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古裝大劇《清平樂》火了,一開播豆瓣評分8.2、連續六天收視第一。

而這也是38歲王凱繼《琅琊榜》《大江大河》之後,再次憑藉精湛的演技,火爆熒屏。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朝堂之上,王凱一個輕瞥的眼神,就自然帶出了一位皇帝對人才的欣賞。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面對親生母親亡故,為了朝廷大局他不能去見最後一面,幾聲喃喃就刻畫出了一代帝王內心的悲痛和隱忍。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敵我博弈之時,太后權力通天,王凱微微彎腰,輕輕低眉,輕易顯示出了暗潮湧動間的你我較量。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不得不說,一個優秀的演員,即使只是簡單的一顰一笑,也有四兩拔千斤的實力。


在這顏值當道、鮮肉橫行的年代,在許多中年演員深陷“油膩”“無戲可拍”的窘境時,38歲的王凱已然成為圈內為數不多能扛起大男主戲的演員。


而這背後,無不是大把的血汗和寂寥時光。



1、

21歲考上中戲,後又簽約大公司,與張翰是同學,和趙麗穎是同事。


王凱事業的開局很美好,但始終沒迎來成功的號角。


他一度無戲可拍。


隨之而來就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壓力,今天沒錢吃飯,明天沒錢交房租……


他只得不斷地跑劇組試鏡,而等著他的只有一些丑角,比如《醜女無敵》中娘娘腔“陳家明”。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王凱拍了四季,戲紅人不紅。

後來,雷同的劇本紛至沓來。演員是不能有人設的,這一次王凱沒有妥協。

所以,又沒戲拍了。

他卻很淡定:我還有點錢,不至於餓死,好好活著,等到30歲之後。


耐得住寂寞,才能經得起繁華。

十年沉寂,一朝成名。

2015年,熱播劇《偽裝者》《琅琊榜》一出,33歲的他終於火了。

然而,他卻沒有急著消耗自己,反倒更加努力地沉下心去自我挖掘。

拍《大江大河》時,為了演出七八十年代少年的羸弱感,他說瘦就瘦,節食減掉了十多斤,變得一身排骨,滿臉憔悴。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2019年,整整365天,他在劇組就呆了310天,每拍完一部戲休息10天,馬上轉戰下一個劇組。

《清平樂》臺詞長且難記,他便時刻不停地拿著劇本練,練到喉嚨都啞了。


王凱說:“過好每一天,做好當下每件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路走來,他一步一個腳印,不著急,沉下心,反而越來越火。

除了《清平樂》,2020年王凱還有《獵狐》同時播出。有網友留言,今年是王凱的高光時刻。

而此時,他38歲。


董卿說:“人生需要全力以赴,但是不能太著急。”

路不是一條直線,要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一點一點努力地爬。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急著成功。


不知從何時開始,朋友圈到處充斥著這樣的詞:

“5分鐘突破”

“零基礎21天速成”

“如何1個月快速獲得”

……

被焦慮裹挾的人們似乎熱衷於速成,什麼事情都追求越快越好,越容易越好。


一夜成名,一朝暴富,一夕鹹魚翻身。


殊不知,做人做事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



2、

新東方創始人曾分享自己的經歷。

三次高考終於考上北大,原本信心滿滿誓要有一番作為。到了大學,俞敏洪才發現,這裡人才濟濟,自己的成績、才藝樣樣不如別人。

他慌了,拼命努力,卻不成想,用力太猛,成績沒提上去,倒把自己病倒了,在醫院躺了一年,得不償失。

74歲再創業成功的褚時健說:

“不要想著一口就吃成胖子,量力而行,失敗了才不會太慘。”

別隻看到別人的鮮衣怒馬,而忽視了成功需要厚積薄發。

腳踏實地、一點一點地積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去年靠著《知否》祖母一角走紅的蔡翠芬,29歲才出道,從藝46年,幾十年如一日地努力。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2分鐘的客串鏡頭,她認真鑽研,分析劇本,可以整整排練4天。

為了演好西北農婦,她可以到黃土高原住半個月,和農婦們同吃同住,細心到連他們的特殊口音都一一記下。

《知否》開拍時,她已經74歲。盛老太太的戲份多,臺詞量大,為了不耽誤拍戲進度,她早已在進組前就熟記了大部分的臺詞。


所謂大器晚成,不過是厚積薄發。


在其他女演員深陷老年危機時,75歲的蔡翠芬迎來事業第二春,再度走紅。

生活是公平的,你努力成什麼樣子,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對待得失榮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


你紮下的根越深,長出的枝葉才會越茂盛。


凡事慢慢來,厚積薄發,才不會出錯。



3、

金庸先生曾說:“我的性子很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的,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


穩住氣,沉下心,慢下來。

欲速則不達,有時候,慢是另一種快。

《晉書》有一個詞叫“蔗境”,出處很有意思。

大畫家顧愷之,吃甘蔗時有一個癖好,喜歡從最寡淡無味的甘蔗梢開始吃。

別人問他,為什麼不立刻從甜甜的甘蔗根開始吃呢?


顧愷之回了簡單的四個字:“漸入佳境。

四個字,含義豐富。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

只有把心慢下來,走過最寡淡無味的那一段蟄伏期,才能漸漸步入佳境,到達收穫期。


著作《白鹿原》,從準備到完成,整整花了六年,僅僅前期準備就耗費了2年多的時間。


這6年,作家陳忠實辭掉工作,躲到鄉下,不理俗世,沉下心專注創作。


慢工出細活。


他花了大量的時間查歷史資料、尋找素材、溫習歷史,閱讀大量書籍,這才有了後來50萬字的“墊棺之作”《白鹿原》。


慢是積累,慢是專注,慢是一種高級的境界。

不著急,慢下來,方能活出自己獨特的節奏。

馬爾克斯花了10多年,才寫出文學著作《百年孤獨》;

卡梅隆12年磨一劍,才製作出全球票房第一的《阿凡達》;

屠呦呦(yōu)耗費40多年心血,才攻克青蒿素抗藥性的難題。

……


多少盛名背後,都是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煎熬。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不夠努力而失敗的慘痛。

彆著急,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慢慢來,反而有可能會更快。


《清平樂》大火,38歲王凱落魄史曝光: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4、

《城南舊事》裡有一句話: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人生路漫漫,不必慌張。

找準自己的方向,放慢步伐,腳踏實地,終有一日能抵達想要去的那個地方。

好的人生,不怕大器晚成。

不管什麼時候,請一定要告訴自己:

“要努力,但不能太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