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在如今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裡,流量數據和粉絲數是可以直接轉化為金錢的,最生動的例子莫過於最近出獄的"周某",四年前,他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火遍全網,至今仍是視頻網站鬼畜區的經典素材,他剛一出獄就有公司以1500萬的天價簽約費和他簽約。咱們姑且先不管這件事的真假,很多人都想知道,憑什麼?憑什麼他一個偷電動車的賊,在監獄裡待了四年就能擁有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憑什麼?他一沒才華二沒長相,卻被全網熱捧。

其實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是個自帶流量的人,隨著網絡的日益發達,很多普通人都依靠網絡的力量使自己跨越了階級。他們有的或有才華或有長相,再不濟的就故意出洋相,為蹭熱度博出位不擇手段。

但是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那些網紅,他們所發佈的社會主體,多半是他們自己或者自己的生活伴侶。可你見過靠拍鄰居當網紅的嗎?

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別覺得不可思議啊,還真有,而且還不止一個人,是整整一個村的人都靠拍"鄰居"的日常成了網紅,這些人中,粉絲多的有幾百萬人,少的也有兩三萬人。而被拍攝的這位鄰居對這些人騷擾卻敢怒不敢言。時常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讓他們別拍了,可這些瘋狂的拍攝者們對他的話置若罔聞。

直到前幾日,幾個喝醉酒的村民一腳踹開了他的家門,叫他出來合影,他終於忍不住報警了。但卻被全村人痛罵忘恩負義。

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這個故事裡的"他"就是大衣哥 朱之文,一個農民歌唱家,草根大明星。九年前,他在《我是大明星》和《星光大道》的總決賽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還參加過2012年的春晚演出。

隨著他的爆紅,各路商演和通告紛紛找上門來,而他也從一個收入微薄的農民變成了一個"富甲一方"的"大老闆"。大衣哥的親朋好友,以及各種八杆子打不著的"老熟人"都跑到他那裡借錢,買房管他借錢,買車也管他借錢,到最後甚至連藉口都懶得編了,直接管他"要錢",少的幾千幾百,多的上萬甚至幾十萬。

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這些"吸血鬼"有著他們自己的理論:"他有錢了,就是管他借錢都很正常的。不找他借找誰借?"

你聽聽這得是多不要臉的人才能說出這種話啊?然而更不要臉的還在後面,當被問到他們打算何時還錢時,借錢的村民回應到:"不打算還。為什麼不打算還?他(朱之文)的錢多到這輩子都花不完"。

朱之文一個普通農民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草根藝術家,這本應該被樹立為勵志典範的人物,卻沒有得到鄉親們的任何尊敬,他的名望和財富,反而成了村民們對他吸血發家致富的利器。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明知道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那大衣哥為什麼還要往出借呢?大衣哥無奈地回答到:"我要是不借給這些老鄉,他們就完全不搭理你了,說我飄了,說我不可理喻。"

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即便如此,村民們仍舊不滿足,沒有念著朱之文哪怕一點點好。他們說:除非朱之文給村裡每個人都買一輛車,再發一萬塊錢"。

你聽聽,這那是要啊,這簡直是明搶了!人家叫花子要飯前還知道唱段蓮花落呢,這些貪婪的村民,除了腆個大臉張嘴要就沒別的能耐了!

出了這麼惡劣的事,村裡難道就沒人管嗎?有的,村支書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村裡一直都在極力捧他,不然他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我就看不明白了,當年村民的力捧雖然確實給了大衣哥很大的幫助,但是這件事都過去那麼多年了,朱之文,錢沒少出力沒少出,氣也一點沒少受。就算村民們確實對他有恩,也都還清了吧!

朱之文花兩萬塊錢給村裡買了健身器材,花五十萬給村裡修了路,又花了十萬解決了村裡的灌溉用電問題。

原本村裡在換供水器的時提出的最初方案是:各家均攤費用,後來演變成朱之文拿大頭,到最後直接變成了朱之文全部承擔。

這些人是真把他當人形ATM機了吧!

然而這些白眼狼村民並沒有對朱之文表示過任何感想,這些白花花的銀子換來的,只是他們嘴裡輕飄飄的一句:"只是修了這一點路。"

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這些事情被爆出來後,網友們氣的都快炸鍋了!隨即大衣哥本人也在微博發聲:"我可以一再降低底線,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底線。"

"踢門事件"最終以拘留兩個鬧事村民十天畫上了句號,經此一役,朱之文家裡總算可以消停一段時間了。對此朱之文海特意發視頻感謝了警方。

一人成名養活全村,出錢出力無人感恩,吸血鬼:敢搬走就刨你祖墳

當被問到既然在村裡待得這麼憋屈,那為啥不搬走時,一個更黑暗和令人憤慨的真相浮出水面了。據說之前有人威脅過大衣哥,如果他膽敢從村裡搬,斷了大家的財路,那就把他祖墳給刨了!

哎!真沒想到,在片孕育出孔子孟子等忠孝禮義大家的齊魯大地上,居然生活著這樣一群卑鄙無恥的醃臢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