計約拉動CPI同比0.055個百分點。需要指出的是,玉米、大豆除通過糧食分項傳導至CPI,還會通過食用油、飼料進而傳導至畜禽肉等分項影響CPI,實際拉動應會更高。


4、後續CPI、PPI將如何演化?


CPI:

食品供需格局改善+非食品需求不足,CPI將繼續回落。3月食品項帶動CPI同比大幅回落,反映疫情對供需錯位的干擾減弱。往後看,鑑於食品供應增加,農產品價格環比可能下滑,非食品項仍弱,預計4月CPI同比回落至4%以下(中性假設為3.6%左右),5月也將低於4%,6月可能小升。維持此前判斷:CPI全年前高後低,上半年CPI同比中樞在4%以上,三季度之後逐步回落。


PPI:需求仍弱,PPI通縮幅度可能繼續加深。疫情疊加國際油價下跌,3月PPI通縮幅度加深。往後看,鑑於翹尾走低,國內需求好轉但外需走弱,國際油價仍低於我國成品油地板價等因素,預計4月PPI環比可能仍為負,對應同比繼續下滑(可能至-2%以下)。維持此前判斷:二季度PPI將低位震盪。若三季度開始疫情影響消退,PPI同比有望持續回升。需注意油價對PPI的擾動:油價同比每增加1個百分點,PPI同比增加0.04個百分點。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超預期演化,超預期出現極端天氣,經濟企穩超預期。


正文如下:


3月以來,海外疫情爆發造成多國生產減緩和交通受阻,部分國家限制農產品出口,引發了人們對於糧食漲價的擔憂。本文從我國糧食供需結構、對外依賴度、自然災害和氣候等角度剖析影響糧食價格的因素,並對玉米、大豆價格以及對CPI的影響進行展望。


一、三條線索觀測我國糧食價格


線索一: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供需結構


近五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自給率保持在96%以上,唯大豆依賴進口。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產量較高,基本均可實現自給。用進口量除以消費量衡量對外依賴度,截至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的對外依賴度分別為3.1%、2.5%、1.68%,換句話說,這三種作物自給率均在96%以上。僅大豆對外依賴度為84.9%,意味著自給率僅有15%左右,大部分依賴進口。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測算表明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在零增情況下的庫存可維持時間為8-14個月,但大豆較低,可維持2.5個月。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產量高、庫存充足。用期末庫存量除以當年消費量衡量庫存情況,截至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的庫存-消費比分別為115.8%、71.4%、82.6%。如果換算成可消費月份,假設零增長情況下,預計小麥、玉米、大米庫存的可消費月數分別為13.9個月、8.6個月和9.9個月。但是,與之相比,我國大豆庫存-消費比較低,為21%,對應可維持大概2.5個月。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綜上,自給率和庫存比均顯示我國短期不會面臨糧食危機。疫情以來商務部、農業部等有關部門也多次強調要做好糧油市場的保供穩價,抓好春耕生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保障運輸通暢。鑑於疫情對生產和進口造成一定擾動,後續仍需密切跟蹤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的產量,和大豆的進口量。


線索二:多國限制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疫情之下,各國相繼限制農產品出口。隨著海外疫情的爆發,各國考慮天氣、本國供應和交通物流等因素,相繼宣佈禁止或減少農產品出口,包括埃及、越南[1]、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俄羅斯、印度、柬埔寨等國;涉及的農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大米、小麥粉、葵花籽油、玉米等糧食作物。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部分國家限制出口,對國內糧食價格提振預計有限。

第一,各國的政策將隨疫情進展和糧食價格變化而變化。例如,越南本計劃3月24日起,禁止各種大米出口,但隨著近期大米價格的上漲,越南又於3月31日宣佈重新恢復大米對外出口。

第二,從我國糧食供需平衡來看,僅大豆嚴重依賴進口,大米、小麥、玉米則相對依賴我國國內的生產力。進一步看,我國進口大豆主要來自於巴西(佔比75%),美國(佔比19%)和阿根廷(佔比1.5%)作為補充[2]。因此,影響因素聚焦在巴西出口大豆數量,以及巴西疫情進展上面。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數據顯示,3月巴西大豆出口1332萬噸,同比增長34%;其中向中國出口大豆990萬噸,同比增長47%。4月7日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阿馬拉爾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巴西各地採取的防疫措施不會阻礙大豆出口,今年對華出口將保持強勁勢頭。不過,鑑於巴西確診病例仍在急劇上升,仍需密切關注巴西疫情是否會對運輸、檢疫帶來阻礙,進而拖累巴西大豆出口效率。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線索三:自然災害和異常氣候


1)風險一:沙漠蝗蟲


沙漠蝗入侵可能有三種路徑,5-6月威脅最大。當前,始於非洲的沙漠蝗蟲已從東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就蝗災向全球發出預警,以防範糧食危機。新華網稱,專家研判,如果氣候條件適宜,沙漠蝗入侵我國可能存在三種路徑:1)從巴基斯坦和印度侵入西藏;2)經緬甸侵入雲南;3)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的研究表明,若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的沙漠蝗蟲得不到有效控制,2020年5月至6月存在入侵我國雲南和西藏境內的風險,加之中國本土東亞飛蝗綜合危害,可能威脅我國糧食安全。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我國已經做好沙漠蝗監測防控。3月13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日前聯合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加強雲南、西藏、新疆等可能遷入區蟲情監測、及時預警,設定50萬畝應急防治任務(雲南30萬畝、西藏和新疆各10萬畝)。3月26日,全國農技中心印發《2020年沙漠蝗蟲防治技術方案(試行)》、《2020年蝗蟲監測與防控技術方案》,落實上述三部門的防控預案,加強對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和土蝗的監測。

總體來看,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風險較小,且我國已經加強監測防範,目前看對我國糧食的威脅較為有限。一旦入侵,可能推升5-6月糧食價格,漲幅預計有限。

2)風險二:草地貪夜蛾

相比於沙漠蝗,草地蛾威脅可能更大。草地貪夜蛾源發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國雲南地區,4月蔓延到雲南周邊省份,5月到達長江流域,緊接著到達黃淮海,成蟲最北遷飛到內蒙古自治區,總計25個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華南,見蟲面積1600萬畝左右,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主要影響作物為玉米。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與去年相比,2020年草地貪夜蛾可能出現:北遷時間更早、發生區域更廣、危害程度更重三大特點。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數據,截至3月6日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7省(區)查見幼蟲,相當於去年4月底5月初的情況。根據南京農業大學專家預測[3],並結合去年的遷飛軌跡判斷,預計草地蛾4-5月將遷入長江流域,5-6月可能會到達河南、山東一帶黃河區域,7月可能進入東北春玉米區。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相關部門已加大草地蛾防控力度。3月5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農業農村部提早準備防控物資,近期下撥4.9億元資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的物資準備,並加密監測預警。3月27日,農業農村部已下發小麥條鏽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的防控預案,提前預撥14億元的防控資金,並加強監測預警、開展病蟲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4月9日,中國農科院發佈《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制定了全面檢測和綜合防控的措施。

總體來看,今年的草地蛾入侵時間更早、範圍更廣、危害更重,對我國農作物威脅程度可能高於沙漠蝗,需警惕5-7月玉米漲價的風險。不過,今年監測防控力度較去年有所提升,可能平抑部分漲幅。

3)風險三:氣候變化和可能的極端天氣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3月2日報告的預測,今年厄爾尼諾現象[4]發生的可能性較低,但即使不存在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全球仍有許多地區平均氣溫高於平均值[5]。WMO預計,2020年3月-5月期間,持續出現南方濤動(ENSO)[6]中性條件的可能性為60%。出現厄爾尼諾/拉尼娜可能性分別為35%和5%。6-8月發生ENSO中性的可能性為55%,出現厄爾尼諾/拉尼娜的可能性均為20%-25%。預計2020年3-5月的陸地溫度可能高於正常值,特別是在熱帶緯度地區。

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火災、病蟲災等災害。自2019年7月以來,南方濤動(ENSO)中性條件一直占主導地位,但已出現了強正印度洋偶極子(IOD,有時被稱為“印度尼諾”)階段。這一現象與導致澳大利亞叢林火災的乾旱以及造成沙漠蝗蟲的東非高降雨和洪水有關。例如,2019年3-4月異常乾燥之後,10-12月出現了異常的暴雨和洪水,導致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嚴重威脅非洲國家的糧食安全。

今年全球多地降雨量可能異常,需警惕次生風險。WMO表示:1)2020年太平洋中部、印度洋西南部,以及非洲沿赤道地區降雨量可能高於正常水平;2)而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以及非洲南部的降雨可能低於正常水平;3)東南亞、大洋洲和西澳大利亞等地區可能較往年更乾旱。因此,也需警惕極端天氣和異常氣候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對農作物的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二、糧食價格可能怎麼走?


綜合上述三條線索,我國糧食漲價有兩大風險:一是草地蛾可能推升4-7月玉米等作物價格;二是疫情可能引發潛在的大豆進口下降風險(前提是巴西疫情超預期演化、或出口政策發生變化)。

玉米:疫情和蟲災影響下,供需格局偏緊,但不存在長期大幅漲價的基礎。供給端,2015年末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2016年玉米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玉米供求格局向平衡偏緊轉變。不過,根據我們測算,假設零產量情況下,2019年底所剩庫存仍能支持2020年8個多月的消費。國內生產方面,3月玉米開始陸續播種,受疫情影響,玉米播種面臨農資採購不足,土地耕整滯後等問題,疊加4-7月可能的草地蛾威脅,供給可能面臨一定壓力。需求端,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增長和存欄量的回升,飼料需求將有所增加;疫情衝擊下游消費,深加工需求預計有限。綜合來看,短期企業復產將加大玉米和飼料需求,玉米供需格局偏緊,但不存在長期大幅漲價的基礎。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大豆:短期受疫情控制的內外節奏差異影響,國內大豆需求恢復的同時海外大豆供給可能減弱,但全年大豆供應大概率仍有保障。供給端,我國大豆主要依賴進口,因此供給端與全球大豆產量,特別是巴西、美國有關。美國農業部USDA4月公佈的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略調低2019/20年大豆產量和庫存預期,但庫存仍維持1億噸以上高位。其中,巴西、阿根廷產量調低150萬噸和200萬噸,對庫存拖累有限。不過近期看,由於疫情的增加,短期大豆出口運輸可能受到一定影響。需求端,鑑於國內疫情較早得到控制,油廠、飼料企業復工,對大豆的需求有所增加。綜合來看,短期國內外疫情控制節奏存在差異,大豆需求可能先於供給恢復造成階段性漲價。如果疫情沒有超預期惡化,全年大豆供應仍有保障。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三、糧食價格如何影響CPI?


糧食權重:2016年,統計局調整CPI基期之後的糧食分項權重為2.22%。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每月CPI分項同比和分項同比拉動率可以推算分項權重,截至2020年2月的CPI糧食分項權重為1.43%,2019年至今平均為1.85%。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糧食項下四個分項權重:糧食項下包括各類穀物製品,這裡簡化成大豆、小麥、玉米、大米四項。以這四個分項2019年底消費量佔比估計分項佔CPI糧食的權重。需要指出的是,大豆中83%用來榨油,小麥、玉米消費中分別有15%和68%用作飼料,在計算權重的時候,剔除消費量中的壓榨和飼料量,僅考慮其餘部分。測算得到2019年大豆、小麥、玉米、大米佔糧食消費量的權重分別為5%、30%、25%和40%。用CPI糧食權重(這裡取2019年以來均值)乘以糧食項下各細項佔比,得到大豆、小麥、玉米、大米佔CPI比重分別為0.09%、0.56%、0.46%、0.74%。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今年玉米和大豆可能面臨一定的漲價風險,若假設國內玉米、大豆價格上漲能夠100%傳導至CPI糧食分項,則玉米、大豆分別漲價10個百分點,合計約拉動CPI同比0.055個百分點。需要指出的是,玉米、大豆除通過糧食分項傳導至CPI,還會通過食用油、飼料進而傳導至畜禽肉等分項影響CPI,實際拉動應高於我們測算的結果。

四、後續CPI、PPI將如何演化?


CPI:食品供需格局改善+非食品需求不足,CPI將繼續回落


食品項帶動CPI同比大幅回落。3月CPI同比4.3%,較前值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同比增長18.3%,較前值大幅回落3.6個百分點;非食品同比增長0.7%,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為1.2%,較前值回升0.2個百分點。據統計局測算,3月4.3%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1-3月 CPI累計同比增長4.9%,較去年同期擴大3.1個百分點。

1)食品項反映疫情對供需錯位的干擾減弱。2月增長較多的分項,例如豬肉、鮮菜、酒類同比增幅在3月均不同程度下降,主要與企業復工復產、各地加大儲備肉投放、物流運輸暢通有關。對比來看,糧食和食用油同比增速分別持平前值的0.7%、5.7%,環比分別為0%和-0.1%,並未隨疫情改善而大幅降價,反映糧油供需仍維持緊平衡。

2)非食品項反映疫情對居民出行仍有阻礙。分項看,同比增速下降較多的是衣著、居住、交通通信,體現疫情減少了居民外出。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下降,3月水電燃料和交通工具燃料同比分別下滑0.6和12.3個百分點至-0.4%,-14.6%。同比增速回升較多的是教育文化和娛樂,其中旅遊分項同比回升10.4個百分點至8.3%,可能與基礎較低有關;CPI旅遊分項環比為0%,反映居民各類旅遊出行活動仍較少。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往後看,預計4月CPI同比繼續回落。一方面,隨著企業陸續復產、天氣轉暖蔬菜鮮果供應增加,食品項價格預計環比繼續回落。截至4月8日高頻數據顯示,4月36城主要肉和魚類平均價較3月同期下降2.5%,糧油平穩,蔬菜下降14%;與之對應的是截至4月第一週,農產品價格指數環比下滑3%。另一方面,受海外疫情影響,國內居民出行、旅遊預計仍受阻,可選消費動力不足,油價維持低位拖累能源價格,非食品項同比預計仍低。綜合看,預計4月CPI同比回落至4%以下(中性假設為3.6%左右)。維持此前判斷:CPI全年前高後低,4-5月CPI同比連續回落至4%以下,6月小升,上半年CPI同比中樞在4%以上,三季度之後逐步回落。需要指出的是,Q2-Q3糧食可能面臨漲價風險,但幅度有限,不改CPI同比前高後低大趨勢。


PPI:需求仍弱,PPI通縮幅度可能繼續加深


疫情疊加國際油價下跌,3月PPI通縮幅度加深。3月PPI同比-1.5%,較前值回落1.1個百分點;3月PPI環比-1%,前值-0.5%。分部門看,生產資料同比較前值回落1.4個百分點至-2.4%,連續10個月通縮;生活資料同比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至1.2%。據統計局測算,3月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新漲價影響約為-1.5個百分點。1-3月PPI累計同比下降0.6%,較去年同期下滑0.8個百分點。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分行業看,石化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黑色有色和非金屬同比增速回落。3月Brent原油均價同比下滑50%,對應石化產業鏈價格大幅走低,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同比增速下滑21.3個百分點至-21.7%、石油加工下滑9.8個百分點至-10.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下滑1個百分點至-5.3%、化學纖維製造下滑1.7個百分點至-12.4%。此外,受鋼材、煤炭等價格下行影響,PPI中黑色、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等分項同比較前值回落。3月CRB現貨指數和南華工業品指數同比降幅均大幅擴大,指向疫情拖累了內外需,同時原油價格走低加劇了通縮深度。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往後看,維持此前判斷,預計PPI在疫情擾動下將持續處於通縮至少至二季度,且油價暴跌可能加劇通縮的深度。預計4月PPI同比可能繼續下滑至-2%以下。一方面,4月翹尾因素較3月回落0.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截至4月10日的高頻數據顯示4月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環比回落3%,儘管受國內需求好轉南華工業品指數已現回升跡象,但外需拖累下CRB現貨指數仍維持低位;再加上國際油價仍在40美元以下,低於我國成品油地板價,預計OPEC+新減產計劃短期對提升我國PPI效果有限,因此4月PPI環比可能仍為負。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維持此前報告《農產品通脹PK能源通縮,物價怎麼走?大類資產呢?》的判斷:二季度內需預計有所好轉,外需仍不確定,受翹尾因素下滑和油價維持低位影響,預計PPI仍低位震盪。若三季度開始疫情影響消退、基建發力、補庫存力度提升,那麼PPI同比有望持續回升。需注意的是,油價是PPI的重要擾動項:油價同比每增加1個百分點,PPI同比增加0.04個百分點;長期看,若新減產協議奏效,布倫特油價全年在40-60美元波動,與去年相比,油價將拖累今年PPI同比0.4-1個百分點。


註釋


[1] 3月24日,越南宣佈禁止大米出口;隨著大米價格急劇上漲,3月31日,越南宣佈重新恢復大米出口。


[2]權重為2018年數據。


[3]這裡援引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胡高教授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的觀點。


[4]厄爾尼諾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現象,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變暖,使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部分地區乾旱,部分地區降雨量過多。



[6]南方濤動是指在太平洋與"印尼-澳洲"地區之間氣團平衡移動的情況,它與出現厄爾尼諾或拉尼娜時的典型風場有關。厄爾尼諾及拉尼娜屬海洋系統部份,而南方濤動則為大氣系統部份,兩者的結合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


風險提示:


1、海外疫情超預期演化:巴西、美國疫情超預期演化可能導致本國大豆減產,從而影響我國大豆進口。


2、超預期出現極端天氣:如果極端天氣出現次數增加、對各地氣溫和降雨量影響超預期,可能加大病蟲災對農作物的危害。


3、經濟企穩超預期:國內外經濟企穩超預期,可能減小PPI通縮幅度,並帶動PPI同比提前回升。■


熊園:全面評估糧食漲價的可能性與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