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英镑,净赚10亿,对冲基金真这么好赚?

当大家谈起对冲基金,不外乎想到的便是它所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譬如,金融大鳄索罗斯狙击英镑,大赚10亿美元;狙击泰铢,获利7.5亿美元……这些事迹均为人津津乐道。

但,钱真的这么好赚吗?今天,就从对冲基金说起。


一、世上第一只对冲基金

说起对冲基金,不得不提到一个男人——阿尔弗雷·温斯洛·琼斯。他早期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况“扛过枪,打过炮,撸过稿子搞情报”。


狙击英镑,净赚10亿,对冲基金真这么好赚?

▲ 图为琼斯,来源网络


在琼斯转向金融业之前,他已经尝试了许多行业,曾作为美国副领事柏林代表,反抗过希特勒;也创办过自己的杂志,但以筹资失败告终。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用自己的4万美金,加上朋友的6万美金,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投资生涯。1948-1968年,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累计回报率约5000%。


他的基金,因为以下几个理由,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


1、使用多空操作策略(和今天的多么相似,牛市做多,熊市做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向投资者收取收益的20%。


其实这背后有个故事。琼斯的律师注意到,当时个人所得税高达91%,而资本所得税只有25%,因此他建议琼斯:避免拿固定的绩效费,而是参与基金投资利润的分配。琼斯接受了,并向投资者解析,他是在仿效地中海区的惯例,腓尼基商人总是扣留成功航行所得利润的20%,再将剩余的分给投资者。


乔布斯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琼斯将“拿来主义”发挥出了至高的艺术。


3、将薪酬与结果挂钩:每年成功的管理人会增加资金规模,反之亦然。


4、使用与经纪人的关系,利用内幕消息。

在那个傻白甜的50时代,华尔街是个安静而单纯的地方,大学里选择金融课程的学生也极少,哈佛的投资课被称为“中午的黑暗”,是因为这门课只能安排在中午,以便为更受欢迎的课程腾出课室。


琼斯的做法,无疑是一束光,照亮整个华尔街。在后来者的推动发展之下,对冲基金逐渐形成了“2%管理费+20%收益分成”的默认行规。这样的规则,让无数人闻到了血腥味,对冲基金像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


狙击英镑,净赚10亿,对冲基金真这么好赚?


为什么这个规则会大受欢迎?


我有几点想法:

1、2+20%的模式,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做法。赚钱了,基金经理拿管理费+分红;亏钱了,管理费照收。无论哪种场景,对冲基金都有钱拿,必然对此拍手称赞。


2、在这条默认共识下,形成一种约束,避免一只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场景出现。


3、2+20%其实是具有弹性的。


譬如说,华尔街著名电影《大空头》的主角,迈克尔·巴里创建的投资公司(子孙资本)一开始并未收取管理费;当今最牛逼的量化对冲基金(文艺复兴)则收5%的管理费外加44%的业绩分成。在《全球对冲基金经理收入排行榜TOP10》中,詹姆斯·西蒙斯几乎每年上榜。


遥想当年,巴菲特筹资时“收益低于6%不拿提成;6%以上收益提成20%”的做法,无疑太厚道了。

二、基金界的黄埔军校

如果说琼斯给对冲基金打开了一扇窗,那商品公司、索罗斯等无疑是将其发扬光大的布道者。


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投资是不容易的,多数投资决策者应该失业,去做管道工或教希腊文,这样有助于提高GNP。不过,若一个人有真正见解,他是可以战胜市场的。


为分散风险,他投资了巴菲特和海默·玛威。玛威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他独立的性格,并坚定了他赚很多钱而不依赖任何人的决心。在萨缪尔森眼里,这是个求富心切同时又略带狂妄的学生。


读书时,玛威建立了一个关于橘子汁行业的数学模型,当模型显示果汁价格将翻倍的时候,他借钱赌了一把,结果他赢了。博士毕业后,玛威进入纳贝斯克工作,当可可的价格远低于模型预测价格时,玛威建议公司买入可可期货。价格进一步下跌让他心里发毛,但玛威依旧表现出很自信的样子,并用计量术语搪塞首席财务官的担忧。最终,非洲可可减产,价格翻了近一倍,玛威获得了巨额利润。


“在我的一生中,那段时间我不谦虚,也不自我怀疑。”他回忆道。玛威受此鼓舞建立了商品公司,但出师不利。公司资本因投资玉米失利从250万变成了90万,公司奄奄一息,创始人想撤资,7个专业人士走了4个。


在这困难的时刻,玛威从一只狗身上感受到了勇气。他说,“如果那只叫可可的狗在失去一条腿后可以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那我为啥不能?”最终,公司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交易公司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传奇的投资高手布鲁斯·科夫纳、马克尔·马库斯等都与商品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狙击英镑,净赚10亿,对冲基金真这么好赚?

▲ 图为布鲁斯·科夫纳,来源网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商品公司有些经理人欲求不满,觉得自己拿到的收入与业绩不匹配,故而产生了单干的念头。瓜娃子要离家出走,既然无法避免,那就投个钱支持他去创业吧。这种做法,至今被模仿。


摩根斯丹利有个交易员,叫许布勒,为公司赚了很多钱,但自己分到的不多,想单干。管理层不舍得,允许许布勒和他的团队自创自己的对冲基金,并让其占有50%的股份。这个团队里面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摩根斯丹利债券交易厅里最聪明的人都加入了进来。后来,团队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了92亿美元。


可以说,商品公司是当年基金界的黄埔军校。一枝独秀不是春,这些人的离家出走,造就了对冲基金行业的辉煌。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三、嗜血的金融巨鳄

我们知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亦离不开胜利者的传奇故事。投资不知索罗斯,纵是老手也枉然。


1982-1985年,美国贸易赤字持续增长,但美元保持升值,因为投机热钱涌入了美国。索罗斯判断,美元将有疲软的需求,美元将迎来逆转。1985年8月,他怀疑这个时机就要出现了,于是用7300万美元的保证金建立了7.2亿做空美元的头寸,包括做多日元、马克和英镑。结局是美好的,他获利2.3亿美元。


由于其坚信写日记提高了他的业绩,索罗斯笑道:他取得的利润是有史以来,作为一个作家所获得的最高报酬。

不过,2年后,索罗斯在黑色星期一当周损失了8亿美元,当年盈利60%变为亏损10%。《伦敦时报》消息称,花了20年时间让索罗斯成为天才,但只花了4天就让他成了笨蛋。


接下来,索罗斯最著名的一战出现了。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欧洲汇率体系,将英镑兑马克的汇率稳定在2.95。但是,索罗斯并不看好英国的这个决定,认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德国将会推动马克升值,并给英镑、里拉等带来贬值压力。


1992年,英镑兑马克贬值至2.79,逼近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2.7780。英国政府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购入英镑来干预市场。英国政府的做法,让索罗斯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索罗斯大赚10亿美元,被誉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男人”。


狙击英镑,净赚10亿,对冲基金真这么好赚?

▲ 图为索罗斯,来源网络


1997年,索罗斯狙击泰铢,获利7.5亿美元,被视为“嗜血的金融大鳄”。然而,索罗斯的双重人格令其犯浑。同一年,在印尼盾交易中损失了8亿美元,在俄罗斯的投资中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因为拜读金融炼金术而拜师成功的得意弟子德鲁肯米勒忍不住吐槽:师傅,你肿么了?


这是一个痛苦的时刻。连索罗斯都如此,何况是普通投资者呢?

根据一项调研,长期盈利的对冲基金,未必能让每个投资人赚到钱。除了管理费剥削,投资人的投资时机选择以及基金后续的表现均是投资人面临的巨大困难。


《漫步华尔街》作者指出,基金向投资者收取高昂的费用,在交易操作中支付大量的交易成本,令投资者的回报大打折扣。

投资并不容易。

2008年,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冲基金受到重创,价值缩水。至2011年,对冲基金资产规模反弹至2万亿美元。并且,伴随着多样化投资策略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明星对冲基金涌现出来。

如今,海外对冲基金行业趋于饱和。根据Eurekahedge在2020年1月底的统计,全球对冲基金总管理规模约为2.31万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占比约69%。

而今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对冲基金遭受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季度资金外流。据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 Inc.发布的一份报告,在今年第一季度,投资者从对冲基金净撤资330亿美元,是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月盈则亏,盛极而衰!

对冲基金的神话,终究也会陨落。


S6大赛报名倒计时,

↙↙点我立即参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