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2017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因不堪忍受长期抑郁带来的折磨,终究选择离开。

而她离开的背后,却是幼时遭受老师带来的残忍,至今留下心理严重创伤

其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份记录,也是一份“遗嘱”,也是一种“讽刺”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林奕含离开的3年,少女受害案却有增无减。

2020年,我们知晓事件其一就有“养女案”。

影视剧也有许多以此背景翻拍的作品,今天我们来介绍一部电影: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不能说的夏天》

2014年,厦门大学博导诱惑女生而引起社会热议,但最终其结果只是停职

同年在第一时间,《不能说的夏天》在国内上映。

影片直面校园女生受害案件。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讲述由郭采洁饰演的大学少女白白,遇上衣冠楚楚的教授,惨遭身心创伤

前一秒教授与娇妻甜蜜恩爱,后一秒却开始“残害”少女。

而白白在受到伤害后引发的一系列PTSD“斯德哥尔摩症”

一直饱受“迷失自我”和反复纠结”这就是爱情吗?”困扰。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最后,当她勇敢站出来,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发声时,却遭到一系列的阻碍

社会舆论,受校园同学热议。

甚至连自己亲生母亲同样用不堪的言语谩骂自己。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的确,高高在上的教授,怎么会是“人面兽心”的禽兽呢?

满嘴的仁义道德,怎么会做失智的事情。

秉着大家对教授的“肃然起敬”,对于受害女学生就更显得弱势许多。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

当律师的妻子明知丈夫的行为,却还是为其进行无罪的辩护

到底是为了“家庭的圆满”,还是成为事件的“帮凶”。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影片的进程中,在法院上并没有进行判决。

而是以最后教授去世,为终结。

现实中呢?

这些少女,勇敢发声了,

然后呢?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每次听到类似事件,总是无数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来袭。

却又无可奈何!

网络键盘党那些恶毒的话语,又再一次的加大伤害。

“为什么第一次的时候就不拒绝?”

“为什么第一次的时候就不报警?”

人们,

总是对受害者太苛刻,对施害者太宽容

罪过的永远都是受害者。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影片的改编及上映,是为了让大家引起警觉

不仅仅是一个案件,是通过影片让更多人发声。

从而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受害者也可以改变自己生活,可以反抗不公。

就如同当年林奕含那样。

真相让人如此痛苦,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不能说的夏天》改编真实经历,“房思琪事件”现实比影片更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