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我們所說的中國近代軍事歷史,在我國國內的歷史教學和研究中,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它起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迄於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這110年的歷史又被劃分為兩個階段: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至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的歷史被稱為近代前期,自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被稱為近代後期。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道光十九年,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從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開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結束,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太平天國起義

1853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太平天國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而失敗了。太平天國堅持戰鬥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藉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咸豐十年(1860)初,英法兩國分別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艦隊前往中國,再次發動侵略戰爭。10月6日,英法聯軍佔領了清廷經營了150多年的圓明園。在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之後,又被放火燒燬。大火焚燒了三天,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成了一堆堆敗瓦頹垣。參與焚掠的英國殖民主義者戈登(C.G.Gordon)承認:“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沙俄侵佔中國領土

俄國一直對中國抱有領土野心。鴉片戰爭後,它就不斷加緊武裝侵略中國黑龍江流域。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即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前半個月,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不平等的《璦琿條約》。根據這一條約,俄國割佔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 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咸豐十年十月初二日(1860年11月14日),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逼迫奕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又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佔了去,還為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根據”。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通過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和一系列勘界條約,侵佔了中國1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洋務運動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終於認識到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在1861年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的衙門。

1883年底,法軍攻擊駐越清軍,中法戰爭爆發。清軍齊心殺敵,擊潰法軍,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中越軍民抗法戰爭的輝煌勝利,迫使法國內閣倒臺。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定條約,同意在中越邊界開闢通商,中國任用法國人修築鐵路等條件。從此,法國的侵略勢力伸向中國西南地區。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清軍收復新疆

1864年新疆內亂。1867年,阿古柏率兵攻入烏魯木齊,建立中亞浩罕國。1871年﹐俄國悍然出兵侵佔伊犁。1875年,左宗棠率兵收復新疆。1877年,清軍消滅了阿古柏政權收復了除伊犁地區外新疆天山南北的全部領土。1881年2月24日,曾紀澤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與日海軍激戰,北洋水師戰敗。李鴻章下令不許出海,坐守山東威海衛。日軍分兩路,一面侵佔旅順、大連,一邊攻打威海衛,不久,大連、旅順相繼淪陷。在遼東大戰中,日軍在旅順進行瘋狂大屠殺,歷史稱(旅順大屠殺),殺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僅剩36人,據說還是為了叫他們掩埋屍體才留下來的。最後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爆發。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等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共賠償4.5億兩白銀,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最多的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民主革命的興起

在孫中山的倡議下,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一些成員,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在革命的領導下,革命軍英勇奮鬥,所向披靡,迅速佔領武昌城。革命黨人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社會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中國社會的一大轉變,一大進步!這次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為以後新的革命鬥爭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北洋軍閥的統治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行示威遊行。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裡,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表現了偉大的力量;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愛國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對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推動作用。

國民革命的發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實行聯俄容共政策,與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國共雙方開始第一次合作,拉開了國民革命的序幕。

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開始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先後消滅吳佩孚、孫傳芳等北洋舊軍閥,國民革命進入了高潮。

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國共之間、國民黨內左派和右派之間矛盾日益激化。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公開破裂。同年7月15日,汪精衛為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而提出“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口號,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史稱“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從此內戰代替了團結,獨裁代替了民主。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

國民革命的失敗,一方面是由於國際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發動叛變,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還處於幼年時期,缺乏鬥爭經驗。在國民革命的後期領導人陳獨秀又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革命的領導權,以致在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有效地組織人民反抗。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國共十年對峙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共人士領導了南昌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並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裡。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抗日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簡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

解放戰爭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