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颂民: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色彩

广州山水画家朱颂民,20 多年来致力于西部山水的创作,温润雄奇 , 壮阔秀丽 , 有别于人们印象中西部山水的干燥严寒和艰难险峻 , 他的大美情怀折射出哲学与艺术的真谛 , 从而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而在近几年来,在娴熟于西部山水创作的同时,他没有停止探索创新的脚步,一直在大胆运用颜色," 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颜色。"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鲜明的颜色特点或许会成为他继西部山水之后的另一个艺术符号。

朱颂民: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色彩

朱颂民

传统模式式微,年轻一代崛起

收藏周刊:您的作品最近亮相白云机场美术馆,这个展览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朱颂民:这是全国首个机场美术馆,这是我第一次在机场美术馆搞展览,可以说是开创了在机场搞展览的先河。此次展览共展出我的《山水》、《高原印象》、《雪山暮色》、《月下牧色》等 15 幅西藏题材的作品。

收藏周刊:您数十年来致力于描绘雄强的西部山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您认为这跟传统的一路有哪些区别?

朱颂民: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色彩

朱颂民:我这几年主要比较注重画面

色彩,因为西部山水的色彩很丰富。如果不用色彩是无法表现那里的意境及效果。艺术的共性就是 " 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不是只有墨一种颜色,而近两年我对颜色的探索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经验。

很多画家没有意识到,传统的那一套模式已经式微,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已经与现代的社会发展不相符,现在的 90 后,00 后才是未来艺术界的主导。我常常说,现在岭南画坛没有大师,未来的大师可能出现在 90 后,00 后的群体中。因为他们有更广阔的视觉和资源,可以比我们那一代吸收更多的养分。

收藏周刊:什么样的艺术家才能称之为大师?

朱颂民: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色彩

朱颂民:我们那一代接受的是固定的审美模式,绝不会对老先生、老前辈说一个 " 不 " 字,但是现在的 90 后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冲击艺术界,比如庞大的动漫群体,视觉艺术等等。我们以前总说创新,但有几个人能真正创新,反而现在的年轻人敢作敢为,没有任何审美或思想上的束缚。

在我看来,大师需要在理论、技巧、影响力等方面被得到广泛认可,才能称之为大师,不管你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很多人总说自己如何如何厉害,但他离开了自己的那个小圈子,谁都不认识他,这种自封的大师满大街都是,所以我说岭南画坛没有领军人物,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师。

收藏周刊:那您怎么看待各种画派?

朱颂民:以前有师承,有画派,是因为当时的交通不发达,生产力低下而形成的模式。现在看北方、南方的画家,他们表现出来的画面没有很大不同,说明大家是在开放的环境中互相吸收交融了。我们那一代画家,整天喊创新,却始终跳不出那个框框。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借助新的生产工具,产生了更多的艺术形式,让艺术变得更多元化。

朱颂民: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色彩

我通过颜色表达内心感受

收藏周刊: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成就?可以说西藏题材是您的一个艺术符号吗?

朱颂民:我的西藏题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自己的语言风格,但这也是在中国传统水墨的基础上,融入西画的技巧去表现我的所思所想。西藏题材是我数十年创作中积淀的艺术经验,在学术界,市场上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个艺术符号。

收藏周刊:在疫情期间,对艺术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朱颂民:疫情期间,艺术家还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己任,我继续探索关于 " 颜色 " 的创作。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新近完成的作品《大地回春》,那是一幅油菜花写生,画面用了大片的黄色,辅以绿色点缀,画面上数十只白鹤展翅欲飞,作品得到热烈的反馈,黄色、绿色给大家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我记得清华大学前副校长施一公曾在《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中提到,我们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 4%,其余 96% 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

回到我的创作,我认为艺术一定是跟着时代的变化走的,比如这次机场展览的策展人,他说想让我的作品产生声光的效果,我可以接受这种新颖的思维模式,同样的,现在的流行的抖音,微视频等新的社交工具,年轻人就利用得很好,这是社会变革带来的改变,这也是艺术家可以思考和借鉴的。

朱颂民:我想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色彩

收藏周刊:您近年来的创作与西部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颜色的运用上,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朱颂民: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艺术的共性是 " 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人人都喜欢颜色,我最近几年在颜色的探索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在颜色的使用上更大胆,也更纯粹了。现在很多艺术家的思维模式固化了,树是绿的,花是红的,在我看来,颜色是某种情绪的宣泄,我用大块的红色、黄色、绿色强化了视觉冲击力,把我的内心感受通过颜色表达出来。而我偏爱的这几种颜色也是我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最多正能量的颜色,我希望在画面上呈现更多令人感动的颜色。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