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上次說到《三十六計》中在危機關頭可以從困境中脫身的巧計“金蟬脫殼”,而緊接著“金蟬脫殼”的下一計“關門捉賊”,卻和“金蟬脫殼”完全相反。前者在使用中注重的是在我方處於劣勢時,使用此計來暗中脫身,而後者則是阻止這種情況發生,將暗中逃遁的念頭扼殺在搖籃裡。如果說“金蟬脫殼”一計是用於危急關頭,形勢對於我方來說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那麼“關門捉賊”則是在我方掌握主動權和優勢的情況下封鎖住敵人,使得敵人成為我方的囊中之物。這兩計則是處於各自的對立面,而在古往今來的眾多案例中,“關門捉賊”這一計的出現頻率也是算比較高的,接下來我們就講個關於這一計的經典案例。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白起


話說戰國後期時秦、趙兩國之間氣氛劍拔弩張,趙國的名將廉頗在與秦國的戰鬥中發現秦軍氣勢強盛,不宜正面交鋒,於是帶兵回防堅守長平。於是就這麼僵持了兩個月,秦軍一直拿不下長平,而秦國則使計離間趙王和廉頗,結果趙王果真中計對廉頗起了疑心並將他調回。趙王派遣趙括前往,而趙括到達長平後決定與秦軍正面對戰。而秦國將軍白故意讓趙括在幾次戰鬥中嚐到些許甜頭,趙括得意忘形之下決定親率40萬大軍去直搗白起老巢。殊不知白起此時已經佈下包圍圈就等著白起往裡面鑽,在戰鬥中也故意將趙括引到秦壁。而在趙括一時也奈何不了白起的時候,得到自己的後營被秦軍佔領,以及糧食物資也被秦軍截斷的消息。無奈之下趙括只能帶兵突圍,奈何白起以及設下了嚴密的佈防,趙括最後中箭身亡。趙國的45萬大軍被斬首坑殺,從此國力大損,繼齊國之後也漸漸沒落。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趙括劇照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和規模最大、也是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名為長平之戰。而在這次長平之戰中趙國名將白起抓住了秦國趙括急於求勝,以及容易在得意忘形中失去判斷力的弱點,戰術上採取了先誘敵深入再對其展開包圍圈的方法,從而進行逐步殲滅敵軍。而趙括一行人就是被白起關上門來捉的“賊”,白起的包圍圈等同於起到了“關門”的作用。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廉頗劇照


而在《三十六計》裡“關門捉賊”一計的原文是:“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其中“小敵困之”意為對於比較弱小的敵人需要先想方設法把它困住或者殲滅。“剝,不利有攸往。”則是出自《易經·剝》卦中,在《三十六計》中引用這一卦所指代的是對於變成了小股小股的敵人,我們要做的將其包圍困住,而並不是急於求成的選擇其他笨方法。而“關門捉賊”一計的來歷已經無從考察,這一成語屬於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彙,與“關門捉賊”相同的詞語還有“關門放狗”、“甕中捉鱉”等等。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白起劇照


“關門捉賊”這一計從字面上也很好理解,與其他的計謀比如“借刀殺人”一樣,其中蘊含的意思都很直觀,也都屬於在軍事上常用的計謀。“關門捉賊”其實也算屬於一種隨機應變的計謀,尤其表現在第一是發現敵方比較弱小的時候,第二則是在敵人得意忘形和放鬆戒備的時候誘敵深入,但實則我方已經設下了包圍圈。再充分發揮我方的優勢,像白起一樣先是佔領了趙括的老巢再是隔斷了趙括的糧食供應,此時的趙括一行人就成為了“甕中之鱉”。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長平之戰


同時在使用“關門捉賊”這一計的時候,也要先觀察敵方的整體狀態和實力,切忌亂用隨用。俗話說“狗急跳牆”,一旦惹怒或者逼急了被關起來的“賊”後遭到“賊”的奮死反抗,那麼我方在“捉賊”的過程中也會元氣大傷,最後落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下場。舉個現代生活中的例子,警察如果在人來人往的繁華商業街包圍抓捕罪犯的時候,這時候罪犯就容易在“狗急跳牆”的情況下,傷及無辜的路人。所以在“關門捉賊”一計之前一定要先對敵方有所瞭解,以及對敵方設下的包圍圈也要求是敵方不容易衝破的,過程中必須要在敵方還沒被逼急的時候就對其一網打盡。


關門捉賊的核心要點:學會“關門”的技巧,後把握“關門”時機

趙括劇照


最後,把握“關門”的時機也是這一計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關門捉賊”一定要視情況而定。一是在“賊”剛進入包圍圈尚未反應過來的時候,立即“關門”,不給“賊”留下思考對策逃跑的時間。二是等到“賊”嚐盡甜頭,得意忘形之際,迅速“關門”將其抓抓獲。總的來說“關門”既可快也可慢,要麼就讓“賊”一落腳還未反應過來就“關門”,要麼也可以在過程中為了避免引起懷疑而慢慢“關門”。而不管快還是慢,核心要點都是斷了“賊”的後路,將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儘量不給敵人留下一點反抗的機會。只有同時滿足以上所有前提條件,做到隨機應變和時刻警惕敵人的動態,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