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公司,狼越來越少,狗卻越來越多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自然生存規律。

狼群裡的狼,是生死與共的。狼群捕到獵物,狼王不會吃他50%,狼王最多也就拿其中比較大的一份。舉個例子,一群狼10個,狼王頂多拿15%。而人與狗群的之間,則是主僕關係,狗幫人捕獵,狗主人會拿一半以上,只會給狗一點口糧。

眾多老闆眼中的華為,是狼性文化,瘋狂的加班,為了公司的業績,為了自己的發展而奮不顧身。但他們只是宣揚華為的做事風格,卻忽略了華為的待遇因素。

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資本家,願意只拿自己公司的1.5%的利潤嗎?願意把98.5%的股權都分給僱員嗎?當然,這兩個數字只是一個概念,他表達的是一種分享的態度,一種全民創業,一種合夥人機制的態度。所以華為搞狼性文化就能成功,因為華為員工持股,也肯給錢,任正非只拿1.5%,剩下的全給員工。只有領導不貪圖自己利潤的時候,搞狼性文化才可能成功。

從自然規律來看,狼是領導者,狼群是一個共生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團隊爆才能爆發出空前的戰鬥力。而狗群,只是一個打工者,一個執行者,你沒有給其足夠的尊重,只給了你認為應給的,而沒有遵從其內心的需求。

自私是人性的出發點,才會有所謂的管理。如果每個人不自私,那麼就不存在管理的問題。怎麼樣在滿足自己的同時,照顧好團隊其他人的需求,才是管理的藝術。信息很暢通,沒有一個人是傻子,無論是企業還是高級管理者,應該直面每個人的需求,而不是通過畫大餅的方式來推進每個人的工作效率,並非長久之計。領導方式更多的是為勞動者給予利潤的一丁點,來讓他維繫生活,那麼以此施捨的方式來領導員工,必然是狗性員工。一個企業領導的格局與胸懷,決定了企業員工整體的狀態。一味強調員工付出,而不給予同等回報的公司,都是耍流氓,不能寄希望於員工做事時是狼,完事後是狗。

我們來說說,現如今企業。強調狼性文化的往往都是民企,當然絲毫沒有其他歧視的意思。這與生存環境有關。在外企和國企的包圍下,不猛打猛衝是幹不過的。其次,外企和國企是重流程和規範制度,很少提狼性的。兩相比較沒什麼高低,只是形態不同罷了。民營企業管理上一般都有很大的問題,有時候越是強調什麼,就越是缺什麼,越是強調狼性,越是缺乏狼性,人沒有團結起來,人心也就散了,因為團隊從一開始,給大眾的定位就是螺絲釘,你幹好自己分內之事,如有精力再去創造更多的價值。但是一次兩次,大眾發現自己並沒有得到應得的回報,最終還是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勻導致如此。

最後我們可以有一個簡單的總結,倡導狼性文化的公司,可以以管理的姿態來約束員工的行為。但最終的認同感,價值感,成就感,自我認知。需要老闆有足夠的高度,有格局,有魄力來將利益擺到明處與眾人分享,才能激發內部無窮的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