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天堂电影院》于1988年在意大利上映,讲述了意大利南部小镇出生的小男孩多多因电影与镇里的放映师艾略特结缘,及其友情、爱情故事。

这部影片,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创作的剧情片,影片上映之后获得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提名等,豆瓣评分高达9.2分。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这部影片没有好莱坞式的大制作,也没有宏大的背景呈现,而仅仅只是通过自己独特并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叙事手法和令人回味无尽的剧情走向,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唏嘘不已。

这部影片为什么获得9.2的豆瓣评分呢?

今天,我将从影片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及其配乐艺术等三个方面,解读这部《天堂电影院》直至现今依然被无数人难以忘怀和时时回忆的原因,并结合电影相关内容谈一些关于童年,关于生命的现实思考。

1.童年回忆叙事中的出走与回归,亦父亦友的领路人艾略特

这部电影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特殊的叙事方式,在上映当时,就作为与其他的影片呈现出明显区分的叙事手法存在整部影片——以回忆式的叙事手法来去呈现整个故事走向。

①中年与童年的转换,“出走”的青春到底值不值?

主要的叙事主人公就是已经中年的多多。

在整部影片之中,中年时期的多多,少年时期的多多与童年时期的多多的视角一直在来回切换和交叉,不仅通过回忆的呈现,将过去与现在相连,通过巧妙的交错镜头转换,将横跨几十年的叙事时间维度在短短的电影篇幅之中表现出来。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多多

更多的是通过将已然中年的多多的新境遇,少年及其童年时期的多多相关联,通过电影院为媒介整部影片呈现出浑然一体的回忆式叙事结构。

多多自童年开始,就对电影胶片有着极大的兴趣,也因为电影放映这一兴趣与亦师亦友的艾略特产生了关联。

两人之间的师徒感情,在一场大火之中直接转换过来——艾略特失去了视力,而放映师的职务由多多继任。

但是因为参军,多多又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后来在服完兵役之后,回来时,多多却又被艾略特赶出了小镇。

这一“出走”让多多真正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电影行业之中如鱼得水,获得了自己生命最为真实的成功,但是却也失去了那些童年最为本真的回忆。

功成名就的多多已近中年,通过他的回忆,我们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时节,这一中年的视角和童年的视角的穿插,让艾略特这一形象更为鲜明和真实。

②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领路者

在多多的一生之中,艾略特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甚至在他自己去世之后留给多多的那一份礼物,那些被小镇牧师剪辑掉的吻戏的胶片,让回忆最为本真的叙事手法在这一刻达到了其融会贯通的程度。

追溯过去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都是具有着情感化特征的叙事模式,并且也容易获得,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观众的共鸣,承载着观看者失去的回忆和过往美好的情感与寄托。

而这部电影取材至电影院,通过小镇电影院的变迁,将人物的生平和情感纽带最为真实的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同的回忆式叙事手法的运用。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多多与艾略特

在影片的最终,对于多多来说最为美好的那些回忆,随着艾略特的去世和天堂电影院的被毁,以最为残酷的方式告别了他的生命。

童年的那些记忆也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中年多多心中抽象而又温情的回忆。

因而回忆式的叙事手法在这部电影之中具有的意义可以说是极为深厚,不仅将中年多多,具有的对于童年时期的依恋和艾略特的领路人角色完美的呈现和塑造,更多的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童年回忆产生共情,继而让观者无不沉浸于这一温馨的回忆叙事之中。

2.对比化色彩呈现中的现实与回忆,多多就是每一个平凡人的缩影

在现代科技之下,重现自然色彩已不再是技术难题,而影片中色彩的处理,本身就作为导演主观思索的结果。

优秀的影片都会有自身独特的色彩调度,《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在色彩的使用上,就通过回忆的不同将现实的中年多多的生活和回忆中青年与孩童时期的多多区分开来。

整体上,现实都呈现出阴冷的颜色观感,而回忆当中的小镇和多多的曾经都是偏向于温暖的色调,似乎隐喻着回忆的那些温暖的时光,现实则呈现出近乎残酷的冷刻气息。

另一方面,在中年多多收到艾略特去世消息之时,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荒凉和灰沉的色调。

无法入睡的多多看着身边女伴的睡眠,和外面夹杂着雷电天气与风铃的轰鸣之中。似乎将现实的不堪以场景的喧闹表现出来,一幕又一幕温暖而又具有着光明色调的回忆与现实灰沉狼狈的色彩,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这一开场的阴暗与冷厉,使观众真正的沉浸于多多所在的复杂心情之中,能够感同身受。也让观众明白整部影片所要讲述的故事出乎预料的复杂,具有着悲剧与喜剧交叉的特征。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一层又一层的不同的回忆与现实的交叉使镜头语言呈现出更为熟练和浑然一体的光幕表现,让观众在观赏影片之时不觉有无聊和烦闷之处。

在场景布置上,多多初恋女友离开,读着她的来信之时,画面所呈现的是一个被废弃了的船锚。

在多年之后多多当兵结束,回到家乡之时,画面之中同样出现了船锚,但是却已然生锈。

物体的变化,使人们认识到时间的流转和消逝,存在着不同的心情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摆放在码头上的船锚,也会在时间的转变之中,渐渐生锈。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这一细节的处理也为这部影片所呈现的镜头语言,产生了更多美学上的感官享受,也让人们真正沉浸于多多的生命之中——多多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身旁,对于过去还有依恋,对于未来感到迷茫的每一个普通人的身影。

3.弦乐与和声的结合,留存在记忆中的旋律

电影的配乐,与单纯的商业音乐并不相同。

商业音乐主要是编曲人员创作出来表达情感,及其感受的音乐形式。

而电影音乐主要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契合电影的某一桥段和情节。

影片的配乐艺术,最为根本的是从影片的主人公的内心主观心理感受为出发点,以契合所具有的镜头画面和感官场景,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电影配乐艺术。

《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的配乐,就作为典型示范,进而于整部电影的情节变化和回忆叙事浑然一体的呈现出来。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倒塌的电影院

就像老电影院在小镇上最终无法承受时代的变化,从而缓缓倒下的时候,以弦乐演奏的这一主题曲,镜头画面在建筑和人群之间来回切换,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在音乐的配合之下,呈现出在时间的流逝之下的改变。

天堂电影院存在的岁月,只能留藏在留下的人们的记忆之中。

而这一悠长而又深沉的音乐,在多多回到故乡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响起,使我们和主人公一起在那些记忆之中珍贵的胶片和房屋的衬托之下感慨万千,也让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达到了最高潮。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多多的爱情

1.在青年多多爱情之中,作为放映师的多多遇见了他的初恋情人艾莲娜,这时的配乐以节奏欢快为主导,展现出青年多多情窦初开的心境和难以控制的欢喜。


2.而当多多为了这场爱情去守候在女孩的门前时,旋律再次响起,这时候的旋律,、整体风格就变得极为厚重,深沉。


3.多多就经历了爱情所具有的苦痛和焦虑,在多多最终失望的离去时,背景乐又变成了极为哀伤,而又冷刻的风格,衬托出多多心境中对爱情的失望和凄凉。


4.当多多最终收获爱情的甜蜜的时候,背景音乐逐渐的转变,在多多与女孩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整个背景配乐就逐渐张扬而又恣意,表达出主人公内心所具有的激荡。

天堂电影院的配乐方式莫不如称之为这部影片成为不老经典的根本因素之一,尽管时间在逝去,但是动人的旋律依旧在我们的内心响起,如一个真实的存在于我们身旁的情感倾诉者。

4.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的遇见

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最为深刻的现实思考,来源于对于过去,对于童年对于那些逝去的精神的反思。

老旧的电影院最终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崩塌,新式的电影院在小镇上一个又一个的升起,告别的不仅仅只是那些温暖的景色,更多的是所有人的童年回忆和过往的美好。

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部老电影天堂电影院呢?

背后是我们对于那些逝去的爱情,对于那些逝去的美好的难过和无法忘怀。

我们无法再让他们重塑,也无法回到过去,因而每一个现在都是即将到来的未来,所要回忆着的过去。

爱和取舍,本身在生命之中的每一个时间段都曾出现,因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对于生命更为适宜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天堂电影院》:回忆的美好教给我们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追根究底,人永远无法活在自己的回忆之中,也永远无法回到自己的童年。

因而把握住每一个现实,把握住每一个爱情的瞬间,每一个亲情的羁绊是我们平凡人所能够追求的最为深刻的幸福。

活在当下并非是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而更多的是记住每一时刻都是我们生命中独一无二的时刻,因而学会珍惜当下,也会学会珍惜我们生命的一切遇见。

因而这部《天堂电影院》的深层意义就在于此,艾略特逝去了,但是多多却带着他的梦想,带着对于远方的希望留存了下来。

尽管中年的多多对于自己的生命有许多遗憾,有许多无法把握的地方,但是对于他来说,电影不仅仅只是留存回忆的方式,更多的是将现实的一切,通过光影的变幻,在内心满怀希望的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